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汽济南动力CIO姜琦 孜孜不倦 实战智造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3-22 16:35
从0到1、从无到有搭建信息系统,用RFID实现产品追溯与质量控制,对接MES与ERP……作为一名穿着理工外衣的“文科男”,重汽济南动力CIO姜琦,一直不断提升沟通与管理能力,孜孜不倦,实战在智能制造的第一线。
记者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公司(简称重汽济南动力)CIO姜琦初次见面是在2016年年底的“中国信息主管年会”上。会上,姜琦以“智能制造引领企业创新发展”为题,从产业角度和实践层面讲述了自己对于智能制造的理解和认识。
尽管会议演讲的时间很短,但姜琦还是深入浅出地将智能制造娓娓道来。作为一个信息化“老兵”,姜琦对信息化的实践和应用有着自己的独到认识。
为了进一步了解重汽济南动力的信息化历程,了解姜琦作为CIO的所做所想、所思所得,《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就与姜琦约定,和他再进行一次更加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新年伊始,采访如期而至。虽然是以电话的形式,彼此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是姜琦的侃侃而谈却让这次采访有了很强的现场代入感。
另外,其极具亲和力的表现也迅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因此,这次采访就在一种意想不到的顺畅的节奏当中得以完成。
从0到1 从无到有
重汽济南动力作为集团的二级公司,成立于2006年。姜琦也是在这一年从其他二级公司调入,开始负责重汽济南动力的信息化工作。
作为传统制造企业,成立之初的重汽济南动力信息化基础较为落后。那时,姜琦的工作也十分简单,只是负责网络建设和硬件维修等工作。由于信息系统的应用过于简单,与生产过程的结合也并不紧密,所以也就使得信息系统陷入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当中。“当时,可以说没有信息系统,生产也一样能够进行。”姜琦如此说道。
如果放到现在,这种情况简直难以现象。不过这就是当时重汽济南动力的信息化现状,用“任重而道远”来形容当时姜琦的工作似乎再合适不过。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姜琦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了。
随着企业的发展,对信息化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对信息化水平的要求也就越来预高。这个时候,姜琦和他的团队开始不断升级信息化系统,并通过引进新的技术,从整体上提升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姜琦表示:“济南动力部早先部署的系统,都是基于某一个业务的应用。包括ERP-U8管理软件、整机和零部件条码管理系统、电喷发动机EOL系统等。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系统在给企业带来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像基础数据可用性差、信息化系统集成性差、信息无法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共享,存在信息孤岛,以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无法统一等问题就成了横在企业发展面前的绊脚石。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建立统一、集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以及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
为此,重汽济南动力适时建设实施了IMS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采购、生产、销售、工艺、物流以及财务等环节和流程的统一管理。“如今,重汽济南动力的信息化水平在整个集团内部都是排在前列的。当实施新项目的时候,集团领导首先都会想到让重汽济南动力去做试点。”姜琦自豪地说道。
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采访中,姜琦多次用“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来形容重汽济南动力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何如此形容?按照姜琦的说法,其实早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以及智能制造理念提出之前,重汽济南动力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了,只是当时还没有这样的战略和理念。
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集团确立合作关系,重汽济南动力开始承担中德双方合作开发的卡车项目中关键部件——曼D20/D26发动机的生产。在引进国际先进设备与装配线、建设MAN新工厂的同时,重汽济南动力领导提出“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打造世界级工厂”的要求。为此,重汽济南动力从发动机缸体、缸盖的加工到整机装配全生产过程分别入手,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实施了发动机MES系统,并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当时,为了配合不断实施的扩能项目,信息化的工作也开始同步进行,并主要围绕MES系统展开。从而将计划、零部件采购、库存、物流配送、生产线监控、生产系数采集、设备管理、成品管理,以及销售、财务结算等全过程都囊括了进来,形成了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另外,对于MES系统应用,姜琦也有着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认为,最早的MES系统相对来说比较专一,主要是针对生产端、设备端和控制端。以前可能系统上层是ERP,中间是MES,下面是PLC、DNC等,界限分明。而现在,MES和ERP的界限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其实对于制造业来讲,MES是能够使生产透明化的工具,所以他们就把MES的概念放大了,将其和ERP以及底层的一些系统融合在了一起,造就了一个广义的MES概念。
“如果以现在的标准衡量,这不就是典型的智能制造吗?其实,MES就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没有MES就谈不上智能制造。虽然那时还没有这样的概念,但是我们没有走错路,而是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行进着,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而为之后实践智能制造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姜琦这样说道。
不只是提升效率那么简单
如今,尽管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炙手可热,但是对于重汽济南动力来说,似乎还没到应用这两项技术的最好时机。不过,物联网技术却在重汽济南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10年的时候,重汽济南动力就开始应用RFID技术。应用该技术,一方面是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建立起产品可追溯体系;另一方面是要解决屡禁不止的“假赔”情况。
姜琦提到:“以前,像我们重汽的发动机和整车产品,会遇到很多的索赔事件,如果是我们的产品质量问题,当然我们是要负责的,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假赔’的情况。”
通过应用RFID技术,将关键的零部件和发动机进行关联,并将数据记录在生产档案当中。这样一来,一方面保障了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鉴别报上来的损坏零部件。将所有的数据进行比对之后,从而确认这是不是重汽济南动力所生产的产品。如果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就有利于公司批量得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是,就会起到维护企业信誉和利益的作用,并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所以说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物联网技术在汽车行业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在物流运输、整车生产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上面,物联网技术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姜琦如此说道。
除了正在进行的智能制造实践以及已经应用的IMS、MES、RFID等信息系统和技术,每一年,姜琦和他的团队还会向企业领导提出一些新的计划和想法。这些计划有的会被采纳,有的不会被采纳,其中能否采纳的最主要考虑因素就是是否符合企业现在的实际情况。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需要我们时刻去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动向。不过应用与否还是要看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最新的技术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就像移动端APP的应用,通过APP可以了解和管理生产的过程和环节,然后指导生产或者为决策层提供一些数据,其对生产和业务管理效率的提高都有很大好处。不过,对于重汽济南动力而言,我们可能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所以选择先放一放,不急于应用和实施这方面的技术。”姜琦表示。
信息化让工作更复杂?
