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崇义县上堡乡位于赣、湘两省交界处,距崇义县城 47 公里;国土面积 14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750 米,是乡村旅游爱好者的休闲天堂。梯田之旅,尚朴野。上堡梯田始建于元代,共有 3 万余亩,被上海吉尼斯大世界评为“最大客家梯田”,其规模名列全国三甲。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特色小镇建设号召,该县按照“发展项目化、产业生态化、建设景区化、服务信息化”战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结合上堡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以上堡客家梯田作为试点,先行先试打造上堡梯田特色小镇,在全国特色小镇建设浪潮中击起一道涟漪。
打造特色小镇的必要性
特色小镇并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等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业创新发展平台。也就是说,特色小镇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形成的一个创业创新发展平台。我们要打破对特色小镇的固定思维,领悟特色小镇的真正含义,明确打造特色小镇的必要性。
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益探索。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新型城镇化要求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同时也是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平台的有效举措,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满足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
建设特色小镇是提升旅游品牌的有效途径。大投入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特色小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特色小镇也将以“特色鲜明”为引领,在旅游资源同质化日益严重、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发挥巨大的优势,对原有旅游品牌的提升起到品牌创新、窗口塑造的积极助推作用。
建设特色小镇是保护传承文化的必由之路。没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特色小镇是缺乏吸引力的。特色小镇建设能使本土文化得到充分挖掘、整理、记录,历史文化遗存得到良好保护与利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活态传承。
建设特色小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胆尝试。特色小镇建设以“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为培育要求,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能更好地融入生态环境,走精品路线,是一种更有效的集约化城镇建设途径,对提升圩镇面貌、美化乡村环境无疑是一种更大胆的尝试。
建设特色小镇是推动脱贫攻坚的创新之路。通过特色小镇的“特色”经营,再加上旅游业的带动,培育出活跃的商贸业,把特色小镇的特色农副产品贸易培育成本地的支撑产业,可为小镇当地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增收闯出一条致富新路,有力推动脱贫攻坚进程。
上堡特色小镇建设的有益探索
通过调研与思考,结合该县实际情况,笔者从上堡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总结出以下四点经验:
注重规划先行,高标准高起点编制。首先,要按照“多规合一、产镇融合、绿色低碳”要求高标准高起点编制特色小镇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做到注重特色、符合实际、以人为本,体现“小乡建、大格局、不俗套、乡村貌”之意。其次,无论是小镇的范围划定、功能定位、分布、产业发展方向到具体的数量、规模,还是小镇的建筑风格、功能设计、配套设施到文化挖掘,以及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与本地群众的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都要统揽全局、相互协调、相互融合,充分体现服务特色小镇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宗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定位发展模式,着力培育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融合性。以上堡乡为例,根据上堡自然资源禀赋和文化积淀,可定位为休闲旅游型。该模式主要通过吃住购消费、定制产品消费等发展特色小镇经济。为此,在特色产业培育上,核心产业为旅游服务业,支撑产业为特色文化产业、生态度假产业,延伸产业为有机农业产业、健康养生产业、休闲商业。通过这些特色产业的培育,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本地群众收入,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强小镇的发展后劲,进而提升当地整体经济实力。比如,上堡乡生态良好、客家农耕文化浓郁,高山有机大米和高山有机茶叶都拥有一定知名度,在特色产业挖掘方面就很具有潜力。
创新工作机制,多部门协同建设。特色小镇的建设投入大,周期长,涉及经济、文化、民生等大问题,必须由政府统筹调度协调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土地征用、建设保障等问题。因此,要确保特色小镇建设的高效、有序开展,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建立配套政策护航。一是建议多方合作。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可积极与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团队、有战略眼光的大企业、大集团谋求战略性合作,以多种方式参与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工程建设,形成特色小镇建设合力和资金的有效保障机制,以加快启动建设速度;二是建议政策扶持。上级政府要对特色小镇的商业、服务业、文化事业及符合小镇特色发展的其他产业的招商机制和运作机制进行政策倾斜,确保小镇建出成效,建成繁荣。
突出小镇建设内涵,保持小镇“特色”鲜明。特色小镇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环境,让人们能感受到与城市风貌不同的乡村风情。崇义上堡特色小镇的建设就突出了“绿野乡愁”主题。一是要看得见乡野。建筑风貌要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突出客家特色,要看得见田野,听得见乡音;二是要闻得到乡味。特色小镇建设不能处处钢筋水泥,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本地的竹、木、石等原材料,要保留住本乡的泥土气息;三是要记得住乡愁。例如,上堡乡客家文化底蕴就较为深厚,即使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上堡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依然保留有大量客家先民们流传下来的文化习俗,游客身居其中时不禁会被勾起深埋内心的浓浓乡愁。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我们就是要将“特色”文化重点打造和保持,让游客徜徉在小镇时也记得住小镇鲜明的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功在今朝,利在长远,需要我们用长远的眼光去认识、去谋划,从而强化示范特色、打造空间特色、凸显地域特色、营造文化特色、夯实产业特点,最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核心,全面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把特色小城镇建设作为带动引导性工程,推动农民就业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样板工程。(作者单位:崇义县人民政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