5位设计师的梦想家

  • 来源:精品家居
  • 关键字:设计,家
  • 发布时间:2016-11-30 15:29

  如何构筑一个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而一个家慢慢成形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主人探索内心深处的真正需求、发掘自我价值观念的历程。居家空间最终所呈现的状态,往往就是主人个性与追求最真实的写照。而这一切,对于一直致力于创造生活方式的设计师来说,又有着别样的意义。本期主题,我们将一同探访散落在全球的5位设计师的家,从距离曼哈顿2小时车程的海滨度假别墅,到伦敦高端住宅区的住宅,还有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老公寓……听设计师们分享他们如何塑造自己的梦想之家,以及这些家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了他们。

  无关时光,寻梦自然

  策划_翻译_沈濛漪 撰文_Lily 设计_图_Pitsou Kedem Architect

  以色列建筑师PitsKedem以妻子童年记忆中的理想的家为蓝本,将建筑师的愿景与现实生活做了一个平衡的对接,创建了一座“独立于时光长河之外”的永恒之家。

  这幢建筑于1950年由退伍军人建造,位于一片茂密的桉树林中,低矮的轮廓和水平线显得格外突出。房子被设计成两个正方形,上下相叠,呈倾斜布局。下层位于场所前部较低的位置,上层位于较高地方,面向道路,低处的轮廓则被四季常青的桉树隐藏。

  Pits为了让他们的家能够与周围的房子和谐融合,因此建筑采用了现代的形式。室内面积为750平方米,设计上避免各种流于形式或主义的噱头,将建筑师的愿景与现实生活做了一个平衡的对接。Pits以妻子童年记忆中的理想的家为设计的蓝本,以最原始的状态与材料呈现。住宅结合了例如混凝土楼板和连排窗户等元素,外露的混凝土、铁、没有上色的木材和硅酸盐砖,这些材料从有着连续性落地窗的入口开始,就被反复使用,并创建出一种微妙的氛围。

  从天花到墙面,大大小小的圆窗让这个家充满趣味性,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常规的与户外连接的形式,也为孩子们创造出一个奇趣天堂。当日光照进圆洞,宛如舞台上的灯柱为空间注入一束光,不同房间的光柱充满变化性,为空间带来丰富的层次感和生命力。当孩子们在曲折的长廊与大大小小的圆窗洞间奔跑玩耍,家又转换成了最温馨浪漫的港湾。庭院里的大树在室内地毯上投下美丽的光影,开放式的空间全无隔阂空间、光、人、情感在其中共同孕育生长,纯粹而又洋溢着舒适安逸的气息。

  正因为空间是如此地自然而纯粹,因此Pits Kedem对家里的家具和装饰品都经过仔细的挑选,完美衬托出他和妻子想要的视觉和气氛。由意大利建筑设计大师Piero Lissoni,西班牙女设计师Patricia Urquiola等设计的沙发、地毯、桌子和书架,以及多位以色列本土著名艺术家的画作,用最简单的方式创建出轻松而别致的生活氛围。Pits希望他的家不受时间的影响,能成为真正的永恒之家,而显然,他已经做到了。

  老房子里的新时光

  策划_Priscilla 翻译_撰文_Crystal 设计_图_Rachel Laxer Interiors

  女设计师瑞秋·莱克莎(Rachel Laxer)的家位于伦敦最受欢迎的高端住宅区圣约翰伍德(St.John‘sWood),置身于一幢始建于乔治亚时期的联排别墅内。当过往的繁华褪尽,别墅已不再能够适应现代居住需求,于是瑞秋对建筑及其室内布局进行了一番改造调整,在尽可能修复原有古典外观的基础上,为室内空间注入现代精粹的风格魅力,让老房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瑞秋很喜欢有历史感的房子,在她看来,岁月留下的不仅仅是痕迹,还有质感和灵魂。更为重要的是,老房子会和它的主人一同成长,每一次的改造,都在见证一段新的历程。此次翻新,主要是由于房屋原有格局已经不足,需要重新配置空间的整体机能,瑞秋着手改造的部分涵盖别墅的入口大厅、客厅、餐厅、书房、厨房、主卧以及女孩房等空间,使其更好地适应于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不断成长的家庭的需求。

  当复古材质与当代元素相遇,瑞秋希望以此传达的是一种隽永的气质,她相信自己可以让传统与现代并存,并展现出超脱于时代限制的魅力。别墅所有的窗户均由英国本土工匠手工修复,经过重新粉刷后,令外观呈现出更为年轻化的状态。室内空间采用协调统一的风格定调,简约而柔和,并在每一个区域都保有连续性。良好的采光与浅色调的墙壁,烘托出明亮洁净的氛围,让空间表达的主题更为凸显。

