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廊桥记:藏匿在浙南山野中的秀美廊桥群

  • 来源:旅游新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1-21 17:18

千年古村旁,初识仙居桥

仰仗于时下浙地发达的高速公路网,我们快速便捷地到达了前往泰顺的出发地——云和,不过,从这里开始驾车南下景宁,直至深入泰顺,则始终是一路的山路弯弯,好在沿途尽是山青水秀,无处不风景,一路上且行且停,游山戏水、逛古村、寻廊桥,不仅能尽情感受野外自驾的自由自在,更能充分体验浙南那份难得的原生态。

沿省道S52前行,见道路左旁正是去仙稔乡的路口,于是便在这里下道,前往千年古村仙居村,同时去寻找它附近一座著名的廊桥“仙居桥”。

仙居桥距仙居村只有数公里,位于乡道童东线旁。昔日古官道上的这座无可替代的“津梁”,如今却因为公路的开通而落寞于旁,很多来泰顺的人都因走了省道而错过了它,我也是直到驾车驶上了那座县道上的平板石桥,才发现坐落于一旁的这座古廊桥。立于石桥之上,远观仙居桥,林木茂密的高岭之下、一涧清溪之上,一座木制单孔平拱桥如虹飞跨两岸,桥身的侧面通体由褐中泛白的条状木板覆盖,桥面之上木制桥柱林立,共同支撑着灰瓦覆顶的一座风雨桥廊,那起伏伸展的桥廊之脊状如蜈蚣之背,难怪当地人称之为“蜈蚣桥”,真是形象得很。透过桥栏向外望去,天上薄云飘渺,桥下之川水波泛泛,川上石桥横两岸,千年古道路迢迢,两岸青山坐拥树,山色参差影动摇,晴光之中见渔樵……宛然一幅写意山水,眼前之景、脚下之桥完全对得起这“仙居”之名。

寻找歪歪桥,误入宋时村

离开仙居桥,我们驱车赶往筱村去寻找一座被当地人称为“歪歪桥”的“文兴桥”。“文兴桥”没寻见,却寻见了一座“文重桥”,这是我们此次寻廊桥之旅中见到的第一座平底廊桥。这座廊桥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屡建屡毁,屡毁屡建,桥旁古道曲折,深入山间,桥上廊屋11开间,46支柱,灰瓦覆顶,勾勒以白色线条,于青葱山野之间显得极为素净,美得自然。

在村道的尽头,我们弃车步行,三寻文兴桥。山野中的泰顺到处都是一派生动的田园画面,飘荡着独特的山野气息,行进在田间地头,愉悦之感自心中油然而生,尽管背上的器材尤重,但脚下的步伐却格外地轻快。远远地,在一片高坡之下,终于得见一座重檐翘角的廊桥,行于桥前,一碑揭示了它的身份:全国文保的文兴桥。

站在溪边打量这座廊桥,这是一座叠梁木拱廊桥,桥形与前面所见的仙居桥有相似之处,但因其一层桥廊之上还有重檐,故而比仙居桥漂亮了许多。不过,这桥怎么看都觉得确实是有点不对劲,便再仔细看看,又调出仙居桥的图片来对照,终于找出了两处异常的地方:一是桥身不对称,两岸桥身的支撑点有高差,导致整个桥身一边高一边低;二是仙居桥廊桥的中部是水平的,而这座廊桥的中间部分却是倾斜的。真是只有到了实地一看才能明白文兴桥为什么会被称为“歪歪桥”,歪歪斜斜也能造桥,这师傅的手艺确实是够“潮”。

在桥廊之中眺望,只见一面是远山近水,白羽浮碧,一面是青山绿水,田野开阔,如同两幅宋代山水画作。从高处再观文兴桥,格外引人注目的是它那如大鹏展翼般飞扬翘起的桥檐,还有它那长长弯弯铺着青瓦的如大虫般的桥廊,一桥飞架于开阔的田野里,与远山近水相辉映,呈现出一种古朴的大气之美。

逛大院,走碇步,美的不止是廊桥

在泰顺,可千万不要以为美的只有廊桥,这里还有一种独特的桥梁:碇步。古人为了步涉溪涧小河,用大小砾石或较整齐的条石在水中筑起一个接一个的石磴,从而形成一座堤梁式的石桥,这就是碇步。

碇步在浙闽地区很是平常,在其他地区也能见到。横卧在宽阔的仕阳溪上的仕水碇步之所以出名的原因,除了其136米的长度、223齿的碇石数目以外,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双层式结构:构成碇步的石块在水中排成两列,一列宽,一列窄,宽的一列又高出那窄的一列许多。据说,那高而宽的一列碇步是专供肩挑货物的人行走,而那低而窄的一列则是供一般行人通过,对于这样的细节,真的是要感慨先人们的智慧。

