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澜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1-22 13:46

摘要:本文围绕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张澜的民主政治思想进行分析,从四个阶段剖析张澜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借鉴指导。

关键词:张澜;民主政治思想;中间路线;新民主主义

前言:“与日俱进”是毛泽东主席对张澜的评价,纵观张澜民主政治思想以及历经的实践活动,为我国民主政治的实践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张澜生平思想研究中,均从民主政治思想发展角度出发,但从其中大部分研究看,往往将张澜思想集中在某一时期,如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并未对其民主政治思想整个发展历程系统研究。因此,本文从四个阶段分析张澜民主政治思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反封建”民主政治思想

本次研究中将张澜“反封建”思想界定在 1911~1937年阶段。从该时期历史背景看,中华民族正处于面临生存危机时期,如 1894 年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此时的张澜认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的维新变法是改良中国社会的良策。特别是张澜在日本留学后,比对当时的清政府与日本,更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回国后开始探索民主政治道路。1911 年,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中,张澜认为侵犯了四川人民利益和国家主权。直至辛亥革命,张澜投身于社会改良、政治改良活动中。1913 年,张澜自参加“北京政府”第一届国会后,逐渐认识到党派间的权力之争导致民主完全沦为空谈,自此对社会改良思想抛弃,而走入革命行列。在新文化运动中,张澜提出“窃民国之本,基于约法。法之不存,国于何有。”随后又指出为民众谋生、共和政治制度的构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主革命思想初步形成。

除反封建制外,地方自治、思想自由、教育民主化等也成为张澜在该时期的主要思想。如在地方自治思想上,张澜主张地方自治,首在裁兵;地方自治,重视实业;地方自治,关键在于民治与伸张民权。另外,张澜提出民主政治、教育发展保持互为条件关系,应坚持教育民主化,并保证思想自由,这是促进民主政治进步发展的关键[1] 。

二、“民主与团结”民主政治思想

“民主与团结”思想的提出主要集中在 1937-1945 年时期,在蒋介石独裁统治、日本大肆侵略环境下,张澜主张民主政治,寻找国家独立与民主的道路。尽管在抗战初期,张澜参与的川军伤亡惨重,但仍坚持出师抗战是保卫国家的根本。随后,在抗战深入发展下,张澜通过对国内战争形式的分析,提出民主、团结与抗战是抗战建国的主要途径。如 1944 年,张澜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三次会议中指出“实行民主是国家唯一的道路。”在民主无法伸张,人民在压迫下力量很难充分发挥出来。此后抗战深入中,因中国共产党主张民主联合政府,张澜认为团结是促成抗战胜利的关键,如国共重庆和谈,张澜做出较多贡献。

此外,该时期,张澜在关于党治方面提出其自身的见解,认为党治并非指为政党政治,其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而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民主宪政的实施,这一主张实质将国民党假面具戳穿,使该时期的人民群众认识到国民党倡导的训政实质为党治的重要体现,应考虑进行宪法的制定,由全国人民共同遵守。此后,张澜于 1939 年,与沈钧儒、梁漱溟等人,倡导“统一建国同志会”,初步联合各党派与无党派认识,使民盟的建立有组织基础。从整个阶段看,抗日战争时期张澜的民主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坚持民主、坚持团结、坚持抗战,反对独裁、反对内斗、反对投降。

三、“中间路线”民主政治思想

抗战胜利后,张澜民主政治思想倾向于走中间路线,该阶段主要集中在 1945-1947 年。首先,从该时期国内趋势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利用多种途径将中国共产党排挤出政治舞台,甚至不惜采用军事战争形式。而共产党方面,历经战争风霜,力量日渐强大,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在此背景下,张澜在其民主政治阐释中,提出民主政治实质为主权在民的政治,这种主权并非为一人或一党独有。同时,张澜指出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需满足较多必要条件,具体包括主权在民、众人公事由人民群众处理、民众代表由民众推举、制定宪法等,并在此基础上对民主政治原则做进一步概述,体现为:①民主政治无种族、男女之分;②民主政治需做到主权在民;③民主政治要求人人自爱。此外,在民主政治思想提出的同时,提出中间路线,该思想具体表现为和平民主相辅而行、民主联合政府的构建、军队国家化与政治民主化等,这些主张的提出都成为张澜民主政治思想的重要体现。

四、“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思想

新民主主义思想,所处阶段可界定为 1947-1954 年,自内战爆发后,民盟的被迫解散,让张澜清醒的认识到中间路线在当时的中国是走不通的,新中国成立后,张澜的民主政治思想逐渐转变为新民主主义,更倾向于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主张。如 1950 年国庆,张澜在其文章中阐述,全国各民主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应在共产党领导下,努力实现共同纲领,努力实现新民主主义建设目标。而在《土地改革法》公布后,张澜对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高度赞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中国应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尽管因时代局限,张澜并未在该时期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进行系统阐述,但其政治思想的几经转变,都反映出张澜民主政治思想的“与时俱进”[2] 。

结论:张澜民主政治思想在时代变化下不断改变,而这种与时俱进的民主政治思想又能反映出张澜一生对救国救民出路的探索,彰显着爱国、民主与进步等特点。张澜民主政治思想不仅对中国民主事业的发展起推进作用,同时也为我国当前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巩晓华. 张澜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2.

[2]彭兴智. 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对三民主义的认同[J].才智,2016,(11)19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