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容性增长到可持续发展
- 来源:中国报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G20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1-17 11:16
只有将包容性作为世界各国一种新的价值导向,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倡导的包容性增长,已经具有世界性的视野和涵义。世界需要将包容性作为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全球70亿人“一个都不落下”,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内涵,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最重要的时代意义。
发展与包容
严格地讲,“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物质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长。经济发展则不仅指产出的量的增加,还包含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生活质量、政治体制、文化、法律以及观念、习俗等方面的变革。
所谓包容性增长,按照亚洲开发银行的原意是鼓励各国寻求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摒弃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有效的包容性增长战略需集中于能创造出生产性就业岗位的高增长、能确保机遇平等的社会包容性以及能减少风险,并能给最弱势群体带来缓冲的社会安全网。”
没有经济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但同时发展经济学理论明确地提出了“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的命题,强调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导致“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出现。发展经济学在讨论发展轨迹问题时已经质疑了“简单,否则就是愚蠢”的信条,发展战略不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零和战略,在一段时期只能是增长一个简单的主题,而应该是一个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的和弦。
今天的经济,国际与国内已经难以分开,因此习主席在G20杭州峰会倡导的包容性增长也就有了世界性的视野和涵义。针对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一国的增长不该损害或抑制别国,而应该给对方带来促进,要使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利益惠及所有国家和所有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G20杭州峰会上,实现包容性增长成为与会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普遍共识,说明世界需要将包容性作为一种新的价值导向。“世界是平的”,全球每一个角落的每一百分点的增长必然是包容性的。
今后,没有世界的包容性发展,将很难有一个国家独善其身的发展。这应该是“共赢”的全部意义。
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
比较全面地概括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表述,是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所提出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布氏可持续发展定义包括恢复经济增长、改变增长质量等七大关键目标。
对可持续发展涵义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战略,可持续发展包含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其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期的持续性发展能力,确保环境生态的安全和稳定的资源基础,避免社会、经济大起大落的波动。因此,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要求经济社会进行全方位的变革。
2015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确定了2015至2030年全球新的发展目标:《改变我们的世界》,也就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仍然包括三大方面,即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和民生不断地进步和环境保护;但具体内容扩展到17个目标,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目标就是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贫困的真正含义是贫困人口创造收入能力和机会的贫困”,因此消除贫困也应该从创造平等的收入能力和机会开始。这或许是习主席在本次G20峰会上多次提到世界基尼系数超限的重要原因。从各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高基尼系数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西方发达国家在没有进行二次分配前的基尼系数都挺高,比如意大利是0.53,美国是0.49,德国是0.5。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缺憾的结果。
世界基尼系数超过了公认的“危险线”,倒逼各国注重全球治理,也为当前全球消除贫困指出了一条主要途径。中国倡导的“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全球70亿人“一个都不落下”,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内涵,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最重要的时代意义。
治理与落实
可持续发展目标已经非常宏大和综合,其洋洋17类169项目标,不但有减贫、教育和环境等传统内容,还包含了经济增长、贸易、工业、能源和就业等广泛领域,实现起来是很大的挑战。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特别强调,要加强执行手段,恢复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活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经济增长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
为此,联合国制定了“主流化、加速和政策支持(MAPS)”的目标实施方略,促进政府和国家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让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资源和解决可持续发展瓶颈性问题的方法,并最大限度地做到目标实施的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能靠联合国来实现,而一定要落实到联合国的各个成员国,通过各个国家的政府间合作来实现。
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拯救危机的货币政策已经达到极限。这种情况下,G20杭州峰会誓言要构建的“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应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要启动引擎。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可以为世界经济包容性发展注入能量、增添后劲。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第九项目标就是“建造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加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与可持续发展,能够形成世界规模经济效应和倍增联动效应,让全球共享包容性发展所带来的效益和财富。
中国与G20成员制定基础设施改革议程,携手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发起了《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同时,倡导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私营部门的投资和公共部门的资金及多边机构支持的密切配合,提升多边开发融资体系的融资能力和治理效率,挖掘私营部门的投资潜力,切实推动全球经济向着“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目标迈进。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至少保证自然资源的存量稳定。因此,鼓励将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作为替代自然资源,是实现财富持续创造的重要途径。对此,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目标是“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促进人人有体面工作”。
当前国际社会正致力于推动各国增加具有就业所需技能的青年人数量。G20也通过了促进高质量就业框架、技能战略、培训战略、促进更好的青年就业政策原则,争取在2025年前将永久性脱离劳动力市场风险最大的年轻人比例降低15%,男女劳动力参与率之间的差距缩小25%,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力量。
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在地球上生活的每个人享有尊严、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使可持续发展议程具有了普遍、变革、不可分割、融合的鲜明特征。
2012年以来,全球贸易增速一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2008年至今已经累计推出约2800项贸易限制措施。目前,国际上还有3300多个投资协定,政策碎片化、规则复杂化等问题严重。
今年G20杭州峰会上,中方作为主办方将贸易投资摆上优先议程,与G20成员一道共商共建贸易投资机制,批准了《G20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和《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积极推进WTO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的主导地位,积极推进多哈回合谈判,明确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综合施策,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
G20峰会在贸易投资领域的成果为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合作应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之目标十三要求“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一直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为推动达成《巴黎协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中美两国领导人在G20杭州峰会前夜送出“礼包”,宣布批准《巴黎协定》,体现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中美在气候领域的密切合作事关全球的命运和前途,折射出未来全球气候治理的一种新结构,即大国发挥作用,中小国家广泛参与,形成辩证的治理结构。这种建立在公平合理基础上的新型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全球经济社会全方位的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新形势下的全球治理,要求能够妥善应对长期问题,制定长期政策。为实现全球长效治理,治理机制本身也要相应地变革。在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方面,G20平台本身就应该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长效机制。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方面,要进一步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中国倡导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建设是这一层面的先行者和典范。各国还应该将发展议程与本国发展战略有机对接,纳入各自的中长期规划和主流进程。中国已经把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内容纳入“十三五”规划。
文/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