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墨脱 揭开“莲花圣地”的绝美面纱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墨脱,高原,西藏
  • 发布时间:2017-03-07 14:20

  被称作高原“孤岛”的墨脱,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也是西藏最神秘的地方。境内两座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山峰,像两堵高不可攀的7000多米高墙,将墨脱与外界隔绝。然而,这里却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养活西藏一半以上的人口!墨脱不仅有天然的绝世美景、以打造石锅为生的门巴人、《藏地密码》中记载的神秘“血池”……更有“生物宝库”之称,一片片茂密森林中,生长着樟木、楠木、红豆杉等80多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孟加拉虎、羚羊、大犀鸟等珍稀动物在此安家……

  绝美的“高原孤岛”

  墨脱是西藏东南部最偏远的一个县城,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中。它在藏传佛教经典中被称作“博隅白玛岗”,意为“隐藏着的莲花”。据传说,1000多年前,藏传佛教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师经过千难万险,发现了这个状似莲花的地方,就在此修建庙宇,开始修行。从此,这里就被称为“博隅白玛岗”,声名远播。在佛教的观念里,莲花是吉祥的象征。于是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这片“莲花圣地”一直受到佛教信徒们的崇拜。

  墨脱平均海拔1200米,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从北部高达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下降到南部仅数百米。这里四面环山,形似莲花,地形可以用“山顶在云间,山脚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要一天”的民谣来形容。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墨脱的原始生态之美令人神往,几年前第一次来墨脱,我甚至怀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因为在过去,只有4条险要古道进墨脱,一由米林县派镇翻多雄拉雪山至墨脱;二由波密县大兴越金珠拉山至墨脱;三由波密县翻索瓦拉山至墨脱;四沿帕隆藏布江、雅鲁藏布江至墨脱。这4条路,可谓墨脱生死路。在艰险的环境中,墨脱人生活的物资缺乏,仅靠背夫往来运输物资。

  首次来墨脱时,我经派镇翻越了4245米的多雄拉雪山。派镇是西藏林芝地区往墨脱县城运送物资的中转站,军队物资也在此转运。在派镇渡口,天气好的话,可以看见雄伟的加拉白垒雪峰,尤其是傍晚披上金色霞光的雪峰,分外妖烧。

  冬天多雄拉山很危险,常年大雪封山。因为缺少风化,只有表面的一点土,其下面为许多鹅卵石。正因为其破碎的地形,导致每年冬天都会有雪崩发生,有大有小。

  历尽艰辛翻过雪山后,会穿越一段青翠的山谷,这里空气湿润,鸟语花香,有很多美丽奇妙的植物,牛也越来越多,说明离落脚点拉格乡不远了。从拉格开始,就算在亚热带雨林里穿行,放眼望去,比目皆是树木。活着的树很密,直指苍天;倒下的树很多,横七竖八。不管是活着的,还是倒下的,都铺满了苔藓。每一棵活着的树都会有多种寄生植物。在原始森林里,不管是大树,还是小草,都在自然地生长,枯萎,腐烂。

  在密林中穿行,路阴石滑,还得小心,需要登山杖做拐杖;积水的地方,有很深的腐殖质烂泥,如果没踩稳垫着的石头,陷下去,鞋都拔不出来。假如下雨,这路真的不好走。

  我随几位资深驴友沿多雄拉到拉格、汗密、背崩乡后,逆雅鲁藏布江北上至墨脱县城,全程约115公里,步行用了整整4天时间。途经的汗密瀑布很美,它三层相叠,落差高达400米,又名“三叠泉”。第一层是从高入云端的雪峰中直泻而下,激起满谷的水雾和轰鸣;第二层是从高处的绿树丛中缓缓流出,然后又急速而下;面宽水急的第三层瀑布斜冲到一巨石上,曲折而泻,一直到多雄河,形成一个个深潭。

  过了亚让村将到墨脱,对面山上又有一组瀑布,从云雾中下来,不知道山还有多高,也数不尽瀑布有多少级。墨脱的谷底,金光洒大江,江水混黄漩涡起;石门处,吊桥过西岸,紧连德兴乡;梯田层层金灿灿,蔬菜大棚反银光。向北看去,高山夹雅江,奔腾向南来,在大江尽头,层峦叠嶂,斜阳照高峰,云丝游山间;若问谁居处,人间莲花地。

  走墨脱是徒步爱好者的终极梦想,这里是高原上海拔最低、生态环境保存最完整、气候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的地方,天蓝云白、花香四溢的绝世美景之外,也有塌方、泥石流、野兽、毒虫、暴雨、烈日、高山、峡谷……这对于徒步爱好者,又是危险与美景完美结合的中国最顶级户外徒步路线!

