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一种全新的共享经济模式
- 来源:云梦学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2-04 14:55
摘 要 :“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也奏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 “一带一路”与古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它们立足于兼收并蓄的中华文明,都象征着友谊与财富之路尧交流与共荣之路。“一带一路”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它不仅超越了中国的古丝绸之路,更是对美国战后“马歇尔计划”的超越,具有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未来担当。从全球化格局和人类文明史来看,“一带一路”肩负着推动中华文明转型的历史担当,充分展示了全球化时代的文明自信与文明自觉。“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东西联动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共享经济新模式,它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实践路径,更为全球经济复苏与长远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关键词 :一带一路战略曰东西联动曰协同创新曰共享经济
中图分类号 :D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6365(2017)05-0032-06
“一带一路”是有效应对全球经济走势下行的国家顶层战略设计与行动布局,更是引领中国战略转型的“大棋局”。“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有利于解决国内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有利于通过“走出去”战略打通亚欧经济走廊,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共享经济模式。
一尧“一带一路”战略的共享发展理念
“一带一路”是顺应生产社会化与全球化变局的国际战略,它蕴含着共享发展的科学理念。 “丝绸之路经济带”贯通亚欧,凸显了经济带上各城市集中协调发展的思路,而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沿线国家人民的普遍诉求。“一带一路”有其独特的历史底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价值凸显,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名列前茅和全球治理变局合纵连横,“一带一路”无疑将显著增强中国的战略安全,诸如上海自贸区尧高铁战略等都是基于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 它逐渐地将亚洲与欧洲的经济社会合作联系得更加紧密,符合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需求。
(一)“共享思维”模式下的“一带一路”战略“共享思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维范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了“十三五”时期“创新尧协调尧绿色尧开放尧共享”的五大科学发展理念, 并指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破解发展难题尧厚植发展优势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没有“共享思维”,就称不上真正的“全面”。 “共享思维”立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政治基础,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将“共享思维”贯穿始终。“共享思维”实质上是一种“合作消费”的模式或生活方式,致力于解决资源闲置与错配的问题。 比如 :现在流行的“滴滴打车”等新型消费方式,不仅解决了公共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且更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求。
“共享模式”催生“共享经济”,它以突破传统时空限制的新概念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对生产尧交换尧分配和消费等各环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大程度地实现物品的价值最大化或收益最大化。“一带一路”也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而将经济发展的触角逐步向国际延伸,它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是世界上最长且最有潜力的经济走廊。这条经济走廊不仅肩负着“走出去”的重要职能,更重要的是它使国内东西部地区借助这样大好的发展契机搭上了“一带一路”的顺风车,许多省区市纷纷提出了自己参与“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由此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同样具有很明显的“共享思维”。 在促进国内东西联动方面,它牢牢立足于国内全面开放战略, 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从覆盖新疆尧宁夏尧广西等少数民族自治区到浙江尧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将我国东西部地区重要省份作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重要地缘依托,突破了原有的点状尧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无论是经济特区或是自贸区,都是以单一发展区域为突破口,而“一带一路”横贯中东西部,并不断向中亚尧东盟延伸, 它更加凸显出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尧产业承接与转移,更加有利于实现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它将更有力地促进中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二)“共享”发展理念贯穿“一带一路”战略的始终随着“共享”发展理念日益普及,共商尧共建尧合作尧 共赢的价值理念愈来愈被许多国家所接受,在国内则突出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比如 :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战略,力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促进公平正义等。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 一直是国家所不能忽视的重大战略问题,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资本主义所无法比拟的,但必须按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坚守底线尧突出重点尧完善制度尧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实施精准扶贫和脱贫,因地制宜是关键, 要充分发挥东西部地区的联动优势,实施对口帮扶,使生产力要素活跃起来,真正地实现技术扶贫尧人才扶贫和项目扶贫等软实力崛起,顺应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使贫困地区和人口由外在的帮扶转化为依靠人才尧技术和项目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走向自主尧自觉地脱贫。
