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民族音乐主要是指传统音乐。民族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精神,而这往往就是一个民族文化思想和灵魂的体现。民族音乐的创作主体是各族劳动人民,并且反映出其集体智慧。其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以及民族音乐形态之鲜明,最能将各民族的生存环境、文化风俗、民族历史和审美习惯等反映出来。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7)08-0014-01

民族音乐就如一面镜子,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将各民族和地域社会文化的真实风貌折射出来。对民族音乐进行研究,能很好地促进民族的振兴和发展。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坚定民族自信心,使民族的凝聚力与自豪感得到增强。在优秀传统音乐的哺育和熏陶之下,人们才能对现代科技教育以及各种文化教育更好地接受,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高度热爱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正是因为这样,才要对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加以维护。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也很有责任对民族音乐加以继承和发展。

一、民族声乐的艺术特色

民族说唱艺术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中几乎没有出现过断层,主要原因除了上层建筑的能动影响外,更有着其本身接地气的一面,与文学作品和学术论著相比,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更为明显的基层生活的烙印和民俗文化的色彩,受到主流思想的干预程度相对较轻。所以民歌的精神内涵中体现最多的往往在于地域风情,而非时代的主流精神价值。民歌内涵的一脉相承自然涉及到民族演唱的技巧与方式,所以即便是在政治经济呈一体化格局的当今社会,不同区域的民族唱法中对地域风情的展现却并没有产生明显的质变或损耗。听到《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高亢的呐喊,就使人想到浓郁豪放的陕北情调;倾听着二人转的说唱一体,便自然与油滑诙谐的东北风俗产生了联想;而京东大鼓等铿锵有力的节奏,又彰显出一种无形的京都之气。所以从古至今,地域风情始终没有脱离民族唱法的彰显内容。

二、民族唱法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文化形态的飞速发展,民歌的唱法技巧即便在民间再根深蒂固,也不可能会一成不变地维持着艺术形态返璞归真的原貌,在时代进步、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引领下,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与飞跃也是不可避免的。民族唱法在保留地域风情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的一种“汉化效应”。以一度走红的少数民族歌手为例,在地域风情的嗓音表象之内无不蕴含着汉族音乐审美的大量因素。

(一)民族唱法对世界艺术的汲取

民歌唱法在现代艺术领域中的发展,另一个特点在于对外国民歌艺术精华的汲取和借鉴,并实现了西方唱法技巧的中国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着对外交流与合作,声乐教育者们对欧洲美声学派的技术要求、演唱风格、美学原则及教学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对演唱作品体裁的创新、演唱技巧、声乐技能训练的要求和效果等,有了新的理解,打开了我国民族唱法艺术的新思路,使民族唱法的多元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对民族文化的艺术基因进行保护和传承

中华民族声乐能够实现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就是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可以为民族声乐的教学提供一个极具艺术特色的良好环境。当今高校在实施民族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将民族文化植根于每位学生的心中,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民族声乐审美观,让学生意识到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民族声乐应该在继承民歌优秀的传统上创新

我国民族声乐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我国民歌。而我们伟大的中国有 56 个民族,所以民歌的内容十分丰富,成为我国民族声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许多民族声乐作品,都直接来源于各民族的民歌,如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朝鲜族民歌《阿里郎》、回族民歌《花儿与少年》、维吾尔族民歌《我们新疆好地方》等等,都堪称民族声乐的经典之作。

许多民族声乐艺术家,都是从民歌中汲取营养,并在继承民歌优秀的传统上发展创新,从而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如著名民歌歌唱家郭颂,就充分吸收了东北各民族民歌的优秀精华,并予以发展创新,从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演唱的《乌苏里船歌》,就是在黑龙江少数民族之一赫哲族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他演唱的《丢戒指》、《看秧歌》、《瞧情郎》、《新货郎》、《越走越亮堂》等歌曲,也都是东北民歌的创新与发展,均成为脍炙人口、人人传唱的民族声乐的杰作。

民族声乐同任何艺术一样,本身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永葆其艺术青春。

参考文献

[1]王莉.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的“韵味美”[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4(02).

[2]姜瑾.从美学角度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3.

[3]刘暄.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特征[J].音乐探索,2010(04).(阿德尔江·朱马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