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校园暴力 我们应该怎么办?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校园暴力
  • 发布时间:2017-10-19 16:24

  每个人的校园记忆中,都不可避免有几个“小霸王”的存在。如今在微博平台上,也时不时总会有校园暴力相关的视频出现,引发网友围观和讨论,并接连被媒体曝光,并引起地方教育、公安部门介入调查。经由网络平台的曝光,校园暴力由过去相对隐蔽的状态日益见诸公众视野,对于这一现象,各方观点和态度也多而复杂。

  烦心事例 被欺负找家长要钱 “孝敬”学校“小霸王”

  南开区的周女士近期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正在上初二、性格内向的儿子回家要零花钱的次数相比以前频繁了,她旁敲侧击也没有发现问题。她有意控制了一下给孩子的零花钱,发现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压力,问孩子要钱的原因是什么,孩子也只是回答买东西吃,买学习用品。直到最后,孩子才向周女士坦承,学校有同学欺负他,如果拿零花钱或者买东西给对方,就不会被欺负。最终,周女士带着孩子向学校反映了情况,和对方家长一起沟通,解决了这一难题。

  让周女士有些烦的是,孩子遇到这种问题不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只是一味忍气吞声。以后再大一些,面对这些事也不能总依靠父母出面吧。

  类似的还有河东区的朱女士。她儿子刚上一年级时,每天上学都很开心,过了段时间,孩子回家明显情绪不高,而且有些排斥去学校。一开始朱女士还以为是孩子有厌学情绪,跟孩子好好沟通后才知道,原来班上有个同学特别强势,儿子手里有好玩的玩具或者好吃的零食,这个同学就会不由分说地直接抢走,平时也会时不时和其他同学欺负儿子。得知这一情况后,朱女士很是头疼,和对方家长与学校老师沟通后,多方教育非常及时。

  朱女士担心对方孩子太小,这种事不一定治本,自己孩子也已经对班级产生了排斥感,不利于其身心正常发展,前不久转学去了一所民办学校。

  家长观点 尽快找学校解决 教育好自己孩子

  针对校园“霸凌”现象,很多家长有话说。记者采访中发现,如果是自己孩子被欺负,多数家长想到的主要是借“外”靠“内”两种办法。寻求外部帮助,主要就是找学校,找上级主管部门介入;从自身出发,教育孩子如何避免校园暴力的方法与策略。如果是孩子欺负别人,家长们考虑的多是自己进行教育和管束。

  河西区的赵女士家有一个儿子。她认为,如果只是同学之间的普通打架纠纷,这是孩子成长需要面对的一课,学习如何有效与人沟通,如何处理与他人的矛盾,这种情况下即便被打了,作为家长她也不会介入。如果孩子遭遇校园暴力,那么会第一时间找学校、教育局甚至警方寻求介入。同时,如果学校存在这样的环境,她也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第一时间给孩子换环境,她不允许孩子在有校园暴力的环境中成长。

  河东区的郭女士家有一个女儿。谈到这个问题,她觉得如果孩子在学校发生纠纷,首先要了解情况。同样,如果是无意识的打闹,那么还是交给孩子自行处理。如果是恶意的欺负,那么会要求学校对类似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保障孩子正常学习的环境。同时,她自己也会教给孩子面对恶意欺负的办法。郭女士认为孩子被欺负,除了别人过分之外,被欺负的孩子本身不掌握相关方法进行自我保护,也是导致校园暴力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郭女士看来,在中学与小学高年级阶段,应该让学生们明白自己行为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和现实责任,这比一般的说教更重要,因此系统的教育非常必要。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偏弱势,容易招来欺负,同时又害怕或者不知道如何去反抗,因此还要对这些善良的孩子们进行教育,如何用法律的武器和自我保护技能进行自我保护,所以建立起规范成系统的保护教育机制,同样非常必要。

  学校观点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

  学校作为校园暴力的事发地,家长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便是找学校。

  本市一所学校德育科老师认为,“霸凌”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孩子心理不健康的一种外在表现。学校承担着学生教育的主体责任,它是教育的重要一环,并不是唯一的一环。对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来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缺一不可。哪个环节出现缺失,都会给孩子的身心正常成长造成问题。面对校园“霸凌”现象,不仅仅是学校做好了就行,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远离校园暴力,不成为施暴方和被施暴方。

  鞍山道小学没有发生过一例校园“霸凌”事件。谈及学校的教育经验,该校校长李庆东提到,学校的育人理念“乐群”,就是教育学生要有集体观念,和人愉快交往。具体到日常教学中,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活动课,从学生一年级进入学校开始一直到六年级毕业,始终给孩子们传递爱自己、爱班级,友爱同学,为学校争取荣誉等理念。虽然不直接告诉学生不要暴力对待同学,但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已经自然而然形成了远离暴力的意识。

  (来源:每日新报,转自:新华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