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教寺塔--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明珠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兴教寺塔
  • 发布时间:2017-12-24 15:32

  2013年,一则有关“兴教寺事件”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据媒体报道,埋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正面临拆迁,当地政府给出的拆迁原因为“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政府这一举动,引发了众多教授、法师、高校学子以及网友们呼吁有关部门慎重对待兴教寺拆迁申遗,也引发了佛教界、文化界及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由此,兴教寺塔跨越1300多年的历史,缓缓向我们走来。2014年,兴教寺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玄奘舍利塔

  兴教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畔兴教寺内,是佛教传播史上著名的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和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塔墓。笔者曾有幸到兴教寺考察。兴教寺的山门宏伟大气、气势磅礴,左右分别题写“法相”和“庄严”。怀着一颗对历史与佛教的敬畏之心,笔者踏进了这个佛教圣地。正对着山门的大雄宝殿里供奉着明代的铜佛像。进门右手边是钟鼓楼,里面是清代铜钟。穿过大殿,便可看见讲经堂。东跨院是藏经阁,里面珍藏着《大藏经》等数千册经书以及巴利文《贝叶经》残片。西跨院是著名的慈恩塔院,是玄奘法师与其弟子窥基、圆测的灵骨安息之地。这里正是笔者此次考察之行的重点。

  走进慈恩塔院内,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砖砌舍利塔便映入眼帘。中间是玄奘法师舍利塔,两侧分别是窥基法师与圆测法师的舍利塔。玄奘舍利塔建于唐总章二年(669),为方形五层楼阁式实心砖塔。塔体外方内圆,造型简洁,比例适度,坚固朴实。墓塔全部用砖砌筑而成,塔通高21米,平面呈四方形,每层的边长5.2米,向上各层逐级内收。玄奘舍利塔第一层塔身背面镶嵌着唐文宗开成四年(839)篆刻的《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铭文详细记载了玄奘法师的生平事迹。

  阳光照射在苍柏丛中的玄奘舍利塔上,笔者久久伫立,仿佛穿越回一千多年前,与玄奘法师对话。玄奘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伟大的旅行家、翻译家,被称为“中国佛教第一人”,是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玄奘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惑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到天竺(印度)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629,一说贞观元年),玄奘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怀抱“宁向西天一步死,不愿东土一步生”的誓言,历经艰难抵达天竺。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受到了唐太宗的礼遇。唐太宗及唐高宗在位时均多次要求玄奘弃缁还俗,辅佐于左右,但他都断然拒绝,始终坚持通过翻译佛经、弘扬佛法“以报国恩”。

  据载,玄奘法师前后共译经论75部,总计1335卷。由玄奘口述、辩机笔受完成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高昌以西玄奘法师所经历的110个和传闻所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是研究中亚、南亚地区古代史、宗教史、中外关系的重要文献。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玄奘法师圆寂于玉华宫(今陕西铜川境内)。唐高宗遵照玄奘法师“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进宫寺”的遗言,将其遗骨葬于西安东郊浐水东岸的白鹿原上。唐高宗非常敬重玄奘法师,玄奘法师的离世“屡伤帝怀”,唐高宗每每在含元殿远眺白鹿原上的灵塔都会潸然落泪。为圣体安康着想,武则天诏令将玄奘法师的遗骨于总章二年(669)迁葬到长安以南的少陵原,次年修建寺院,以资纪念。新建的佛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后来唐肃宗为玄奘法师的舍利塔题写塔额“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从此佛寺名为兴教寺。

  窥基舍利塔

  笔者目光向玄奘舍利塔的右侧移去,落在了窥基舍利塔上。窥基是玄奘法师的大弟子,京兆长安(陕西西安)人,生长于以武功受封的贵族家庭中。同行的住持向笔者介绍,关于窥基有一段奇妙的宿世因缘:玄奘从长安出发、只身西行的路上,经过一个山洞,洞口布满了蝙蝠粪。玄奘想,有这么多蝙蝠粪的地方一定无人居住,于是怀着好奇心进入山洞。只见洞里坐着一位老者,老者的头发都结在了一起,脸上覆盖着厚厚的灰尘。玄奘走近一看,原来是位老修行,已经入定。玄奘便用引磐给他开静,令他出定。一会儿,老修行开始动弹。玄奘便问他:“老同参,你在这山洞里做什么呀?”老修行答:“我在等红阳佛(释迦牟尼

  佛)出世,好帮他弘扬佛法。”玄奘说:“老同参!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磐][檠]了。”老修行一听,很惊讶地问:“释迦牟尼佛在什么时候出世?”玄奘说:“在一千多年前出现于世,佛灭度已经很久啦!”老修行又说:“释迦牟尼佛入涅[磐][檠],那么,我还是入定,等白阳佛(弥勒佛)出世,我再帮他弘扬佛法吧!”玄奘说:“老同参!你不要再入定了,等弥勒佛出世时,你又要错过机会,不如现在跟我到震旦,将来我取经回来,你好帮我弘扬佛法。”老修行一想,言之有理,于是答应了玄奘的要求。玄奘对他说:“你的身体太旧了,所以你要换一个新的房子。你到长安去,看到黄色琉璃瓦的屋子,就到那里去投胎,等我从天竺取经回来,再来找你。”老修行辞别玄奘,二人分手,一向东走,一向西行,各奔前程。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玄奘法师东归长安,特蒙皇帝召见,嘉奖一番。玄奘向太宗皇帝道喜。太宗觉得莫名其妙:“喜从何来?”玄奘说:“陛下得一太子。”唐太宗很疑惑:“没有啊!”玄奘觉得疑惑,明明跟老修行约好来此投胎的呀。于是在定中观察,原来老修行投错胎,跑到尉迟恭家里去了。玄奘将此段因缘向太宗说明,太宗便让玄奘去见窥基,不曾想遭到将此段因缘不慎忘却的窥基的拒绝。太宗只好下旨令窥基跟随玄奘修行,也遭到他的拒绝。窥基向太宗提出三个条件:“我最欢喜的有三样东西,酒、肉和女子。陛下要我出家可以,请允许我在出家之时带上一车美酒、一车鲜肉和一车美人。”太宗答应了。在出家这天,庙里敲钟迎接身后跟着三辆马车的窥基。窥基听到钟鼓的声音,豁然大悟:“原来我就是那个老修行,要帮助玄奘弘扬佛法呀!”于是当即将身后的三辆马车遣回去,什么都不要了。后人由此也称窥基为“三车祖师”。

  玄奘舍利塔的左侧是圆测舍利塔。圆测是新罗王的孙子,随遣唐使来到长安,他精通梵语,熟悉汉文,后拜玄奘为师,成为唯识宗的继承人之一。圆测颇受武则天优待,每遇中外名僧论道,必邀圆测首位开讲。圆测法师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卒于佛授记寺。临终前,圆测嘱咐弟子将自己陪葬在师父玄奘法师的舍利塔旁。

  如今,兴教寺的风波已经平定,兴教寺塔也成功申遗;不过也为我们留下了更多思考,不要让申遗成为我们将历史文化商业化的工具,而要成为更好地传承文化的方式。兴教寺塔作为丝绸之路上佛教的突出代表点之一,它的价值不可替代,需要我们好好去珍视。

  曾荟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