  由于瑞秋和她的家人都热衷于环球旅行,因此收获了大量的旅行纪念品,从跳蚤市场买回的小玩意,订购自世界各地艺术画廊的珍藏,这些展示品使得新家看上去就如同一个小型艺术博物馆,并且常换常新。为这些风格各异的家饰进行搭配并非易事,所有的东西都要遵照一定规则构成平衡和谐的画面感。每当季节更迭,空间也会伴随着物品的更换或是位置调整,传达出不一样的个性与情绪,而这便是瑞秋最为得意的地方了。

  环保主义者的简约家

  策划_Priscilla 翻译_撰文_Crystal 设计_图_Ochre设计公司

  在位于曼哈顿仅两个小时车程的谢尔特岛上,一栋度假别墅隐匿在如画的风景里,遗世而独立。一对英国设计师夫妇驻此为家,他们作为环保理念的坚守者,以原生态的设计思路呼应回归自然质朴愿望,为自己筑造了一个融于自然的理想居室。

  这栋海滨别墅的主人是一对来自英国的设计师夫妇,女主人哈里特·麦斯威尔·麦克唐纳(Harriet Maxwell Macdonald)是Ochre设计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其公司在伦敦、纽约设有分部,从事家具、灯具以及家饰设计,她的丈夫安德鲁·克利(Andrew Corrie)则是英国家居用品品牌Canvas Home的创始人。2004年,夫妻俩购买了这栋可追溯至1979年的旧宅,并依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开始逐一规划重修。现如今,夫妇俩以及三个子女每到周末便会来此度过,这里可以说是他们一家远离喧嚣、自在栖居的天堂。

  整幢别墅由五间卧房、一个露天平台、一个泳池、一间开放的起居室以及一个由大面积玻璃幕墙打造的厨房区域构成。别墅的内部空间里,从墙面到家饰,都使用了素雅柔和的色彩,显露出僻静而宁谧的气息,让人很难相信它其实正身处在全球最为繁华的都市圈中。在哈里特和安德鲁看来,构建一个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居住空间,是他们着力表达的重点。因而,整个空间中尽量选用原始生态的材质,手工的痕迹与材质本身的质感被悉数保留,人居环境里最真实最自然的一面因此得以无限放大。

  哈里特和安德鲁把自家的设计风格定义为简约而带有海滩印记。拥有一个至简之家,核心不在于舍弃,而在于精炼。别墅里的所用之物,皆体现着哈里特和安德鲁的价值取向。其中,来自Ochre品牌的家具、灯饰当仁不让地成为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材质、利落线条,延续回归自然的最初构想,连同那些经年累积下来的珍藏品一起,以一种有机的方式在各个区域里串联互动。而开阔空间里的恰当留白,似是在表达主人的纯真意愿:要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的事物和人。

  收藏狂人的家,永不落幕的剧场

  策划_翻译_撰文_方涣涣 设计_图_Hubert Zandberg Interiors

  说休伯特·赞德博格(Hubert Zandberg)是一名收藏狂人一点也不为过,这位南非裔,现居伦敦的室内设计师自7岁起就展现出他异于常人的收藏癖,他在伦敦的家虽有上下5层,但仅够刚好容纳下他的琳琅满目的藏品。每个空间,每个角落,每一面墙都被休伯特装饰到了极致,他的家看上去像个展厅或是跳蚤市场的一部分,但奇特的是,却丝毫不显凌乱。反而澎湃着一种独特的生命力。

  休伯特的母亲是一位业余设计师,总是在不断布置着他们的家,而他的父亲则是一位收藏家兼园艺家,休伯特毫无疑问组合了父母最突出的特质:他成了一名室内设计师兼收藏家。从7岁开始,在南非沙漠中长大的休伯特就显露出他对于收藏的酷爱,他收藏了数以百计的明信片、古董瓶、橡皮擦,甚至吸引来了当地电台和报纸来报道他。

  尽管大学时念的是法律专业,但内心深处对于装饰与收藏的热爱还是驱使休伯特选择走上了设计之路。2002年,他在伦敦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Hubert Zandberg Interiors,平时他的身影总是频繁出现在伦敦的跳蚤市场上,“我经常是Portobello Road市场上的第一个顾客,我也爱逛巴黎、纽约和非洲的跳蚤市场。身为室内设计师,所有的藏品都可以成为我的工具和素材,看这些艺术品和其它东西搭配在一起,总会令我激动不已。”

