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oud加速AI在各行各业落地

  过去的5年,云计算改变了数据中心!

  未来的5年,AI将继续改变数据中心!

  但是,随着数据量的持续迅猛增加,以及AI的快速崛起,云计算不仅仅是革传统计算的命,同时云计算本身也处于实时进化之中。如今,它的下一个演进方向已经十分明确——就是智能化。因此,今天才会有这么多云计算厂商加紧布局人工智能,阿里云、百度云、UCloud等都在这样做。

  未来,云计算、大数据和AI之间的界限可能会越来越模糊,作为一个整体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也将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

  UCloud的“CBA”

  继德国工业4.0之后,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人工智能如今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前,我们谈论最多的是“互联网+”“云计算+”,现在则要深入研究“AI+”,让各行各业可以依托智能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先来看看各厂商在“AI+”方面动了哪些脑筋。2016年,亚马逊推出了AI产品线,首批产品包含实现文本到语音转换的Amazon Polly、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和人脸识别服务Amazon Rekognition,以及可编写自然人机交互的Amazon Lex。阿里云则发布了可视化人工智能平台DTPAI,并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广泛布局。百度则在语音、视觉、自然语言与智能语义、自动驾驶、深度学习等众多方面进行探索,并提出了“ABC”战略。

  众所周知,A就是AI,B代表大数据,C则是云计算。上文已经提及,现在主流的云服务商几乎都采取了融合的策略,也就是“A+B+C”,但是从三项内容的排列顺序不同,也可以看出厂商的定位和发展策略的差异。

  百度云的策略是“ABC”,显然在这三项中,AI是最能体现百度云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云计算和大数据都是为百度云的AI战略服务的。百度云对自己的定位是,以人工智能为中枢,以大数据为依托,以云计算为基础。

  而很早就在AI领域开始布局的UCloud,其战略也是云计算、大数据和AI三者融合,不过顺序略有变化,不是“ABC”,而是“CBA”,两者的不同之处又体现在哪里呢?

  UCloud在2017年初正式发布了“CBA”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3月,UCloud又宣布获得了9.6亿元D轮融资。UCloud计划将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引进高端研发人才,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布局人工智能领域。

  成立于2012年的UCloud是国内最早一批投身云计算行业的原生云服务商,定位于国内专业领先的公有云服务商,第三方市场分析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它已经进入了中国公有云市场前三,当前为近5万家企业级客户提供服务。在打下一个良好基础的前提下,UCloud需要更上一层楼,这就需要一个新的抓手。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6000亿元,2018年更有可能突破8000亿元。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也吸引着更多竞争者的加入,除了互联网厂商、IDC以外,一些传统IT厂商,比如华为、Oracle也进入了公有云市场,还有一些房地产商、大型传媒公司、大型制造企业等也对云服务市场虎视眈眈。如果不能尽快形成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想在公有云市场立足将难上加难。这也促使UCloud不断求变,而AI的兴起正好提供了一个契机。

  百度云谈的是All in AI,AI是其核心,而云是AI的一个支撑能力。UCloud联合创始人兼COO华琨表示,UCloud是一家云服务商,所有业务和发展思路围绕云计算展开,云计算是IT基础架构,是最底层的支撑,而AI是其上的一种应用。AI、大数据都是促进云计算发展的驱动力。UCloud致力于AI应用在各行各业的落地。

  AI的坚强后盾

  AI正如沐春风!不同的技术领域、不同的行业都在热烈地谈论AI,让人感觉AI是不是被炒作过头了?华琨并不赞同,他认为AI正在逐步落地,现在关键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AI适合的应用场景,这当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UCloud率先从云安全方面找到了突破口,比如UCloud今年发布了“安全屋”这个产品。传统企业或者政府对数据比较敏感,以往AI公司需要将算法工程师派驻到这些企业或机构中,数据在一个安全的私有环境里,通过专门搭建的训练集群进行处理、分析、加工和交付,这一过程非常耗时耗力。现在有了“安全屋”,用户只要把数据通过加密的方式上传到“安全屋”中即可,AI公司在“安全屋”中使用这些数据,而不能拿走数据,从而确保了安全,也提升了效率,赢得了用户的信任。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AI应用场景。

