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窃据舟山始末(下)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1-30 15:05

  1840年8月,英军在舟山短暂休整后继续北上,直抵天津大沽口。本来主战的道光皇帝,眼见英舰迫近,慑于兵威,不得不屈服。8月20日,道光帝下达谕令,答应赔偿英商损失,严惩林则徐,要求英舰撤至广州,并委任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议和。

  英军撤出舟山

  眼见秋冬将至,疫病流行,英军遂同意南下谈判。英军南下后,清政府下令沿海各省督抚筹措海防,命两江总督伊里布率兵至浙东,与英军在镇江举行和谈,双方宣布在舟山群岛停战,并准备收复定海。1841年1月7日,为威逼琦善就范,英军攻占虎门炮台,并占领沙角一带,清军伤亡达700余人。1月25日,琦善与义律在广州商谈议和条件,并拟定了《穿鼻条约》与《退还舟山条约》,允诺以香港岛换取舟山群岛,英军撤出沙角,清政府将赔偿英国一概损失。事实上,琦善并未签署条约并加盖钤印,清政府也并未批准这一条约。1月26日,英军在未得到清政府的允准下,在香港上环水坑口街登陆,升英国国旗,鸣响礼炮,擅自宣布占领香港。2月24日,清军分批抵达定海港。翌日,英军全部撤出定海,南下香港。

  英军占领香港撤出舟山的消息很快就传至伦敦,巴麦尊暴跳如雷。他在向女王禀告时说,义律完全置其训令于不顾,竟然放弃富庶的舟山,去占领一个几乎没有一户房屋的荒岛,如果说香港有什么价值的话,不过是可供英国人前往建屋闲住,以代替在澳门度过贸易淡季而已。很快,英国人就发觉香港港口太浅,腹地过于狭小,不利于开展永久贸易。

  第二次定海战役

  1841年4月20日,巴麦尊在给义律的信函中称,义律撤出舟山是完全错误的决策,是对中国方面的屈从。随后,他在给英国内阁的报告中再次重申必须占领舟山,并派璞鼎查接替义律在华代表一职。5月3日,巴麦尊连续发出公文,命令侵华英军务必重占舟山,并可从香港撤出任何部队。巴麦尊还照会中国,宣布否决义律撤出舟山的决定。5月31日,璞鼎查临行前,巴麦尊特地召见了他,并重申到达中国之后,必须重新占领舟山,并以此为条件与中国政府举行谈判。

  与此同时,经过第一次定海战役后,为了巩固舟山海防,清政府委派葛云飞为定海总兵,同时指派安徽寿春总兵王锡朋、浙江处州总兵郑国鸿担任协防,率领3000余兵丁驻守定海。1841年5月,道光帝以办差不力之名撤换了琦善,并派遣皇侄靖逆将军奕山前往广东与英国人继续商谈。胆小怕事的奕山在英国人百般恐吓下惊慌失措,一面向英国人乞和,一面向道光帝假报称“洋务大定”。道光帝轻信了奕山的谎报,下令沿海各省撤兵撤防。

  谁知,英军却调兵遣将,由广东北上浙江,企图一举攻占舟山。署理浙江军务的江苏巡抚裕谦得知英国人密谋北上的计划,当即奏明道光帝请免撤防,但遭到道光帝的严厉申斥。缘于此,裕谦不得不下令王锡朋等守将撤离定海。8月30日,葛云飞正在府中为即将撤离的王锡朋、郑国鸿等将士饯行,突然接到英军攻占厦门并继续北犯的急报,两人当场表示要继续防守定海。定海守军一面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一面飞书宁波镇海守军,要求增拨抬炮和大炮,以增强火力。9月26日,英国陆军总司令郭富等率4艘战船闯入竹山门。葛云飞自土城迎头痛击,英舰头桅被击毁,不得不撤出竹山门。随后,英舰窜入大渠门水域,进逼东港浦,被张绍廷部将击退。英军见无隙可乘,只得退至舟山外海。为了防范英军再度来袭,葛云飞重新调整布防。9月27日凌晨,英军乘天黑窜入小竹山,并开炮直逼土城,企图突破土城防线。葛云飞力督各营开炮还击,双方炮战至午时,英军不得不再次败退。囿于后援不济,葛云飞派人向镇海大营告急,请火速派遣援军。镇海守将却称葛云飞是“小题何须大作,抑故意张大其辞,为他日论功乎”?他嘲讽葛云飞,让他只需死守,不要冀望后援,一旦有所疏虞,惟其是问。葛云飞闻讯后,十分愤懑。9月30日,英舰自吉祥门驶进,攻打东港浦,遭到守军的强烈还击。傍晚,英军用小艇登陆,偷袭守军阵地,并调遣驻扎在厦门鼓浪屿的英军一同作战,兵力达到4000余人。

  此时,定海情况十分危急,加之连日来暴雨昼夜不停,致使守军弹尽粮绝,孤军无援。10月1日,英军发动全线进攻,一路攻打土城,一路攻打晓峰岭,一路攻打竹山门。面对强大攻势,清军奋力抵抗,屡次击退英军。在竹山门战斗中,守军郑国鸿在炮筒已热得发红不能再装填火药的情况下,用刀、矛与英军开展肉搏战,终因实力悬殊,阵亡疆场,竹山门失陷。英军攻占竹山门后,沿着土城,三面夹攻关山炮台。葛云飞率兵奋力抵抗,左眼被弹片击伤,后被英军劈成两半,为国捐躯。经过长达六昼夜的奋战,三位总兵及参将张玉衡、副将托安泰等全部战死沙场。道光帝获悉三镇守将同殉,挥泪下诏,重恤治丧,立祠享祀。定海一役,英军死伤达416人,其中不乏高阶将领。

