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链家的活法

  • 来源:商业评论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06-28 10:13

国内不少企业家了解稻盛和夫是从他的《活法》开始的,而真正吸引他们的恐怕是那句“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这不仅是稻盛先生处女作的书名,也是盛和塾 * 几十年来唯一的口号。因为有稻盛先生先后创建两家世界500 强企业以及后来拯救日航的经历做背书,企业家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然而,很多企业家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真谛,他们仅从字面意思就简单地认为,只要员工的心性提高了,企业经营业绩就能大幅提高。于是这些企业家给下属每人配备一套《活法》《干法》,要求他们日日读、夜夜记,似乎完全将企业的命运“押注”在了员工心性上。员工对此怨声载道:这样的学习占用工余时间不说,更关键的是老板只顾着要求员工敬天爱人,他自己却没有丝毫改变。在如此分裂的企业工作,员工们不禁戏称:很快老板就会给大家发一本《死法》了!

心性提高了,经营就一定能拓展吗?这里所说的心性,究竟是谁的心性?又该如何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成都链家用实践给出了一个圆满的答案。自 2011 年底在全公司推行稻盛经营哲学至今, 5 年来公司业绩增长10 倍,利润率也大幅提升,成都链家总经理徐万刚(花名:阿甘)为我们总结了一条从提高心性到拓展经营的可行路径:首先是经营者的心性提高,然后是员工心性的提高,同时辅以不断完善的各类管理制度和规范,最终才能实现经营上的拓展。

初识稻盛哲学

同大多数企业家一样,阿甘也是由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稻盛和夫的《活法》一书,所不同的是,阿甘认同、相信稻盛哲学并不是因为遇到了经营困难,想从中寻找“药方”,而是发现“自己过去走过的路正好印证了稻盛的理论,并且稻盛老先生已经把它们系统地总结出来了”。阿甘口中所说的“走过的路”一方面指的是自己对过去工作的体会,另一方面是指公司推行的不赚差价和真房源这两项经营举措。

对于自己投身房产中介行业之前的工作状态,阿甘是这样描述的:总是不思进取、小富即安、贪图享乐、精神空虚。直到 2004年创业做纯市场化的房产中介,阿甘才真正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即使每天拼命工作,也丝毫不觉得劳累,恨不得一天能有 25 个小时。对于自己为何如此陶醉于工作,阿甘并不知道原因。直到看了《活法》才恍然大悟:自己这样努力工作,就是在修行,“这与参加心灵成长培训课程去练静心、禅修,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前者是要花钱的,而拼命工作是挣钱的”。从此,阿甘更加坚定地全身心投入每天的工作中。

除了自己在工作上的体验与稻盛和夫的主张一致以外,阿甘在公司经营方面的经历也不断印证了稻盛的观点。在二手房交易的买卖双方之间赚取差价,是过去房产中介行业的潜规则。 2006 年,有位员工告诉阿甘,客户因为发现他们赚取差价的行为先是愤怒谴责,然后又劝员工离开这家骗子公司。阿甘听后觉得“良心受到极大谴责,感觉不能再这么做了,否则活着都没有什么意义”。于是,他决定冒着亏损 20 % 的风险(当时公司刚好达到盈亏平衡,差价收入约占总收入20 % ),不再赚取差价。意想不到的是,第二个月公司业绩不降反增。有了不赚差价的基础, 2009 年,阿甘又在公司推行真房源,即不用虚假房源信息“勾引”客户。尽管刚开始经纪人都觉得客户问询的数量明显下降,但是从长远来看经纪人收获到的是客户的信任,成交量并没有受到影响。

看似会使经营受损的举措,却带来意料之外的好结果。“我当时真的不知道是为什么,”阿甘说,“直到看了稻盛的书才明白,这就是他讲的天道。只要你做了符合天道的事,就会有好报。只是那时候我的运气比较好,好像一改邪归正不赚差价了,立马就见到好处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几次真实经历的验证,阿甘开始百分百地相信稻盛经营哲学:“哪怕是稻盛讲的我没经历过的道理,我也信。”

全员学习、哲学共有

在一家当时已有数千人的企业中,仅经营者一个人心性提高,笃信稻盛哲学,肯定不行,阿甘面临着提高员工心性、实现全员哲学共有的巨大挑战。

系统化的集体学习 2011 年 11 月 1 日,公司召开了学习稻盛经营哲学的启动会,通过组织管理干部集体学习稻盛著作、走出去(外出考察学习)、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到公司讲课)等方式,系统化学习稻盛哲学。“其实学的过程就是提高全体员工心性的过程。”阿甘说。更为关键的是,这样的学习日复一日地坚持到了今天,并且还将持续下去。阿 甘 要 求 大 家 学 习 的 稻 盛 著 作 有 4本:《活法》《干法》《阿米巴经营》《会计七原则》。以部门为单位,每周学习一章内容,先是轮流朗读,再分享、讨论。这样的学习过程总共轮了三遍:第一遍只是泛泛地读。成都链家的资深员工徐敏告诉我,第一遍读的时候很多内容都不明白,也就没有太大的感受,但第二遍时就感觉有效果了。第二遍读,阿甘要求大家学以致用,将学到的内容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以“双重确认原则”为例,负责人力资源和助理团队的文姬 * 告诉我,当时很多部门都应用了这条原则,比如公章的保管,甚至是每天工作日记的检查。第三遍时提炼出了 29 条稻盛语录,这些由大家投票选出的最精华的内容,成为了全体员工每天学习的内容。(葛伟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