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迎来“监管问责年”

  • 来源:中国民商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5-15 15:31

  近年来,金融市场新产业、新业务花样迭出,银行同业、理财业务、资产产品等业务领域创新纷繁,交叉性金融产品存在层层嵌套、链条过长,参与机构也存在业务、行为等不规范,这些问题被视为金融乱象。

  自2月24日郭树清任银监会主席以来,银行业监管力度明显加强。有舆论指出,郭树清把改革风从证监系统吹到了银监系统--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卸任,在担任证监会主席的506天里,郭树清提出的各项制度调整政策达70项,相当于“7天一新政”。也有人戏称郭树清是郭“肃清”,要“肃清”一切“牛鬼蛇神”。郭树清履新以来的3次公开发言表示,当前银行业存在“脱实向虚”、服务实体经济不利、房地产的风险等问题,加强监管意在让银行回归本源,老老实实做传统业务。

  “今年是明确强调强监管的一年,也是监管问责的一年。”银监会高层在4月7日银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将是“强监管、强问责”的一年。

  连发七文治乱象

  自郭树清履职两个月以来,银监会监管文件频出。仅从3月28日到4月12日两周内银监会就陆续发布7个文件,密集的发布监管文件也表达出郭树清的“肃清”决心。

  3月28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45号文)。银监会表示,为进一步防控金融风险,治理金融乱象,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合规管理,扎严“制度笼子”,稳健规范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决定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全面开展“违反金融法律、违反监管规则、违反内部规章”(下称“三违反”)行为专项治理工作。

  45号文显示,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度存在一些漏洞和“牛栏关猫”现象,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等问题屡查屡犯、屡罚屡犯,必须进行全面治理。通过开展“三违反”行为专项治理,促使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合规文化建设,筑牢依法依规依章经营的制度基础和机制保障,消除风险管控盲区,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着力打造“铁的信用、铁的制度、铁的纪律”,确保“不越监管底线、不踩规章红线、不碰违法违规高压线”。

  3月29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46号文)。文件明确时间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年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自查、“上查下”以及监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和问责工作,并形成报告报送监管部门。饱受诟病的信贷、票据、理财、同业等“空转”被点名,是此次专项治理的重中之重,旨在遏制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而未流向实体经济。中长期看,商业银行规避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套利必将受到遏制,部分银行可能需要大规模融资以补充资本或收缩业务。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分析,通过上述三类套利业务模式,大量资金通过“信托通道”等方式流入实体企业,产生了大量的表外信贷,大大抬高了企业的杠杆率。“银监会对于‘三套利’的专项治理,重点在于整顿银行投行业务,引导银行、企业去杠杆,长期有利于银行、经济的健康发展。”邓海清表示。

  4月6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53号文)。据某商业银行负责人透露,此次公布的部分指标约束要求十分严格,“对同业负债端的约束,即‘若将商业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计入同业融入资金余额,是否超过银行负债总额的1/3’仅这一条指标,估计有一半以上的银行都不能达标,包括我们自己。”此负责人同时指出,如果根据监管文件要求全部落实,对银行的利润会有一定影响,但对银行业来说总体向好,可以防风险控规模,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4月7日,银监会发布4号文《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5号文《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强调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和市场乱象,切实查纠参与方过多、结构复杂、链条过长、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的交易业务,确保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4月1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6号文”),目的是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处置一批重点风险点,消除一批风险隐患。对于同业业务的风险防控,6号文要求银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对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的依赖度,督促同业存单增速较快、同业存单占同业负债比例较高的银行,合理控制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规模。

  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沐华表示,近期监管政策落地明显加速,针对性也极强,剑指最近两年高速扩张的同业投资链条,包括上游负债端的同业融资和下游资产端高速增长的债券投资,强化此前的去杠杆力度,对于监管套利、杠杆套利、空转套利将持续构成约束。

  4月12日,银监会再出监管新举措,下发《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要求针对银行业目前存在的突出风险,补充完善股东管理、交叉金融产品、理财业务等监管制度。

  在3月2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郭树清表示,重点整治违规开展关联交易、花样翻新的利益输送、重大经营管理信息隐瞒不报、违法违规代持银行股份等不良行为,充分发挥监管处罚的震慑作用。

  17家金融机构被开罚单

  郭树清上任后,重拳惩处信达资产、平安银行、恒丰银行、华夏银行以及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等17家银行业机构。

  银监会在4月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曾披露,今年一季度做出的行政处罚485件,罚没金额合计1.9亿元,处罚责任人员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职资格,禁止11人从事银行业工作。4月10日晚公布的25张罚单--做出处罚决定的时间为3月29日,属于上述一季度行政处罚的罚单--17家银行业机构被罚金额合计4290万元。在这批处罚中,罚款金额最高的是3家股份制银行,分别是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和恒丰银行,罚金为1670万元、1190万元和800万元。

  针对中国信达的罚单中有多达13张,超过了罚单总数的一半,处罚原因有违规收购个人贷款以及收购金融机构非不良资产等操作,此外,中国信达多个分公司因管理不尽职导致风险发生。

  罚款金额最高的平安银行被罚1670万元,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有5项:内控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非真实转让信贷资产;销售对公非保本理财产品出具回购承诺、承诺保本;为同业投资业务提供第三方信用担保;未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

  罚款金额居第二位的华夏银行被罚款1190万元,主要违法违规事项包括非洁净转让非标资产;商业承兑汇票的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的风险漏洞,多个分行违规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商业承兑汇票,东莞分行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办理不符合条件的保理融资等。

