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催生新就医模式
-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1-13 10:50
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医疗行业同样也遇上了互联网技术,随之“互联网+医疗”应运而生。手机挂号、网络预约、视频就医等多种新形式就医模式不断改变着我们的就医体验,利用互联网各大医院推出的“智慧医院”、“掌上医院”把患者从“三长一短”(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交费买药时间长、诊断时间短)的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催生了新的就医模式。
在线支付开启智慧医疗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全国各地的医院纷纷尝试通过移动互联网来改善就医流程和患者就医体验,应运而生了不少就医APP,有些走在行业前列的医院甚至发展了互联网医院。随着网上医疗的逐渐形成和发展医保网上支付等功能也逐渐开始完善。其中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医保刷脸支付”、协和医院的“网络预约免取号就诊”,浙江邵逸夫医院医疗移动支付2.0医快付系统等多家医院的看病“利器”,已成为国内“智慧医疗”领域的创新。
武汉市中心医院上线首家“人脸识别医保在线支付”。患者不论是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的互联网医院看病,还是到医院看病都不需要在窗口排长队,甚至不用带医保卡,只要用手机刷一下脸,系统就会主动识别你的身份,随时随地都能完成缴费。为保证医保账户的资金安全,医保在线支付需要银行卡金融身份+公民身份证信息+医保身份信息+手机动态验证码四重比对确认身份,采用基于人体生物学特征的人脸图像识别技术,传输过程信息加密;集成到医院统一移动互联网应用APP,全流程无缝连通。医保在线支付的打通,使原来只能在窗口或自助服务机器上缴费的医保患者能够通过手机享受提前预约、实时支付、医患沟通和诊后随访服务。
浙江邵逸夫医院与浙大网新合作推出医疗移动支付2.0平台,以医快付的试点为契机,针对“移动医院”只支持自费缴费,无法实现医保实时结算的痛点,在全国首推医保自费融合缴费模式,专门开设了医保移动支付认证服务点。
患者携带手机,凭借社保卡、病历本可以在院内完成线下实名认证,确保“人、证、卡、机”四合一后,方可完成线下认证。医疗移动支付2.0平台实现了全流程移动化覆盖到100%的用户,一键支付融合医保与自费支付,以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保障支付安全,并能与邵医掌上医疗多平台全面融合互动,将智慧医疗服务流程更加优化和通畅,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大医院挂号、候诊、缴费排队长的“三长”局面,提升群众的就医体验。网上在线支付的不断完善和普及有效缓解群众看病缴费排长队的现象,更大程度优化了参保人的就医体验,进一步完善智慧医疗,让智慧医疗更加“智慧”。
“云端”诊疗跨越地域界限
用手机关注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可以直接在手机上预约挂号、查询化验结果等;通过在线视频,请名医远程问诊看病等,这些智慧医疗的方式人们已经渐渐熟悉,互联网技术正在不断改变医疗服务的理念、模式、技术和方法。而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互联网+分级诊疗”制度也加快了发展的脚步,既能够让大城市、大医院的优质资源下沉,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国家卫计委医疗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副主任高学成曾表示,分级诊疗是要解决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现在的优质医疗资源过多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互联网+分级诊疗”,一方面要让优质资源下沉,为基层、农村、边远等地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则要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包括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副中心服务站等。
信息互通后实现资源流动。看病难、看病贵是不容回避的沉重现实,虽然大医院人满为患,但小医院总是门可罗雀。而分级诊疗制度正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举措,是科学合理地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有效分流就医人群的举措。它把资深专家的经验和年轻医生的时间相融合,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打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打破地域界限让患者就近就医的同时享受优质医疗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如果说互联网拓展了医患的公共空间,改变了患者参与医患互动的模式,那么“互联网+分级诊疗”的推动就能更好地实现医疗数据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挂牌成立的“湖北省互联网医院(试点单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普通患者通过医院网站、微信等端口,进入虚拟医院,就可以与医生视频面对面问诊,并在线完成开药、支付,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就医,也缓解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提高了医院和患者的就医诊疗体验,让看病变得不再如以前一样艰难,大大改善了就医困难的现状。
互联网医疗改变就医格局
国家卫计委表示,中国的医改方向将由过去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及注重医疗资源重心下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陶红兵认为,通过网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下沉,可缓解农村医疗水平低、村医老化、药品缺乏的问题,对原有的农村医疗体系形成有益的补充。
专家介绍,我国一年70多亿人次的门诊量中,过半数量的为复诊。复诊中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线上完成,网络医院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实体门诊的压力,能够将有限的门诊资源效益更大化。同时,患者在网络医院问诊获得药品处方后,不一定选择从医院开药,可以自由选择到线下处方药销售点购药,购买药品决定权在患者手中,这符合医改提倡的医药分离方向。
相关链接
近期,众多公司开始抢滩互联网医疗、云医院业务。不仅如此,具有先天优势的互联网企业也不甘示弱,争相发展各类云医院、在线医生业务。可以说,互联网技术逐渐改变原有医疗模式,将原来医院与医院之间、医生与医生间、医生与居民间的信息孤岛有效连接起来,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在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保证患者个人信息是实现互联网元素与医疗之间1+1>2的关键。
所谓“云医院”,通俗地理解就是一家网上医院,用户看病足不出户,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享受到专科医生的诊疗服务,而且费用不会高于实体医院。不难看出,“云医院”实际上是互联网医疗大家族的一份子。
诚然,互联网医疗领域自然少不了作为“东道主”的互联网企业。如支付宝与华侨医院联合为公众推出首个支持支付宝医保结算的“未来医院”,微信推出“广州健康通”公众号,微信与广州市卫生局启动“支付一分钱”的挂号活动。另外,许多科技巨头也在抢滩互联网医疗市场,谷歌公司专门设立cente项目,投资基因诊断、远程诊断、医疗保健等公司;苹果公司推出Healthkit的移动应用平台,用来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健康数据。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科技的发展,对于互联网+医疗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因此,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跨界涉足传统医疗行业,还是传统医疗行业进行互联网化,解决好历史问题,做好充分准备,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与医疗之间1+1>2的结果。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