  UCloud不仅提供基础的IaaS平台计算能力和存储产品,而且提供面向模型在线服务的PaaS平台UAI Service,以及面向模型训练的大规模分布式训练平台UAI Train,多个产品覆盖了AI领域从模型部署到模型训练的全需求。华琨表示,UCloud AI产品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中立性、重视数据安全性,以及超高的性价比。

  今年8月,由创新工场联合搜狗、今日头条发起的“AI Challenger全球AI挑战赛”正式启动,UCloud作为大赛唯一的AI GPU合作方,将为大赛独家提供AI模型训练服务。UAI-Train是面向AI训练任务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平台,基于UCloud性能强大的GPU云主机集群构建,具有高达48TFlops的单精度计算能力,为AI训练任务提供充足的计算能力。UAI-Train平台提供托管式的训练服务,用户无需担心计算节点调度、训练环境准备、数据上传下载和容灾等问题。AI训练服务按照实际计算消耗付费,收费灵活、便捷,无需担心资源浪费。

  融入了AI的云基础服务,大幅降低了计算的成本,提升了计算效率,同时解决了让算法工程师头痛的工程类应用的效率和管理问题,更好地保障了数据安全,让私密的数据样本可以在互联网的在线环境中得到充分使用。“在AI方面,我们的定位与BAT不同。BAT主要在研究各种AI应用,比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等。他们做的这些AI应用与AI公司是有竞争的。而AI公司在选择云基础设施服务商时,更倾向于那些具有中立性的。”华琨表示,“UCloud提供的是一个上不碰应用、下不碰业务的中立的AI服务平台。我们要为AI公司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这是第一步。”

  随着AI产品和服务平台的逐步完善,UCloud也在践行着让AI在行业快速落地的梦想,深挖AI领域的标杆客户,格灵深瞳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格灵深瞳在金融安防、智能交通等行业累积大量了数据。接下来,格灵深瞳意欲开拓商场、超市等连锁企业,为他们提供智能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因此,格灵深瞳迫切需要GPU提供在线服务的计算支持。

  格灵深瞳原先自建的机房深度学习训练平台使用单机8卡(GTX 1080Ti)的GPU物理机。迁移到UCloud云上之后,选择UCloud的单机4卡(P40)GPU物理机+单机4卡(P40)GPU云主机,训练数据三副本存放在UCloud提供的3台万兆网络环境的SSD物理机上,保证了资源层弹性伸缩和存储层的可靠性。接下来,UCloud还将帮助格灵深瞳解决其模型训练场景存在的一系列工程性难题。

  形成良性循环

  在过去一年中,Intel陆续收购了Saffron、Itseez等多家公司,有意将战略重心向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转移。Intel致力于打造一个智能的互联平台,它需要更多像UCloud这样的合作伙伴,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平台。正是基于此,双方继续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在提升数据中心的存储能力、计算能力,以及网络传输、软件优化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AI公司只要深入理解行业客户的需求,并且把算法做好,剩下的事情都可以交给我们来完成。我们提供持续优化的IaaS和PaaS服务,实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同时降低成本。我们提供的平台和服务,可以将AI公司从繁琐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来,为其研发和创新提供支撑平台。”华琨表示,“AI市场足够大,而且它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细分市场,将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作为云计算服务商,我们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去满足这种需求足够大,且有通用性需求的场景。”

  没有经济基础,哪里来的上层建筑?今天的云计算与AI的关系就有点像是下层基础与上层建筑。云计算是一种基础架构,是AI的载体。当AI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又反过来产生了对基础架构和计算能力的旺盛需求,从而促进云计算更好地发展。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郭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