“共享”发展是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的发展过程, 是运用国家战略将社会资源纳入共享经济平台,逐步解决当前社会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 “一带一路”与“共享经济”有着内在的契合,它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固有的地缘界限,使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得以在“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环境的支撑下实现共享,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需要,更是适应全球治理变局的客观需要。 只有从人民最关心尧最直接尧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经济”的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才能适应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必须健全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机制,不单要在物质上尧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更要在人才尧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要推动中东西部地区生产要素的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尧医疗尧就业等基本民生保障的落实,从而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转化为各民族尧各地区奋发有为地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东西联动凝聚发展合力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东西联动实质上是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合力, 即在壮大和发展综合国力的同时,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 这里的凝聚力既指国内的凝聚力, 即凝聚各族人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合力曰 同时也指增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即积极倡导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四个全面”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国家的战略顶层设计也逐渐在各领域初见成效, 这些均是以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尧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为前提尧基础。 只有践行东西联动的发展战略,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才能够全面尧 协调尧 可持续地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东西联动彰显了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更彰显了造福人类的正确国际义利观。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东西联动的重要实践意义在于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利益诉求, 在谋求本国发展中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内涵的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融入“世界梦”,实质上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经济发展为纽带构建新的命运共同体。 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是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翻版,但实质上它远远超越了“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战略不谋求称霸, 也不会称霸, 而是将世界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号召沿线国家共同参与,通过相互之间的共商共建分享发展成果, 从而有效应对全球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从出发点来看,“一带一路”战略传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的精神, 并在此基础上将世界看作统一的命运共同体, 谋求更广阔视域范围内的“共同富裕”,这一点远远超越了历史上各国的“谋利”心理。 “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确很相似,但二者存在本质的差异,突出表现为“马歇尔计划”开启了冷战的先声,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曰而“一带一路”则无冷战背景和意识形态色彩,它蕴含着“和平合作尧开放包容尧互学互鉴尧互利共赢”的国际义利观。
二尧“一带一路”国家顶层战略设计的立足点“一带一路”战略遵循“共商尧共建尧共享”的原则,倡导“共享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作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合作倡议, 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尧技术与资金优势尧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打造了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新格局。 它立足于“多对多”的合作模式,而并非“马歇尔计划”主导“美国要西欧诸国”的“一对多”单方面输出模式,突出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共享优质产能,即由丝路沿线国家共同参与合作完成曰它强调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尧标准尧技术的对接,旨在将中国发展机遇变成沿线国家的发展机遇,谋求不同种族尧信仰尧文化背景的国家共同发展。 “耶一带一路爷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耶一体两翼爷,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 [1]
(一)“一带一路”战略立足于全方位的国际国内深入互动
“一带一路”战略不是简单地使中国融入全球化,而是要创造新的全球化标准。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上都在搞多种形式的地区合作,资本主义仍然在全球扩张势力范围。国家之间的交往不能简单视为单向互动, 现阶段它已经处于交融交汇的多向互动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北约”持续居于强势地位,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这些非政府合作组织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战略东移,实质上也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以资本扩张为“幌子”在政治上扩张其势力范围。 全球化背景下,投资协定谈判尧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都在发生变化,原有的国际体系已经很难持久下去了。 中国自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利益相关方,在应对多种矛盾迸发的全球化环境下更应当积极创造新的贸易规则和投资规则。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要素在共享经济的新模式下被激活了,廉价的劳动力是中国过去的市场竞争优势,原有的国际分工赋予中国市场的更多是对世界各地原材料和资源的加工和运输,现在中国已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生产力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已经有了大幅提高,技术尧人才等核心生产要素的汇聚为当今中国经济社会赢得了发展资本。 随着这些年中国航母尧“天宫”空间实验室系列尧“神舟”飞船尧多核手机芯片尧IT 硬件尧数控设备尧精密加工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国之重器不断研制成功,科学技术在许多领域已经居于世界领先位置。 同时,中国不仅有充裕的资本,而且有高额外汇储备。 当资本和技术的优势变成一种标准的优势时, 就需要寻找更大的市场(即国际市场),比如高铁和电网经过推广成为“中国标准”, 使中国在新一轮的全球化竞争中从产业链的低端尧中端向高端发展。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从买卖关系尧投资关系向发展关系升级,从利益共同体尧责任共同体向命运共同体升级。