  令人惊叹的“天然博物馆”

  西藏自治区成立后,中央政府也曾前后投资数千万元,要在这里开山筑路。但修成的“扎墨公路”却一次次被塌方、滑坡、泥石流所阻断,根本无法正常通行。“扎墨公路”只有过两天合计4辆汽车通过的历史--1993年9月25日和26日,两辆大车和两辆小车翻越了高山峡谷,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缓缓驶进了这个封闭的“孤岛”。人们像过节一样,前来观看这陌生的、自动会跑的“怪物”。老人们围在汽车边,啧啧称奇,孩子们则一个个躲得远远的。有些人甚至拜跪在汽车前,为它们祈祷祝福。在墨脱县城,至今还有一辆“扎墨公路”通车后遗留在城中未能开出去的“东风”牌卡车的残骸,只剩下长满铁锈的空壳和车厢挡板。

  墨脱作为西藏“孤岛”的历史,最终于2013年10月31日被彻底改写。这一天,墨脱公路的通车仪式在西藏林芝地区波密至墨脱县80公里处举行。它宣告了墨脱--这个中国最后一个未通公路的县,从此告别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创造了新中国筑路史上的奇迹!所以第二次来墨脱,我有幸全程乘车。

  来到墨脱后,第一感觉就是被大山与云雾捧起来的小村落,说是一个县,其实她还不如一般的一个镇大,步行十几分钟就可以走到另一边。尽管县城只有2000多人,但现在已经拥有商店、旅馆、酒吧等大小店铺200多家,汽车也拥有400多辆了。

  可能是因为去的时候刚下雨的缘故,处处云雾缭绕,空气湿润。眼前的墨脱县城,犹如飘落在一片热带林海中的蓬莱仙境,环绕其周是一片片金黄飘香的稻田,县城建筑几乎完全笼罩在云雾缭绕中;大地仿佛在漂移,雾气随风在回旋,那些散落在山坡沟谷中的楼房、民居、村落又仿佛仙境中洒满夜空的繁星,忽隐忽现;晨雾中那色泽鲜艳的红、白、绿、蓝、黑犹如雪域特有的五色经幡,在晨雾和炊烟中随风轻轻飘荡、移动;带有浓浓晨雾、水汽和伴有泥土芳香的湿润空气不禁使我张开大嘴很享受地做着深呼吸……墨脱的美景尽收眼底,墨脱的空气纯净氧足,难怪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

  墨脱地势南低北高,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它境内有高7787米的南迦巴瓦峰和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这两座山峰是东喜马拉雅山脉上最高的两座山峰。它们像两道高不可攀的高墙,将墨脱与外界隔绝。然而,与世隔绝的墨脱却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养活西藏一半以上的人口。

  海拔600米到1100米的河谷地带,有世界上分布最北的热带季雨林,细青皮、千果榄仁等高大乔木参天而立,野芭蕉在林缘和林间散布,树干上长满了各种蕨类和附生兰花,如石斛、石豆兰等,这里即使冬季也是炎热多雨,繁花盛开。

  海拔1100~2600米,为壳斗科植物占优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在一些陡坡地带也不乏有高山松、不丹松组成的针叶林。豆科、棕榈科等多种藤本悬挂于林间,林下还常常出现一些寄生植物,如蛇菰。许多附生植物,如天南星科的崖角藤、苦苣苔科的各种苣苔、杜鹃花科的树萝卜等,也纷纷“上树”,点缀在树干之上。

  海拔2500~3700米,逐渐从针阔混交林过渡到暗针叶林带。随着海拔的升高,先是铁杉出现,然后是云杉和红杉,最后是冷杉。针叶林下的阔叶树种也不少,尤以杜鹃最为茂盛,在春天形成艳丽的花海景观……

  海拔4000米以上,则有塔黄、雪莲、贡山蓟等顽强生长的大个头,它们各自都有防寒的本领,在这苦寒之地彰显自己强大的生命力。

  墨脱有着“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之称。这里的植物种类繁多,从高山上的寒带植物到热带植物,几乎都能生长,形成了一片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在这里生长着樟木、楠木、乌木、铁木、红豆杉,以及有“天然活化石”之称的桫椤等80多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1982年开始,国家对多雄拉山南坡至布裙山一带的原始林区进行重点保护。

  这里同样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3000多种,竹类植物约有10多种,野生兰科植物8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2种,孟加拉虎、羚羊、长尾灰叶猴、大犀鸟等动物都在这里安家、出没,另外还有千余种昆虫。真是一座让人大开眼界的生物宝库!

