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起坐,中小学生还能好好练吗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仰卧起坐暗藏多种健康隐患。严重者,可能致瘫。而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小学三年级起,一分钟仰卧起坐数量,便是衡量学生体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到底仰卧起坐对健康威胁几何?有没有必要、有没有可能取消这一引发巨大争议的体测项目?

  “双手抱头”易致颈椎脊柱臀肌受损

  王人卫(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学专家)

  仰卧起坐是否真的危害健康?

  其实不是仰卧起坐运动本身,而是传统的仰卧起坐动作出了问题。两腿伸直、双手抱头使上肢下压,是仰卧起坐的传统动作。现在许多人做仰卧起坐时,基本采用这一方式。可这个动作恰恰是错误的,如果长期以此为规范进行锻炼,将使人体的三个部分受到损伤。

  首先是颈椎受损。紧抱头部过度用力,使颈部过度屈曲,这极易导致颈部肌肉拉伤,对身体尚未发育完成的初中生、小学生损害尤为明显。

  其次是脊柱损伤。动作到位的仰卧起坐会牵涉到臀肌和腹肌,这样就需要弓背,很容易导致脊柱受损。这种风险不仅对于腹肌力量差的人是存在的,对于那些经常锻炼的人亦然。他们的训练任务往往需要做足够多的仰卧起坐,这会使腹肌极度疲劳,也可能导致脊柱损伤。

  其三是臀肌的压力。仰卧起坐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但许多急于求成者过于用力,使腹肌收缩变为臀肌收缩,会形成臀肌的疼痛。

  仰卧起坐的标准动作是什么?双手自然伸直平放在体侧或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如果双手置于颈后耳侧或头后时,注意不要两手抱紧后颈。以此作为技术规范,仰卧起坐难度会加大,但练习者不要贪急,能做成就做成,不要硬做,循序渐进。

  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已经在各类学校的体测和体育锻炼中改变了仰卧起坐的传统姿势,而内地的大、中、小学目前尚未作出调整。

  对此,教育主管部门亟须出台和修改关于仰卧起坐的标准,保护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建议以平板支撑取代仰卧起坐

  孟斌(健身教练)

  我们关于中小学校园生活的记忆里,常有这样的画面:脚腕被他人摁压在地,处于“仰卧”状态的同学为了“起坐”,双手抱头挣扎起身,弄得面红耳赤,感觉脖子都要被扯断了。

  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对于仰卧起坐的标准动作规定为:受试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

  这一动作对竖脊肌、多裂肌和腰方肌有锻炼作用,但能不能起到效果,取决于老师会否跟学生强调以及学生能否掌握,动作要领是要借助腹部力量“起坐”,而不是手臂力量。

  准确来说,会造成身体损伤的其实不是动作本身,而是用力的问题。对于久坐不动,腰部力量比较弱的学生而言,“抱头”并利用腰部力量支撑身体的动作过程,对颈部和脊椎压迫较大,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风险主要来自于“突发性”。比如很多学生平时不做仰卧起坐锻炼,只在进行体测或者体育考试前突击,而实际上颈胸交际的位置,韧带最容易拉伤。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仰卧起坐会对人体后背造成伤害,它让你的脊背碰向地面,髖屈肌发力,当这块肌肉太紧或者太用力时,它会用力拉脊背,从而造成背部不适。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用平板支撑运动代替仰卧起坐,以降低脊椎所受的压力。必要时,在做仰卧起坐过程中,可通过手贴耳朵或放置胸前的方式,缓解颈部受压。

  个人感觉,既然有“仰卧起坐致瘫”这样的案例发生,就应当重新检讨仰卧起坐这一应用广泛的体育锻炼项目,并制定更为科学的动作流程。

  仰卧起坐废除与否,需要数据论证

  王新华(小学体育教师)

  我查到“仰卧起坐”致瘫的事实依据是:2014年,一位25岁的台湾男子在做了几个仰卧起坐后,觉得颈部以下全身无力,随后送医。医生检查后解释称,男子以手抱头的方式仰卧起坐,导致颈椎内血管受不了连续施力而爆裂,血块压迫神经,进而导致颈部以下全身瘫痪。

  但我觉得,由此得出仰卧起坐应该退出中小学体侧标准的结论,还是有失严谨。

  抱头的动作对头部和颈椎的瞬时载荷有多大?是否就能达到产生损伤的程度?需要有数据支持。如果缺乏实验数据论证,就得出动作形式会对颈椎造成损害的结论,或者由极个别并不确定的病例或说法来进行质疑,理由是不够充分的。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开始把体育成绩作为初中升学录取的参考。而所谓“考体育”,其实是为了引起社会对体育的重视,增强学生体质,而不是用分数来卡学生升学。所以在考试项目选择上采取了“简便、可测、易得分”的基本原则。

  与此一脉相承的是,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邢文华表示,制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时,在“注重标准连续性和兼容性的同时”,考虑更多的是“简便易行、贯通人群”。此外,“考虑到目前青少年体质下滑,标准相对下调”。

  事实也证明,因为仰卧起坐对场地、器材要求低,评价标准简单易规范,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成为学校体育测试的“标配”。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反复提醒学生用腹部力量,而不是手臂力量。我们也会采用其他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腰腹力量,不会仅仅依靠仰卧起坐这一个动作。

  涉1亿中小学生,体测必须“再升级”

  洪鹏(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生)

  仰卧起坐的动作最好应该是轻抬起上身,手放胸前,腹部内收,腹部仅要求慢频率弯曲。高频率大幅度的动作会对学生的脊椎、颈椎造成压迫,严重者还可能造成腹部肌肉的撕裂。

  那么,该不该废除中小学体测项目之一的仰卧起坐?

  实际上每一种运动都有可能因为动作不标准或过度而带来身体的伤害。如果因为担心受伤而放弃让学生进行锻炼那就是因噎废食。

  比如,随着运动APP和运动手环的普及,都市人群中流行起了“日行一万步打卡”。然而人人都会的走路也要讲科学,不然天天打卡也未必能健身,甚至还伤身。

  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小学19.05万所,在校生9692.18万人;共有初中学校5.24万所,在校生4311.95万人。涉及超过1亿在校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必须慎重考量,需要广泛征求专家意见,遵循科学严谨的步骤,全面评测仰卧起坐的利弊。

  按照中小学生选考体育科目情况来看,仰卧起坐是“热门”。我儿子中考时所在班级有超过60%的学生选考仰卧起坐。

  我理解,我国中小学体育考试和体能测试的项目设计坚持“考比不考好,练比不练好”的最低要求,有其必然性。这保证了长期以来中小学体育制度的延续和发展,也为增强中小学生体质作出了贡献。

  但到了今时今日,体育考试和体侧标准是否需要“再出发”和“再升级”?体育考试的设计能否更科学、系统,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现其身体素质状况和身体机能?

  是时候全面评测仰卧起坐的利弊了。在结论出来之前,要规范练习,不可太过随意,也不能超出学生身体负荷强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