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应用信息系统,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不过,在采访当中,姜琦却提到,信息化建设会将工作变得更复杂。此语一出,不免让人心生疑惑。难道信息化建设反而帮了企业的“倒忙”?
当听完他的解释之后,记者才明白,原来并不是那么回事儿。细细想来,反而觉得他说的确实有道理。在他看来,复杂并不代表降低效率,反而是一种提高效率的必要方式。何出此言呢?
他提到,以前大家总认为,提升效率是信息化所带来的优势,但实际上来讲实施信息化项目并不能够让企业更加省事。在实施信息化项目之后,可能会有人觉得受到了很多的约束,因为需要按照很多的规范去做,就会觉得很别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以前所做的大多数工作可能都是不规范的,所以说当有了系统约束之后会觉得工作很别扭。姜琦表示:“我们经常在内部的会议上讲,我们上项目不是为了让大家更省事,可能会让大家更费事,但是恰恰是因为费事,才能将我们的生产过程管理好,从而收集更真实、更全面的数据,进而保障我们的产品质量。”
沟通是一项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
在姜琦看来,任何一个项目的实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会有沟沟坎坎,这个时候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大家坐下来去共同解决。所以说做信息化工作,协调沟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的确,虽然信息化工作是信息化部门主导的,但是仅仅依靠信息化部门去推进这项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涉及到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需要每个人、每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矛盾可能又是无法避免的,这时可能就需要信息化项目的推进者去做好这个中间人的角色。
姜琦认为,对于信息化从业者来说,首先自己得懂业务。这项业务不仅仅指所掌握的计算机和软件技术,还应该包括业务流程管理的知识。因为信息化工作不单单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项管理工作。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才能树立威信,这样别人才能服你。其次就是要善于表达。如何将你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清楚明白地让别人理解,就要善于表达,所以说沟通协调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能够将自己所要表达的讲明白,也能够清楚地理解别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学习,人可能都会有不理智的时候,但问题终归是要解决的,所以耐下心来做好沟通协调才是最重要的。”姜琦如此说道。
“穿着理工外衣的文科男”
作为一名CIO需要掌握的东西很多,专业知识、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然而,一个人的经历毕竟又是有限的,每天忙于这些,就很容易使自己身心俱疲,所以曾经有段时间,姜琦不想再从事这个工作了。
不过,他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他的内心经过了一番挣扎。“其实,CIO这个职位不仅仅要专注于技术,还有更高的层面需要去考虑。当从企业的整体发展去考虑的时候,你的视野就会变得更广阔。除此之外,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也很重要,这种心态会更容易让你去看清自己,然后才会不断督促你去提高和改进。”姜琦这样对记者说。
看清了自己,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后,姜琦就去读了MBA,希望从管理层面弥补自己知识的欠缺。因为他知道,要想做好CIO这项工作,技术和管理的结合是一条必须的途径。
有时候,不知道怎么会有那么多困惑,解决了工作上的问题,生活上的问题又来了。CIO这个职业,真的很难兼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身处其中,想必姜琦最懂得个中滋味。
“当项目上线实施的时候,真的很难去平衡。那时,真的是好几天都见不到孩子,有时候一两个月或两三个月忙在项目上,早出晚归或者不归。不过,现在好很多了,因为系统相对比较成熟了,每人各司其职,各项工作都能循序渐进的推进下去。”姜琦说道。
当各项工作都能稳步推进的时候,姜琦的个人时间相对来说就会多一点。除去陪家人、孩子之外,在其它空闲的时间里,姜琦的兴趣爱好还是很多的,看看足球、读读书、听听音乐。
最近,他在读《硅谷百年史》。虽然他是一个理工男,但是平时读得最多的书则是关于文学和社科方面的。因此,他的夫人还开玩笑地说他是一个“穿着理工外衣的文科男”。对于姜琦来说,做这些事情,一方面是自己真正喜欢,另一方面也是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这样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更好地工作。
与姜琦的交流逐渐进入了尾声,在这不长的时间里,姜琦给记者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极具亲和力,和他交谈就像是和一位老友说话那样。他自己也评价自己是一个有亲和力的人。在他看来,朋友之间或者同事之间能够和睦相处,于人于己不都是一件好事吗!