  能探索到这个植物王国的奥秘,在穿林、观花、看湖、赏瀑中体验到“一日历四季”的美景,令人惊艳而满足。

  做客门巴人村寨

  由于与世隔绝,墨脱成了西藏最神秘的地方,这里的传说和神话络绎不绝。探险小说《藏地密码》中就记载了一个故事,这里是“血池”的发源地。那是一种神秘的机关,只有用人的鲜血才能破解。在墨脱的地下古寺里,就使用了这样的机关作为守护,当外人入侵时,血池就会被启动,让寻宝人和探险者有进无出……此外,各种藏传佛教中的高僧在此求法、修行的传说也很多。而与这些神秘传说同样吸引我的,还有当地门巴人的生活。

  墨脱人大多为门巴族人,以前他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石锅和乌木筷子,是门巴人运出大山的唯一商品,央视纪实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专门介绍过门巴石锅打造之难,煮饭之香,价格之高……

  离开县城的山坡,我急不可耐地奔向那些极为抢眼的门巴族村寨。墨脱乡墨脱村是一个保留较好的门巴族老村寨,全村89户人家近600人口,房舍仍是木结构,设施基本保持原样,生活方式依然沿袭传统。

  我在村妇联主任家里拍摄了她做家务活、磨玉米、酿制烧酒的过程,随后又来到村民次仁达杰家,女主人索朗旺姆热情地给我敬酒。门巴族人善用鸡爪谷和玉米酿造上好的黄酒,招待远方来的客人,那浓郁醇香的美酒,至今想来仍令人陶醉。

  在索朗旺姆家,我还见到了传说中的石锅。墨脱当地盛产世界上稀有的天然皂石,用这种质地绵软的石头开凿而成的锅,做出来的食物不粘锅,不变色,味道醇厚,用了多年颜色会从灰白转为黑色,可作为传家锅,养活几代人!

  萨玛酒歌是在门巴族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抒情歌曲,是一种自由演唱的助兴式酒歌,也是门巴族民歌中一个主要的诗体。墨脱村的人都认为次仁曲宗的萨玛酒歌唱得最好,“人那是相当的漂亮,歌唱得那是相当的棒!”于是,她的名字被叫成了“阿姐相当”。

  刚见游客时,美丽的“阿姐相当”只是笑,话很少。但在几杯酒下肚后,她的脸上开始微微泛起红晕,话也多了,随后,大家就跟着她来到村头的寺庙小广场上,在正午的阳光下,她身着门巴服,腰上围着门巴的“给玛”,绑着辫子的头上戴着名为“棒佳”的帽子,和一帮年轻人载歌载舞地为我们表演。

  我和游客们听不懂门巴语,但她那仿如天籁的曲调,动静结合,时而静如头上的云朵,时而又动如山中的水流,有时悠远如那蓝天,有时又近如眼前巍峨的高山,令人沉醉。通过当地向导介绍,才略知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家乡美酒啊今日最香,

  倾吐心声啊奉献衷肠;

  有酒不喝啊等何日醉?

  有话不说啊待何日讲?

  良辰美景啊何时再来?

  亲朋好友啊何日再聚?

  今日相聚啊永不分离,

  明日再来啊重逢此地。

  在萨玛酒歌里,有相当数量是描写欢聚的。这首《欢聚之歌》,仿佛让人看到了一段门巴族山寨夜晚聚会的长镜头:熊熊燃烧着的火塘边,端坐着众多的乡亲,一位门巴族成年人立在其间,一手端着酒杯,一手提着酒壶,边向客人敬酒,边唱着动听的酒歌。人声鼎沸,杯盏叮咚,酒香飘飞,歌声如潮。

  在热烈的场面描绘中,饱含着对民族生存的祈愿和祝福,充满了聚会时的欢乐和忘我的情怀,隐含着别离后的忧伤和无奈。这《欢聚之歌》,仿佛冬天里的一把烈火,烤得人暖洋洋的,忘却了严冬的寒冷;恰似一杯烈酒,醉得人迷迷糊糊的,忘却了生活的艰辛;不由得喝之、舞之、歌之、醉之……

  如今,门巴人除了经营传统手艺打造石锅外,也跑起了运输,墨脱村和附近的门巴新村各有几十辆大卡车,当地人的生活也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居所美丽宽敞,一簇簇鲜花在院中傲然盛放,村子里的袅袅炊烟和远处的雪山构成美丽画卷,许多人家还都有了笔记本电脑和无线网络呢!

  撰文、摄影/侯朝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