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筑 共生与商机
- 来源:IT经理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绿建筑,台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2-05 13:52
绿色正在成为重塑商业模式的重要力量。
从台湾省高雄市出发,在崎岖婉转的盘山公路上驾车行进一个多小时之后,便来到位于半山腰位置的那玛夏区民权小学。这座原住民小学原本位于山脚下,但是一场台风改变了一切。
那玛夏区位于东亚第一高峰玉山的山脉之上,地势高耸,高屏溪两大源头楠梓仙溪、荖浓溪流贯其中,山水之间景色秀美,却也暗藏了泥石流的危险。2009年8月的莫拉克台风因为雨量大大超过预报,造成严重山体滑坡,甚至造成平埔族小林村,600多名村民被活埋的悲剧。
原本位于山脚下的民权小学也在这场灾难中被掩埋。从悲痛中复苏过来的那玛夏区人们,开始重建家园。因为不忍挖出亲眷的尸体,小林村在遗址附近建立纪念公园以告慰亡灵。而民权小学也同样移址重建,设计师在研讨方案之时,吸取了当地原住民的文化智慧,将地址选在山上平坦之地,这也是因为这里曾是原住民历史上的聚居区,经验证明比较安全。
那玛夏区是高雄市三个原住民区之一,以布农族为主,另外还有邹族(南邹族)及排湾族等原住民。新的民权小学在2012年启用之后,目前共有56名小学生和28名幼儿园园生就读,结合内在的原住民文化元素与节能环保理念,形成了一栋平时用于教学、紧急时刻可被社区居民用作避难场所的建筑。
从设计开始
整个学校都以原住民传统房屋为设计出发点,比如高脚屋的设计,能够将建筑对地基和文化遗址的影响降到最低,达到尊重地貌、维护生态平衡的目的。而校舍的内部设计更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教室像家里的一个房间,中间的阶梯活动空间像是客厅,教室使用折叠式木门,完全开启时可以和中庭的活动空间相结合。
原住民的文化符号渗透在一个细节中。校舍当中挑空的天花板上布满暗红色的菱形花纹,据说这是百步蛇身上的花纹。布农族的传说中认为族人与百步蛇是好朋友,百步蛇将自身的花纹给布农族人用作美学启蒙,因此在布农族的很多纹样中都有这类的花纹。
不仅如此,学校里的走廊使用狩猎时的标枪做装饰,水塔钢架也以杵臼形式包覆,外墙上的壁画讲述布农族祖先抗击洪水的神话。而学校的图书馆,造型酷似一朵倒挂的曼陀罗花。人在其中,可以闻到柳杉芳香的味道,而中间下沉式的回字型区域,依照邹族族中男子集会形式设计,现在师生们可以随意坐在上面阅读。
而更具功能性的巧妙设计在于,屋顶的玻璃窗与地面的栅型通风口形成的空气流动,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实现冬暖夏凉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空调的使用。实践证明,即使室外温度32度,室内也能达到25度的室温。而北向的采光天窗配合高亮度的室内材料,可以让光线均匀照入,减少照明灯光。雨水回收系统加上节水器具,也实现了节水的目标。在2015年,实现了节能74%。据教导主任李伟雄介绍,整栋图书馆能够实现“净零耗能”,是全台湾第一座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图书馆。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学校操场也根据山形而设,突破了固定的跑道设计,充满运动的趣味性,使用废弃尼龙绳制作的跑道,既舒适又环保。设立在操场一侧的太阳能板,能够提供12%的替代用电,这是用来防止山区风雨带来基础设施损坏时形成孤岛情况。这所兼具避难中心功能的小学,能在灾难中容纳300人,储备7天的食物和饮用水。2012至2017年,那玛夏小学共收容逾5000人避难。
从自身做起
民权小学是由台达基金会捐赠的。台达基金会还在台湾省内捐赠了清华大学台达馆、成功大学台达馆以及孙运睿绿建筑研究大楼,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捐赠了四川绵阳杨家镇阳光小学。这些捐赠校园都是绿色建筑,都在通风、隔热、水利用等方面使用设计结合技术的方式实现了节能。
负责捐赠的台达基金会是台达集团CSR的重要一环。实际上,从2006年起,台达集团便承诺所有新建厂办都以绿色建筑工艺建设,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兴建及捐赠了25栋绿色建筑,其中经认证的16栋绿色建筑2016年共节电1520万度,相当于减少10027吨二氧化碳排放。
自2007年起,台达集团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合作,赞助举办“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致力于培养绿色建筑设计人才,并将优秀作品付诸实地建设,四川绵阳杨家镇阳光小学便是获奖方案落地的一项实例。
而在台达集团内部,上海研发中心、台北企业总部瑞光大楼、台南厂一期二期、桃园研发中心、印度Rudrapur厂、印度Guigaon厂、美洲总部等,分别获得LEED(美国绿色建筑奖项)、或EEWH(台湾绿建筑评估系统)认证的绿色建筑,分别可以实现23%~76% 的能源节约。
利用设计,从一开始营造绿色建筑的理念同样体现在台达集团办公大楼的建设中。2015年在美国加州弗利蒙特市(Fremont)的新总部大楼,占地18万平方英尺,建筑设计符合美国LEED白金级绿色建筑标准。这栋大楼的设计利用了加州独特的地热资源。加州位于环太平洋的“火圈”,地热在当地能源结构中占6%,加州政府也提出了2030年能够实现50%的电力来源于可再生能源的目标。
台达美洲总部大楼利用了当地优势,设立了地源热泵系统,这套系统通过位于地下30英尺的地下管线,运用地底常温的特性,借助管线中1.2万加仑不断循环的水,在夏天时将室内热量排入地底以降低温度,在冬天时则从地底吸取热量提升室内温度。在建筑物中,各楼层地板都铺设双向辐射空调管线,地源热泵系统与双向辐射空调的管线长度总计92英里以上、管线总面积超过5个足球场,这套隐身于建筑当中的系统让室内空调运作更有效率,相较于传统空调与锅炉可节省60%的电力。而建筑本身安装的太阳能光伏解决方案,每年可产生超过1百万度以上的电力,是当地第一座净零耗能的绿色建筑。