相关链接
重汽济南动力的智能制造实践
作为集团的二级公司,重汽济南动力的销售、技术、产品订单、售后服务,全部是由集团整体负责。而重汽济南动力只负责发动机生产、质量改进、售后服务,以及其他一系列工作。
首先是机加工方面。因为中国机加工水平相对还是差一些,影响发动机产品质量的主要还是铸造和机加工环节一些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为了提高产品质量,他们在项目之初就引进了德国生产线,西门子控制系统具有很高的自动化程度,对机加工实施了整线的监控,以及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现在,管理人员能够在办公室看到整个生产线的工艺布局和每台设备的运行状况。
信息化建设工作是跟着整个生产线的建设同步进行的,也就是说设备到厂,包括工艺布局到厂,一步一步跟进,整个信息化工作都是总体分步去实施的。以前,在技术领域有一种说法是技术先行于技术标准,而在重汽公司却有一个问题,就是所有设计都在集团。虽然这样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但设计和制造是存在差异的,而这种差异是设计人员看不到的,只有到了现场才会发现。这样一来,每次设计都会有错误,工艺上、设备上、产品、库存、采购等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在实施MES系统的时候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集团和数据之间做一道闸,每天进行数据对比,发现差异之后会通知到技术人员,至于差异是由技术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做判断,这样就避免了工艺上的错误。
以前,配送人员手里的一些数据,在设计报告当中是体现不出来的,所以每天做配送计划的人员必须把计划导出来形成一个表格,然后把这些数据导入形成最终的装机明细再发布出来,这个工作他们每天要做4个小时。
后来重汽济南动力就开始提前着手做维护,另外,比如产品的进气门、出气门、左支架、右支架,这些在实际装机过程中必须使用一个厂家,这些特殊情况都需要提前维护。技术人员很轻松地能够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转变,对他们整个生产提升很大。
其次是采购方面。在这方面重汽济南动力做了很多工作,其实最终的解决办法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为供应商提供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后台数据会和MES系统打通。供应商登录这个平台之后可以实时看到自己订单到重汽济南动力的情况、库存,以及合同信息,同时发票登记也实现了网上结算。这样一种简单的方式就解决了重汽济南动力和供应商的交互问题。用统一的标准给供应商统一发放打印软件,这样一方面给供应商提供便捷,另一方面在管理上也会相对比较规范。
另外,在与供应商合作过程中,重汽济南动力会给供应商提供几个单据,比方说包装上的统一标签。这项工作一方面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物流收货的效率。因为以往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众多车辆会在仓库排队等待装货,物流很麻烦。另外,系统也会给每一种物料到货形成质检单。依据质检单,双方能够比较准确地看到每一笔货的到货情况和未到货情况,也便于采购人员和供应商交流,提高订单完成的效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物流效率,另外一方面也促进了生产有序性。
再次是物流。对生产来讲最主要的就是能够实现一种精准协同的物流配送,来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物流可能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时间,一个是数量。
接下来是现场管理。因为发动机生产400多种零部件,而且整个发动机在售后过程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数据采集这块,发动机装备过程是很严密的,现场用的很多数据采集很复杂。每一台发动机到货之后会将信息写进系统当中,之后会把信息读出来,提示每台装机的指示,这样就保证了装配工人能够简单地看到本机位的装机状况,一旦出现错漏系统就会报警,防止错漏装状况。
以前,在往回追溯的时候是没有任何数据支撑的,所以经常会遇到被假赔、误赔的情况,很多不良厂商包括用户会拿假件向重汽济南动力索赔。如今,由于建立起了产品追溯体系,这样的事情就越来越少了。
最后是监控。在生产过程当中,MES要求透明化生产,这种透明化不仅仅体现在数据上,还要体现在生产过程当中。这种监控体现在各个方面,甚至包括财务数据的监控。这些数据从工位级、车间级、工厂级,逐级采集,逐级透视、监控。生产数据的汇总使得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透明化。整个系统的应用应该说在几个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一个是生产的效率,第二是实现了双向质量追溯。
在姜琦看来,智能制造的基础是制造执行系统。他觉得,我们国家的智能制造实践还是更侧重于产业。大家谈得最多的还是ERP,但实际上对制造单位来讲车间级透明化生产是最重要的,实现这一点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制造执行系统,也就是MES。
记者 路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