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老了
- 来源:视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3-23 11:03
我们身处的文化极其讲究孝道,时至今日,耳目所及,你依然会看到类似二十四孝的宣传。一个人纵然在学识上、金钱上亦或在仕途上声名显赫,但如果你在孝道上有所欠缺的话,绝大多数人都会偏向老人,对你就不是什么中肯的白璧微瑕的评价,而变得非常地极端,那就是孝与不孝。国人在孝道方面的道德感极其强烈,一旦在别人眼里落个不孝的名声,你很难在邻里抬起头来,那些热衷道德绑架的乡邻会让你领略什么是“半生辛劳,一朝毁之”。
但这世上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你是无论如何也很难真正懂得其中况味的。我认识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风烛残年步履艰难,遭受着各种病痛的折磨,总是诉说自己的苦楚。起初发现当她碎碎念时都没有人回应她,觉得有些欠妥。但不久我就发现,苦不堪言的不仅是她,还有她的家人。她一会斥责孙女笑声太大,没女孩样,转眼又悲愤地数落媳妇对她不敬,隔一阵又猜疑女儿是不是把她的钱给顺走了,时不时还嫌弃儿子扶她坐下时太用力。梳头、洗脚,穿衣、倒便盆,这些体力活对工作、学习忙碌的家人来说,已经尽量去克服了,可每天还要承受老年人用特有的方式搅扰着每个人,大家的情绪都被漩涡一样卷了进去,相爱相杀真的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原来仅是财物上的奉养真的微不足道,数十年如一日的日常起居照顾就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围绕着养老而产生的一堆家庭问题更是需要超强的精神忍耐力,更遑论心理上如何和老人达到良好的交流。而且即使这些你都无怨无悔地付出了,还不一定得到老人的肯定。在有些老人看来,无论你如何反哺都不足以抵偿他(她)对你的养育之恩,而这才是真正让人绝望的。所以,在家庭养老的现实境遇里,珍惜是儿女对父母孝养意识上的一种正面催促,而知足也应该是对父母对儿女态度上的一种积极回应。这样,双方关系才可能是对等的,而不是一味倾斜的。而只有对等了,无论是养老还是育子,才能不陷入畸形。
现在我发现让我害怕的,不是年华老去,恰恰是不能优雅、独立地老去。当我老了,会不会变得封闭偏狭从而不可理喻?会不会黏附在孩子们身上,无法自处和自足?会不会因为害怕孤独而妨碍他们精神上的成长与独立?不到老去的那一天,这些问题便没有答案。只是在心里会觉得,只要意识到了这些,时不时地提醒自己,至少还是会跟自己期望老去的方式更近一些,这样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