  休伯特位于伦敦的住宅共5层,面对庞大的藏品,他选择先在储藏室居住了一年半的时间,他需要思考、酝酿他未来的家的样子,当他认为自己真正准备好了,才开始动工。休伯特认为藏品与空间并非简单的归属关系,而有着全新的对话关系。他的任务就是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让它们焕发出所应得的生命力。

  休伯特家所展现的收藏门类极其广泛,甚至根本让人意想不到。他的数百件藏品既涉及鲸鱼椎、珊瑚管、河马骨头等动物化石、火烈鸟等各种鸟类标本,也有包括当代著名摄影师Edgar Martins、时尚摄影大师Helmut Newton、英国摄影艺术家Hannah Starkey在内的数十幅黑白摄影作;英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Francis Bacon、伦敦女艺术家Rachel Whiteread、著名插画艺术家Walmor Correa的解剖图,在休伯特的安排下,与各类原生态土著艺术品、异域风情的祖鲁裙构成有趣的跨界对话;,英国设计大师Paul Smith设计的丝质靠垫,皮尔.卡丹设计的壁灯,则又为这个古老而奇特的家增添了几分时尚气息。他是伦敦著名的收藏狂人,看看装满近千件设计艺术藏品的家什么样!

  客厅里充斥着大量大师级的艺术作品,比如Bene Bergado、Peter Hugo、Francis Bacon和Rachel Whiteread等等。Bruno Peinado设计的开放式书架立于客厅中央

  每一件藏品,休伯特都对它倾注了大量的爱与观察,在经年累月的思考、搭配与尝试后,他不但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设计体系,也对自己有着更为明晰的职业定位:“一切尽在混搭中,法国人尤其深谙此道,他们对于装饰美术设计师(Ensemblier)崇尚有加,这也是我对自己的定位:我是物品的搭配师,氛围和情绪的创造者。身为设计师,我们努力的目标是让人们有一处能彻底放松的空间,将他们带入一个不同的世界,所以家就像剧场一样,我的家就是一座剧场。”

  白色的无限可能

  策划_沈濛漪 翻译_撰文_Lily 设计_图_Be-attitude

  Emilie Bonaventure的家位于巴黎9区,室内几乎以全白色为主,仅有少量褐色和黑色,大部分家具和装饰品都是从Saint-Ouen和其他市场淘来。在她的独到眼光的甄选与搭配下,这些来自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的家具和装饰品混搭在一起,碰撞出让人充满惊喜的火花。

  当代、艺术、创新、格调

  Emilie是个烹饪爱好者,这源于开餐厅的父母给她的影响。尽管她走上了设计之路,但对她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却是米其林三星大厨Marc Veyrat。“8岁的时候,我去了他的餐厅用餐,当时的感觉真是永生难忘,他是那样的充满着想象力和创意,这给我的设计带来很多启发。”

  Emilie的家是巴黎市中心的老公寓,室内的天花和墙角均雕刻有精美的洛可可花纹,散发着非常明晰的古典味道。但Emilie并不想要一个风格单一的家,当代、艺术、创新、格调……这些才是她想要呈现的效果。所有的元素都被她信手拈来,宜家的家具与当代的大师之作共陈一室,古典的天花则被全部粉刷成白色,这里没有时空界限,有的只有无穷的创意与想象。

  白色作底,搭配的艺术

  整个空间以白色为主调,但却并不显得单调。在大的色彩调配上,除了客厅和卧室是一片纯白色,其他区域都融入了彩色元素。如餐厅的墙面,以上世纪中期的复古纹样壁纸搭配白色护墙板,多了一份轻松与俏皮。黑色与灰色装饰的厨房受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影响,通过造型和图案及艺术雕塑来彰显简约和艺术性;灰色与蓝色交织的卫浴间清新悦目,一排不规则装饰镜既活泼了视觉又让原本狭小的空间变得开阔。

  Emilie在搭配各种物品时同样颇费工夫,客厅的木护墙板与天花都是白色,但沙发、茶几、地毯、靠垫却选择了乳白色与纯白色,这样既显得层次丰富又不至于过分清冷。上世纪中期的流线形经典家具与天花上古典花纹的对比,更是构成有趣而独特的碰撞,正是这些不经意的细节,让空间看起来饱满而丰盈。

  策划_本刊编辑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