与新建绿色建筑相比,运营绿色建筑显然更具挑战性。这意味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人们在使用中同样秉承绿色理念。上海研发大楼除了担任行政运营职能之外,还设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国家实验室(CNAS)与博士后工作站以及电力电子、视讯、新能源、网络通讯等多个大型研发部门。
这栋大楼在2013年投入使用之后,当年实现了37%节能,而在2014~2016年的实际应用中,继续实行节能改造,又再度实现了减少10.9%的建筑总用电量(不含数据机房及实验室用电)。因此在2013年获得LEED-NC(新建建筑)黄金级认证后,2017年再次获得LEED-EB (既有建筑)最高等级白金级认证。
这座获得LEED双认证的办公楼,相较国际相似地理环境的建筑物节电可达60%。相较LEED设计基准,节水可达46%。根据台达集团-中达电通副董事长尹镟博的介绍,台达上海运营中心取得LEED-EB白金级认证,在能源效率使用项目表现出色获得满分。大楼采用了多种台达自有节能产品,比如台达InfraSuite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年平均PUE值(数据机房能源使用效率值。中国平均PUE值为3,Green Grid黄金级规范PUE值为小于1.43)仅为1.40,优于Green Grid 黄金级绿色机房标准。而应用工业自动化产品与电梯空调变频等设备,可有效降低用电。同时,配合建筑能源管理系统(Delta BEMS),监控大楼能源使用,实现高效节能。
除了在楼宇控制上实现节能之外,公司鼓励员工绿色出行,研发大楼的地面及地下车库共有11台电动车充电桩,供员工免费使用。员工通勤班车也采用电动大巴,相较燃油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63.5吨。
新商业增长点
台达将这种体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称作“绿建筑”,从2015年开始,陆续在巴黎、北京、台北、高雄等地举办“绿筑迹”展,展示低碳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在沙龙、互动环节中介绍家用节能常识。比如使用Low-E玻璃替换普通玻璃、屋顶收集雨水等家庭住宅节能改造思路。
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执行长郭珊珊表示:“绿色建筑的意涵,起初由耗费最少资源、制造最少废弃物,进而关注生态、健康等方面,现在更扩展至小区、城市层面。”因此在10月高雄展出的“绿筑迹——台达绿色建筑展”中,低碳交通也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而在11月举行的COP23德国波恩联合国气候会议上,台达受ICLEI(地方政府永续发展理事会,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邀请于其主办的周边会议做演讲。台达为该场周边会议唯一的企业代表,与来自日本富山市(Toyama City)、乌兰巴托、深圳市、新北市、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城市决策高层及气候专家进行交流。这已经是台达连续第十一年参与联合国气候会议。
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更是重塑商业模式的重要力量。对于这一点,台达创办人暨荣誉董事长郑崇华想得很清楚:“建筑与运输分占全球与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9%及23%,耗能增长幅度也未见停歇,是实现《巴黎协议》控制全球升温在摄氏2度内的两大关键。”而台达研发的楼宇自动化、电动车充电、智能照明、储能等诸多创新技术,正是协助全球城市实践低碳转型的基础。
实际上,在十多年前,郑崇华开始宣扬绿色建筑理念时,并没有得到大家的理解。“那时候大家都说不知道郑先生在想什么,做生意不像做生意,整天想些不现实的东西。”一位在台达供职20多年的老员工回忆说,当时倡导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能、降废、环保的绿色建筑概念刚刚兴起,郑崇华到处大力推荐与台达主业无关的绿色建筑,令很多人无法理解。
台达是1971年由35岁的郑崇华白手起家所建立的,当时仅有15名员工,产品是电视机零部件。46年后,台达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开关电源供应器制造商,生产的各类电源及元器件广泛应用于工业、能源、通讯、数据中心、智能家电等领域,其中的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年产量超过8000万个,磁性元件年产量超过100亿颗。2016年,台达全球营收达78亿美元。
绿色建筑正在成为台达新商业模式的一环。台达集团执行长郑平认为,“如何发展壮大能源管理和智能绿生活的业务以开拓台达的新增长点,是目前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因此要把握机遇,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郑平表示自己上任五年以来,学到最多的就是了解这些产业及技术的发展,并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待整个企业的发展,再结合台达集团的能力及差距,把握机遇,如物联网、电动车、能源管理等技术领域的发展,寻求技术与商业模式的结合。
文/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