  英国占领舟山

  1841年9月,阿伯丁接替巴麦尊入主英国外交部,并就对华政策进行调整,提出以通商贸易的政策取代开拓殖民地的政策,即着重在中国东部沿海开放数个重要口岸,放弃对中国领土的永久征服。对于舟山,阿伯丁以需付出高昂占领费,已经影响中英长期贸易或可能卷入中国政局等因素的考虑,不主张长期占领。1842年8月29日,中英两国在江宁(今江苏南京)签署了《南京条约》,规定除割让香港岛之外,提出清政府还需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个通商口岸,并于1846年1月付清2100万银元的赔款后,英国才能将舟山还给清政府。在谈判期间,英国一直强调将厦门的鼓浪屿、舟山、宁波镇海的招宝山这几处作为抵押,直到清政府偿还赔款后才能予以交还。清政府起初反对以地抵押的行为,认为两国既然已停战签约,就应相互信任。英国政府则认为赔款如同还债,不管信任与否,都应立下字据并交付抵押物。在清政府的据理力争下,英国勉强同意归还鼓浪屿与招宝山,但必须以舟山作为赔款抵押地。

  在英国占领舟山的5年半间,舟山存在着两个政权,一是隶属清政府管辖的定海厅,驻跸于舟山的大榭岛;一是隶属英国管辖的军政府,驻跸于舟山的定海县城。在管治方面,对英国人实行英国法律,为军政府做事的华人也享有豁免权;对华人实行大清律例,如在英人治下滋事,即遣兵丁押送至大榭厅衙审判。倘若英人与华人争讼,则由英方通知清政府派员协同会审,仍用两种不同法律。在舟山的这套做法,实际上开了领事裁判权的先例。

  英国人为了扩大通商范围和对外影响,再次宣布舟山为自由贸易港,准许各国商船到舟山停泊和贸易。原本只限于广州一口通商的外国商船,纷纷抵达定海道头港。一时间,舟山海港内商船云集,货栈堆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贸易盛况。由于上海与宁波的开埠进展缓慢,舟山便成为外商来华贸易的首选。比起广州、宁波等城市,舟山作为英国的军事占领区,洋商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庇护,且不必理睬清政府繁琐的贸易禁令。此外,舟山地处长江出海口,江南各地均有海道通航,双方多在海上贸易,不少都是以货易货,无须经过海关查验,更不用缴纳关税,舟山成为中外贸易的理想之地。

  1845年8月,清政府如约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对英赔款亦如数交清,英国已无继续盘踞舟山的理由了。眼见归还期限将至,英国国内对是否归还舟山产生了激烈的争执,不少人主张放弃香港而保有舟山,认为香港只有一大堆不毛的岩石;与此相反,舟山的米粮生产却足以供给很多人的需要。甚至有人预言,舟山不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中心之一,占据舟山,可以制止中国政府的仇外行为,并保持英国在华的优势地位。但是也有不少人主张应严格按照条约行事归还舟山,不然会遭致中国政府的强烈反抗,使得英国“背上背信弃义的污名”,影响其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而且,随着上海的开埠,舟山的地位已然下降,加之高昂的占领费用,使得英国不得不另做考虑。

  1845年10月,清政府照会英国,应尽快开始舟山交还谈判,英方却推诿离1846年交还期限尚有两个月。清政府申明,即便英方同意马上交还,中方还需辗转派员接受,尚需时日。在中方的多次敦促下,英方勉强同意开谈。但谈判时断时续,而且英方肆意寻找无理理由,横生枝节,故意拖延谈判进程。譬如,英国提出需委派对英国没有敌意的官员来接管舟山;保护英国人在舟山的坟地;不得惩罚与英国人有往来的中国人;保留英国人在岛上的商业活动与自由;不得将舟山割让给第三国,倘若舟山被第三国所侵夺,英国将帮中国“防御”等条件。在经过多方磋商后,1846年4月29日,英国代表戴维斯与清政府代表耆英在虎门签订了《英军退还舟山条约》,条约重申英国人进入广州计划“断不可废止”,允许专划英国人“散步之地”,并责成中国保障其“安全”;清政府允诺永不以舟山等岛给予他国,倘若舟山等岛受他国侵伐,英国有权保护舟山的安全。

  1846年7月23日,英军在延误半年之后终于从舟山全部撤出,结束了对舟山长达5年半的侵占历史。可见,优越的地理区位、良好的深水港、适宜的气候、丰硕的物产是英国人妄图占据舟山的主要原因,然而面对舟山人民的激烈反抗、疫病的肆意流行和高昂的占领费用以及清政府的强烈反对,又促使英国人不得不最终放弃舟山。

  相关链接

  1841年1月,当义律和琦善还在商谈《穿鼻条约》时,英国军舰“硫磺”号已经先行占领香港岛,并在今天港岛上环的水坑口街登陆。水坑口街的英文译名为占领街,缘于英军最早在此登陆。此处因有一山坡入海的大水坑,所以华人称之为水坑口。英军舰长爱德华·卑路乍在《乘坐硫磺号环游世界航程见闻录》中对占领香港岛有过详细记载:“我们在1841年1月25日(星期一)上午8时15分登上陆地。作为真正的首批占领者,我们在占领峰上为女王陛下的健康三次干杯。舰队于26日到达,海军陆战队随即登陆,并在我们的驻地升起英国国旗。司令官伯麦爵士在舰队的其他军官陪同下,在陆战队施放的礼炮和各军舰的隆隆炮声中,正式宣布占领该岛。”

  董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