(二)“一带一路”战略立足于中国与世界的共赢“一带一路”很形象地将“中国方案”推向世界,它以“路”为延伸,使中国的“高铁”走向世界。“青藏铁路”印证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东西联动的历史,而“港珠澳”大桥的贯通更诠释了当代“中国之路”是一条互联互通的共荣之路。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对全球经济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诸如中国援建非洲铁路尧巴基斯坦高铁等项目和积极参与南南合作等全球治理。“一带一路”泛指广泛的地区交通和经济的联系网络,即通路尧通航尧通商是它的着力点。通过提升境外直接投资尧开辟海外市场尧扩大产品出口尧化解产能过剩尧破除贸易壁垒,最终使“一带一路”的成果惠及沿线各国人民。这里的“路”有着深刻的含义,即从通盘考虑航空尧水路尧陆路等贯通来呼应生产要素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化重组。从现实来说,考虑到西部基础设施薄弱,为了更好地外联内呼,打通顺畅的交通动脉是首要前提,也符合“一带一路”的题意。
2013 年 9 月 7 日,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尧道路联通尧贸易畅通尧货币流通尧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 [2] ,即要以点带面尧从线到片,形成区域的大合作。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在“合作空间”上极大地超越了传统丝绸之路以经贸为主的合作方式。 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关键是在互通贸易的基础之上实现政策尧基础设施建设尧科技文化乃至民心的全方位互联互通,真正为新形势下各区域之间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制造” 之所以要升级换代,主要是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分工的发展需要。 整个世界都面临着产能过剩,唯有通过新思路(新丝路)才能破解,资本重组尧资源共享尧优化资源配置等成为了全球经济朝良性趋势迈进的必由之路。 正如中等收入陷阱在世界范围内泛滥一样,当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会出现因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而导致的停滞状态。 内政外交往往是相融合的,“一带一路” 战略就是基于生产方式, 顺应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谋时而动的行动布局。
(三)“一带一路”战略立足于正确的国际义利观“一带一路”战略已经从内政延伸到外交,它超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韬光养晦外交阶段,转向积极倡议并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奋发有为阶段。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是“一带一路”的未来担当,从“世界养育中国”到“中国回馈世界”,是“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一带一路”的国家顶层战略设计强调与其它国家实现共赢,不仅对发达国家强调共赢,更要对发展中国家强调共赢。 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的大国, 已经不是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了,要对其它国家进行更多的援助尧前期投入和技术转让,所以我国对第三世界国家提出了正确的“义利观”“责任共同体”,对发达国家讲“利益共同体”,对周边国家讲“命运共同体”,而亚洲新安全观就是命运共同体的体现。
“一带一路”战略立足于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它肩负着推动中华文明转型的历史担当。中国作为古老的文明国家, 正经历从内陆文明向海洋文明尧从农耕文明向工业要信息文明尧从地域文明向全球性文明的转型,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全球化时代的文明自信与文明自觉。 中国倡导的“共商尧共建尧共享”的发展理念,植根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美德, 诸如同甘共苦尧同舟共济尧亲仁善邻尧以德服人尧推己及人尧立己达人等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风格。 “一带一路”既没有冷战和集团对抗背景,也不是援助方和受援方的关系,更不是任何国家的地缘政治工具。 中国向沿线国家提供的援助,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一带一路”只会增加有关国家的共同利益和战略互信,为化解矛盾创造良好国际氛围,可以与各种机制和倡议和谐共生。
三尧“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践路径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既有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又有大国崛起话语权和比较优势的战略规划,还肩负着让世界更美好的国际责任与担当。 总之,世界日益增长的需要与落后的全球化供给之间的矛盾,就是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力。它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与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高举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尧经济融合尧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尧 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 战略的实践路径立足于中国国内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广东尧天津尧福建尧上海四个自贸区尧长江经济带尧京津冀一体化),与亚太自贸区(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共同构成中国的“一体两翼”大战略,架构了东西联动尧全面开放尧区域协同尧陆海统筹的新型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 将更有助于推进国际国内中东西部地区的协同创新发展,打造共享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一)以协同创新为支撑继续推进东西部联动发展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遭遇阻力,增速明显放缓,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 没有中西部特别是西部边疆省区的发展,中国将会因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差抑制整体的发展水平,而这种经济发展水平落差将会使得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更加不平衡的态势, 进而威胁已经发展起来的东部省区, 使得国家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病态的不平衡。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地理条件差异较大, 特别是在长期实行封闭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尧 价格体系和产业结构同世界经济割裂的情况下, 实行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对外开放发展的战略是符合我国国情和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 但这也使得我国各个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在起点上不一致。 中东西部地区由于地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外开放的实际效果也是有差别的。 我国不均衡的开放战略使得东西部地区在对外开放的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总体上的“东强西弱尧海强边弱”局面。
