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首

  • 来源:视野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6-27 14:29

  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陈子昂《感遇》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感遇》

  我们先看陈子昂的这首诗。他说:“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他是用草木鸟兽来说的,他是用草木,我说的都是用咏花的诗。所以都是植物,他说兰,兰是兰花,你看那很多的兰花嘛;若,若是杜若,杜若也是一种花,兰若,兰花和杜若。这是《楚辞》里边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就是兰花跟杜若。“兰若生春夏”,在春夏的时候,到万物生长的季节,兰花和杜若都生长得很茂盛,芊蔚是一片碧绿的草木茂盛的样子。何是多么,青青是茂盛,芊蔚是茂盛的样子,青青其实也是茂盛的样子。他说这个兰花和杜若长在哪里呢?是在空林之中。空林,没有人的山林。色是在空林之中的美色,在空无人迹的,寂寞无人的空林之中,有这么美好的容色,那么它既然在空林之中,所以它幽独,所以它是幽静的。它是孤独的,它是没有人欣赏的。所以,唐人也有诗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就要有人欣赏,你爱它,你把它折去了,那是代表你对它的爱,代表你对它的欣赏,纵然被折了,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有人爱它嘛!可是现在这个空林之中的花,连看它一眼的人都没有。空林色,所以它幽独,是幽静的,孤独的,“幽独空林色”。可是,草木花朵是为了你人看它,它才开花的吗?不看它,它开不开?一样地开。所以虽然是“幽独空林色”,是“朱蕤冒紫茎”,没有人欣赏它是开,而且开得这么美丽。是朱蕤紫茎,朱的颜色,紫的颜色,这么美好的生命,这么美好的颜色,没有一个人看见过呀!它开了一场,没有人看见呢,所以“迟迟白日晚”,迟迟,慢慢地。这个天上的明亮的日头,就从日出到日落,就夕阳西下,袅动的秋风就吹起来,“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岁就是一年,华就是芳华,一年的芳华,竟完全都凋落了。所有的草木花朵都枯萎凋零了,你尽管是朱蕤紫茎的兰花,你也一样地憔悴、凋零。所以“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完全摇落,你“芳意竟何成”。芳意,你的芬芳,你的美好,你的生命,你的情谊;竟是到底,究竟;何成,你完成了什么?你不是白开了一场,没有人看见你,没有人欣赏你,你的生命的意义、价值在哪里?“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有一天“岁华尽摇落”,你“芳意竟何成”。你白白地美了一场、你白白地生长了一番、你白白地开放在这个世界上,芳意是竟何成。这是陈子昂的《感遇》诗。

  下边是张九龄的《感遇》诗。这两首诗恰好是相对的,这两首诗跟刚才的《桃夭》,跟《苕之华》,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桃夭》是直接的,是生命最基本的欢乐和忧苦。可是现在就有了一些人的思想的一些反省,一些思想的性质、思路,思质里边的这种意味就融入到其间来,就是说你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所以陈子昂的这首诗的意思,说是你的生命贵有一个用,要有人知道你,有人欣赏你,有人任用你,这才是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所在。可是马上你看就有一个相反的说法了,就是张九龄,他说“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说得好,他也说的是兰花,说“兰叶春葳蕤”。你看那兰花的叶子,春天的时候,一个一个的叶子生长得这么茂盛。“桂华秋皎洁”,桂花的花朵,黄黄的颜色这么鲜明,秋天在树上。他说“欣欣此生意”,不管是兰花也好,不管是桂花也好,它们所表现的都是一种生命的表现,而且都是欣欣向荣的。这么欣喜、欢乐地表现了生命的一种欢乐,欣欣,此,同样的是这一份,生命生长的生意。“自尔为佳节”,他自己,每个人自己,自尔就是它自己;为佳节,就有它一个美好的季节。兰花生在春天,它有一个春天的美好的季节;桂花开放在秋天,秋天它有一个美好的季节。只要你活过了,只要你曾经开过,只要你曾经有过一段灿烂的日子,你就不辜负你这一生。他说是“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你谁想到就是在山林之中,栖就是隐居的那些个人,闻风,他闻到这种兰花桂花的香气。因此,他就对你相悦,就欣赏了一种爱悦。欣赏的欣,山林之中的人,闻到兰花的香气,闻到桂花的香气,他说我真是欣赏这兰花和桂花,我去看一看,我去折下一枝来吧!但是张九龄说:我作为一个兰花,我作为一个桂花,我不需要你的欣赏,我更不需要你的攀折,“草木有本心”,作为草木我自然有我的生命,我自然有我的美好,“何求美人折”,就算你是美人,我也并不期待。你就看到这个在情意上跟《桃夭》,跟《苕之华》有了不同了。它从《桃夭》的《苕之华》的,那个最自然的、最本质的、最淳朴的生命的基本的喜乐和哀愁,加上了很多反省、理想、志意在里边,它有一个理性的思辨在其中了,而且它不是直接的这种像《诗经》的简单的比兴,它有一种什么呢?它有一种中国古人最讲究的,有一种寄托,它就是在兰花桂花,“兰叶春葳蕤”,“兰若生春夏”,在这里边表现了作为一个人,他的理想和意义,这是有了托喻了。这不管在内容的情意上,在表现的手法上,已经比原始的《诗经》更进一步了。

  (闫蕊森荐)

  叶嘉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