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朴:从0到1有多远

  • 来源:商业评论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6-28 10:13

近年来,家纺行业总体增速有所放缓。2014年1,809家规模以上家纺企业实现内销产值1,997.6亿元,同比增长8.2%。2015年1,847家规模以上家纺企业实现内销产值2,021亿元,同比增长1.7%。但这个趋势在2016年有所改善,2016年前5个月,1,850家规模以上家纺企业实现内销产值808.15亿元,同比增长7.48%。

家纺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庞大的人口数量以及收入水平的差距造就了多层次的市场需求,进而为不同设计研发能力、不同生产能力、不同渠道规模的诸多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根据《2014~2015中国纺织业发展报告》统计,全国规模以上家纺生产企业达到1,809家,规模以下的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不高。

近年来,知名线下家纺品牌线上运作更趋成熟,线上线下互动明显,线下品牌对网上销售形成明显的支撑。数据显示,线上和线下知名品牌的重合度非常高,2016年“双十一”床上用品排名前20的店铺有10家与线下排名前20的品牌是重合的。这表明,未来电商时代,家纺线上销售的繁荣,依然需要依靠线下知名品牌的发展。

随着消费需求从单一产品的需求上升到整个生活方式的需求,家纺行业也经历了从“布艺”时代到“大家纺”时代,再到主张生活方式的“大家居”时代的转变,家纺产品也从实用消费品转型为流行时尚品。在此趋势下,传统家纺企业纷纷做出调整,从单一品类向大家居转移的企业屡见不鲜。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以“野蛮人”姿态闯入的大朴意欲何为?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遭遇了哪些挑战?如今面临哪些抉择?今后又将走向何方?

大朴是一家致力于“高安全性、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家居品牌电商,由原库巴网创始人王治全在2012年创立。大朴定位于安全的“贴身纺织品”,抓住中国消费心理成熟、消费品电商化、消费结构升级的大势,围绕卧室、卫生间、厨房等生活场景,为目标消费群体提供一站式家居用品解决方案。目前主营的产品线涵盖件套、芯类、巾类、内衣裤、文胸、袜子、拖鞋、婴童用品、家居服、纸巾、洗护用品、智能家居品等十余个品类。

王治全之所以卖掉交易额已达20亿元的库巴网,选择以品牌电商的方式切入家纺行业,原因有多个。首先,渠道电商低价竞争、同质化竞争的做法,让王治全感到厌倦。他希望给消费者提供好产品,突破传统的单一品类品牌的做法,打造一个围绕生活品质的家居品牌。第二,家纺行业缺乏好产品。国内家纺行业侧重于产品的尺寸标准、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不太关注环保标准和卫生标准,如甲醛含量超标、含致癌芳香胺等,因此,打造一个有卖点、差异化的新品牌会有很大的机会。第三,家纺行业毛利很高。几家上市公司的毛利率都在45%左右,而且,这是卖给经销商的毛利。在线下,家纺行业的定价规则是1:5,甚至是1:8。在性价比日益高涨的今天,需要有互联网品牌去打破这种利益分配格局。第四,家纺企业运营效率不高,绝大多数品牌商没有充分参与到互联网和电商的时代浪潮中,也没有迎合消费升级做出相应的改变。第五,市场规模大,但品牌集中度低。中国家纺市场规模达数千亿元,而排名第一的罗莱生活在2016年的销售额才31.5亿元,占比不到1%。面对这么大的消费市场,通过用户分层和精准营销去塑造一个互联网品牌,充满了机会。

从卖电器的渠道电商,到卖家纺的品牌电商,大朴从无到有,从0开始,注定前面是一条坎坷之路。但是,王治全显然认定了这条路,从一开始,就立志在家纺行业树立起安全的标准,并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小众品牌,用时间来打磨产品和品牌,做大多数人消费得起的好产品。大朴所有的产品都采用棉、麻、丝、毛等纯天然材料,不含甲醛、荧光增白剂、芳香胺等成分。由于市场上没有现成的面料可供选择,大朴只能自己购买原材料,让工厂织成布,再做成产品。在创业之初,大朴就定下规矩,如果无法掌握某个产品的供应链,这个产品就不开发。

2012年8月28日,大朴网正式上线。不到半年,大朴就获得了鼎晖创投的投资。作为一个互联网品牌,以电商为主要销售手段,关键就是要提高复购率。创业之初,王治全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对大朴的定位是“以家纺用品为切入点,并锁定关联产品领域”。按照他的设想,大朴应该是一个生活方式品牌。在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后,就可以像日本的无印良品一样,扩张到其他品类。于是,2012年底,大朴推出了内衣,之后又相继推出了家居服、婴童用品、袜子等品类。当然,品类扩张以“贴身棉品”为主线,所有产品都强调“安全”。