雨水冲刷下的碇步晶亮可人,特别是那一高一低的石磴其形正如钢琴上的高低琴键,那于石磴间奔流不息的溪水发出的阵阵水声,恰似那琴键间奏出的悠扬琴音,难怪会有人将此桥美誉为“琴桥”。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曾经行走其上,但凡行走其上的路人,或空身于碇石上跳跃前行,或负重于碇石上扭身而行,那跃动的身姿,细细品味,无不尽显舞韵之美。

吟唱于溪谷山涧的廊桥

洲岭是我们此次浙南寻访廊桥之旅的倒数第二站,洲岭有泰顺廊桥中自然环境最为优美的“三条桥”和造型最为丰富的“毓文桥”。按着路牌,我们顺利地到达了“三条桥”所在的富家洋村,不过这座廊桥却还深藏在村旁那不通公路的大山之中,于是我们只能再一次弃车步行,走进一片山林,去寻访那传说中的美丽。

藏匿在人迹罕至的山野之中的三条桥,以其自身的质朴之美和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之美,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们费尽心机,爬上山梁,下到溪边,只为寻找一个最合适的角度,用手中的相机构出一幅最美的画面,将这最美的廊桥永久定格。照片拍了许多,但构图因地势所限,总是不尽人意,索性不拍了,坐在桥下溪边的巨石上,静静地端详着眼前这座遗世独立于旷野之中的廊桥。在黛青色的天幕下,横垮两岸青山之上,势若卧虹的桥身静静地透出一种宁静的灰白色,脚下的一汪碧水淡淡地倒映着它那孤寂的身影,一阵山风拂过水面,便悄然将那身影弄皱了。

意犹未尽地告别了三条桥,我们返回公路,继续寻访毓文桥。毓文桥位于洲边村外的两山之间,横跨于山间溪水之上,桥前桥后、溪水两岸都是郁郁葱葱的高大古树,将桥身掩映在一片绿意之中,桥头一侧更有一座古庙,庙中供桌上烛光摇曳,香炉中青烟缭绕,散发着一阵阵的清幽古意。

毓文桥的桥身是一座半月形的石砌拱桥,如虹似月,桥上的木制廊屋是一座四翼角高翘、屋脊正中坐有葫芦顶的三层重檐楼阁,平中忽现突兀,桥身上的木格拼花桥栏做工精美,宛如一座江南园林中的楼阁亭廊。若登高而望,又见其廊屋之顶恰似一片楼阁林立,殿宇轩昂,气势不凡。

山中的雨越下越大,索性不急着走了,坐在桥廊之中的长条木凳之上,倚着拼花的桥栏,聆听外面雨打廊檐的淅沥之声,还有那桥下涧中溪水奔流的哗哗之声,臆想着面前若是有一盘残棋,一盏清茶,一张古琴……人生快意当是如此。

观泗溪廊桥双碧

泗溪镇是我们在泰顺寻访廊桥的最后一站,也是我们最期待的一站,因为那里有泰顺廊桥中最具代表性的、被誉为中国桥梁史上“双碧”的两座廊桥:北涧桥和溪东桥。在泗溪镇外的公路桥上,远远地便能望见在摇曳修竹和参天浓荫的掩映中,桥身朱红的北涧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碧水之上,红色的廊桥和屋檐上的脊兽在远山烟雨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清晰。在桥头那两棵千年古樟下,可以清楚地看见北涧桥宫殿式的重檐,整个桥身结构精巧,造型古朴。

北涧桥不仅美在桥本身那独特的虹桥结构所显现出来的轻灵飘逸之气,更是美在桥周围的环境。从桥头的石阶而下,踏上一条碇步,闪跃间来到溪流对岸的宽阔溪滩之上,回身再望北涧桥,只见它在青山绿水间一身红妆,身姿轻逸优美,与周围山水村舍的自然色彩相得益彰,如同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

在离北涧桥东边不远的公路旁,我们见到了溪东桥,因两桥的形成时间与造型基本相同,而且相距不远,因而当地人将两座廊桥称为“姐妹桥”。溪东桥的廊式桥屋格外漂亮,桥屋的中部楼阁高起,重檐翘角如同宫殿,桥头两翼绕云的斗角更是如同大鹏展翅,欲上九霄;又如蛟龙翘须,作张口吞云吐雾之势。这两座漂亮的姐妹桥被誉为廊桥“双碧”可真是名至实归。此次寻廊桥记,见了那么多座廊桥,唯此双碧令我念念不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