  罚款金额居第三的恒丰银行,此次被罚800万元,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共计18项,包括非真实转让信贷资产;腾挪表内风险资产;将代客理财资金违规用于本行自营业务;利用结构性理财产品,将多笔同业存款变相纳入一般性存款核算;以保险类资产管理公司为通道,违规将同业存款变相纳入一般性存款核算;违规变相接受同业增信;变更持有股份总额5%以上的股东未按规定报银监会审批;关联交易未提交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和董事会审查审批等。

  招商银行、交行均被因批量转让个人贷款,分别被罚50万元、20万元。民生银行也因为批量转让个人贷款、安排回购条件以及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违规转让非不良贷款,共计罚款70万元。

  浙商银行北京分行、渤海银行太原分行、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浦发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建设银行广州天河支行均因违规转让非不良贷款,罚款20万元,建设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因此被罚30万元。

  据银监会4月7日披露,目前又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已经立案,正处于行政处罚调查审理程序中。针对屡查屡犯、案件频发、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各类乱象,银监会将继续加大监管处罚力度,进一步严厉打击、严肃处理。

  表外业务是重灾区

  由于近几年实体经济的持续恶化,传统企业信贷资产风险激增,银行迎来了“资产荒”。为了完成盈利目标,银行想方设法寻找各种资产,于是大量眼花缭乱的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成为了各家银行资产荒背景下的主要选择。想法设法将表内转移到表外来加杠杆,就出现经济下行实体融资需求下降而银行资产端却激增的现象。这部分非信贷资产的本质大部分都是通过监管套利变相加杠杆,导致表外套利和监管风险激增,引发了各种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而不少表外其实针对的是房地产相关业务,从而也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部分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层层嵌套,底层资产看不见底,最终流向无人知晓。这种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监管制度缺失,就是所谓‘牛栏里关猫’,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银行业经营必然引发严重的风险暴露。”在3月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郭树清曾如此评价。

  郭树清就任银监会主席后,密集发布的多份监管文件中,《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这3份文件最引人注意。

  这是对银行业“四不当”与“三套利”行为的正面打击。这背后的乱象均以“影子银行”密不可分。影子银行本质上是给企业的贷款,但不记在资产负债表而是记在银行同业资产或应收款项类投资下面,或者干脆就是脱离资产负债表的理财产品。据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估算,年底影子银行信贷规模在60万亿-70万亿元左右,占整体信贷的比重已从2006年的10%左右大幅提高至33%。

  “这(监管罚单)实际上是一系列防控金融风险的措施之一。”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表示,在去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已明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突出的地位。今年将严控“影子银行”业务,纳入监管轨道。尹中立认为,金融整顿任务艰巨,将要“啃硬骨头,动真格”。

  “从数量上看,25张罚单是比较集中的,但处罚的数量来看,其实相比证监会30多个亿的罚单,还是小巫见大巫。”尹中立表示,在去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突出的地位,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去年底整顿已经开始。而本次银监会的罚单,也可以看做是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新官上任三把火”之一。

  “最根本原因是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为了绕开监管,在体系之外搞了一堆影子银行业务。”尹中立指出,银行有一系列监管指标和体系的要求,比如资本充足率、信贷规模的控制,但最近5年来,银行绕开监管借助其他通道,让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快速扩张,“比如所谓的理财业务,把信贷业务挪到表外,规模达到30多万亿元。”尹中立说,再加上信托、保险乱象,银行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已超过100万亿元。

  “要把表外藏污纳垢的地方放到表内,纳入监管轨道,阳光化。”尹中立表示,金融整顿涉及利益的调整,都是要“啃硬骨头”,影子银行规模相当巨大,“要规范的话不动真格是搞不成的!”

  加强监管谨防空转

  对于郭树清就职以来的一系列行动获得了民间舆论的一致赞扬,但在赞扬的呼声中也有相关人士提出质疑。

  央视网证券频道总编辑兼首席评论员钮文新指出,不仅乱象本身的治理需要耐心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治理过程中必须细心呵护实体经济的实际感受,千万不要“好心办好事,但因节奏过快而导致‘金融塌陷’,从而更深地伤害到实体经济”。

  治理金融乱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鞭挞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而不只是“为金融而治理金融”。“为金融而治理金融”的作为同样属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属于“金融监管空转”。所以,一切政府工作首先应当是“目标导向”,然后才是“问题导向”。

  钮文新以美国为例,指出在去除金融杠杆的过程中,美联储大规模量化宽松,向市场注入基础货币--所谓“扩表”,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不到1万亿美元,被扩大至4.5万亿美元。同时,美联储实施“扭曲操作”向金融市场注入长期流动性,并借此促使金融市场大规模生成资本,从而推高美国股市,让股权融资有效地减低实体经济的债务率,从而实现实体经济去杠杆的目标。连续7年这样的作为,使得美国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由此可见,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去除各色金融乱象,仅靠银监会单兵突进,或许会让中国经济付出过大的代价。经过多年运行,中国经济依靠短期金融支撑的“四梁八柱”已经成型,在找不到新支撑点的情况下就砍掉旧的,结果或不尽如人意。对此,钮文新指出,银监会不仅要砍“旧的”,同时还要建立“新的”。把建立真正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市场,当成清除金融恶疾的根本目标。“立新”和“除旧”必须同时进行,找到最佳平衡点。

  文/《中国民商》记者庄双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