2014年9月,大朴完成B轮融资,引入家纺行业的龙头企业罗莱生活成为战略投资者。拿到钱后,大朴干了两件事,一是进一步丰富产品,二是在线下开店。按照最初的设想,大朴是一个纯粹的品牌电商,只通过互联网跟消费者接触。但在运作近一年后,大朴发现,发展线下渠道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弥补纯互联网渠道带来的体验不足。家纺产品比较特殊,消费者到现场去触及、感受,会带来更好的体验。另外,面对新型产品,消费者难免有疑问或者顾虑,面对面沟通会让他们更放心。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人流,从而吸引更多用户。

在决定进入线下后,大朴雄心勃勃,准备在两年内开100家店,并以直营店为主。但这种做法很快就被放弃了,因为初始投资、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太高。恰好有不少用户咨询是否可以开加盟店,于是,大朴决定让粉丝开店。大朴不收取加盟费,店址、装修、产品结构等都由粉丝自己决定。大朴只有两个要求:第一,认可大朴的产品理念,不能出现造假行为。第二,产品价格要和线上保持一致。截至目前,大朴共有30家门店,其中直营店1家。

最初,大朴将目标消费者定位在30~45岁的女性、中产阶级、事业有成或家庭经济自由的人群。但是,在实际营销中,大朴发现,这群人通常忙于工作,并不具备传播能力。后来,在一次活动中,大朴意外发现了年轻妈妈这个群体。她们对安全非常重视,交流欲望非常强烈,也乐于分享信息。于是,大朴将年轻妈妈作为了自己的核心用户。

和淘品牌相比,大朴属于中高端,但和线下同类产品比,大朴的价格还不到它们的1/3。但是,为了打动年轻妈妈这个群体,大朴决定从高质平价走向高质低价,将产品价格下降了15%。

2014年底,大朴引入了一种新的玩法——闪购,一周一次。而且,卖的不是自己的产品。大朴上线时只有5个SPU(StandardProductUnit,标准产品单位),品类扩张后有了200多个SPU。但是,还是解决不了复购率太低的问题。要想提高用户的访问频次,就要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于是,大朴想到了闪购。再说,经过两年多的积累,大朴已经发展了30多万用户。这些力量聚在一起,使大朴拥有很强的谈判能力。大朴可以成为买手,为用户挑选产品。在选择产品时,大朴有两大原则。一是围绕用户的基本需求,特别是年轻妈妈。二是主打安全,而且高性价比,这和大朴的定位是一脉相承的。

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规模,大朴不断扩张品类,最多时SPU接近500个,SKU(StockKeepingUnit,最小存货单位)更是多达四千多个。结果,导致运营效率降低,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失灵,团队精力和资源严重分散。

于是,2015年下半年,大朴决定踩刹车,让自己放慢速度,回归到产品和品牌的打磨上。大朴把产品SPU削减到了三四百个,并计划每年冬季主推四五个产品。主推品的开发由一个五人选品决策小组来决定,团队成员包括董事长王治全、CEO尹章平、营销负责人、供应链负责人、运营负责人。非主推品的开发,仍由产品经理决定。

之前大家都有这样一种观念:低价是电商的一大特征。只要是电商,它就应该比传统线下品牌便宜。大朴也试图去印证这一点,设法降低营销费用、库存费用、渠道费用等,以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但是,到今天,电商能够降低各种费用的愿望,已经成为过去时,线上线下已经没有多大成本差异。大朴要想健康发展下去,每一个产品卖出去,都必须能够获取合理的毛利。大朴的毛利之前一直控制在40%以下,但从现在来看,毛利水平达到60%,企业才能健康活下去。于是,大朴决定再次调价,但这次是往上调。大朴打算通过开发新品来调价,逐渐用新品取代老品,完成整个调价过程。

2016年3月,大朴的C轮融资在京东股权众筹平台启动,募集资金数千万元。截至目前,大朴前后三轮融资,共募集资金1.2亿元。2016年,大朴的销售收入近1亿元,其中93%来自线上渠道,包括App、微商城、天猫、京东、唯品会、内容电商等,7%来自线下渠道,包括门店、企业团购、特卖会等。(参见本刊2015年3月号《大朴:闯进传统行业的“野蛮人”》、2016年12月号《大朴:做回一家慢公司》)(陈赋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