实行对外开放战略以来,我国相继实施沿海尧沿江尧沿边开放政策,逐渐形成“陆海统筹尧东西两向”的全面开放格局。 而“一带一路”战略正是顺应了战略格局调整的要求, 成为破解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现状的科学方略。 “一带一路”贯穿东西,联通南北,但主线是东西两个方向。 我国过去几十年主要是依托东部地区通过海上贸易向东开放, 丝路经济带则更多考虑通过连接亚欧的陆路大通道,加大向西开放的力度。我国西部地区由过去开放的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向东开放和向西开放的相对均衡化, 必将促进国内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当然也考虑到南北向与国际的货物运输尧 贸易往来,除了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更有北方对接“草原丝绸之路”联通东北亚的蒙古国尧俄罗斯等陆路通道,开辟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局面。 “一带一路”将通过打破长期区块发展的割裂状态,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协同创新,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契机实现中东西部地区的均衡式发展, 构建全方位的共享经济发展新模式。
(二)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为前提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一直致力于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和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从而发展壮大我国的综合国力。 但随着世界政治经济进入转型调整期尧我国对外经济形式出现重大转变以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外开放政策在面临着新挑战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带一路”战略将成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尧引领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的强力引擎” [3] , 能够丰富和完善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有效解决对外开放中存在的固有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强调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尧多元平衡尧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由此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已经逐渐由单方面的自我开放向多方面的全方位开放转型,坚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中国开始将体制与规则同国际通行的规则接轨,对外开放的内涵有了突破性的扩展,即实现东西联动尧内外联动和资本联动。
“一带一路”战略既覆盖国内区域,也覆盖涉外区域,是国内沿线区域与国外沿线国家或地区通过现代运输方式和信息网络连接起来的相互开放战略,而对外开放是其核心。 “一带一路”战略将打破长期以来陆权和海权分立的格局,推动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尧 印度洋及大西洋完全连接的陆海一体化,形成陆海统筹的经济循环和地缘空间格局。比如我国与相关国家的大通道建设。陆上和海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尧能源和矿产资源合作尧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尧中国产品和投资“走出去”尧油气管道在建尧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建立,这些都是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为前提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结果。当前的世界经济尚未从危机中走出来并呈现出复苏乏力的迹象,“一带一路”战略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新桥梁,将会使中国模式和中国红利惠及世界。“一带一路”加强了世界的联通,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纳入了同一个平台之中。世界各国,无论国家大小,无论距离中国远近, 都将被纳入这一战略的轨道之中,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创造一种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
(三)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助力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融通
长期以来,我国在外贸战略上奉行“出口至上主义”,这既恶化了贸易条件,也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 [4] ,在与国际通行规则进行对接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政策上的不协调。政府和企业往往只进行利益方面的考量, 忽视了规则的约束作用和行业自律,在经贸合作中过分强调政府的作用,而忽视宏观调控的手段需要适应市场化的形势。而“一带一路”战略则从这个问题出发,在强调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平等互利尧共同繁荣,重视正确义利观在经贸合作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尧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世界多极化尧经济全球化尧文化多样化尧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尧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共享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发起国,主动提供丝路基金的资金来源,却主动表示“并不谋求在战略中的主导地位”,提出“亲尧诚尧惠尧容”的周边外交新理念。 在战略的发起上追溯历史,以古代的丝绸之路映射现代的和谐发展机遇,力图消除世界对于“中国威胁论”的猜忌,从而更加有效地带动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合作与交流。 在“一带一路”战略之下,中国敏锐地把握住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命脉,既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模式和新的选择,也为欧亚地区经济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基础设施上的便利条件,为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和全球经济面临转型调整,各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在专注于本国经济和本国国家利益的同时,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责任则显示出有意识的规避。 但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依然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各国应在寻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不断减少分歧,以利益促合作尧谋发展,从而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
[1]高虎城.深化经贸合作共创新的辉煌[N].人民日报,2014-07-02.
[2]杜尚泽,丁 伟,黄文帝.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要要 要 弘扬人民友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2013-09-08(1).[3]王优玲.“一带一路”战略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104c_1113870302.htm.
[4]党 军.中欧贸易摩擦分析及对策建议[J].西安财经学 :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