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家“不作恶”的公司

  • 来源:商业评论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2-06 10:50

近期,携程和红黄蓝这两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先后因为下属机构的“虐童”事件陷入了危机。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复杂,但是公司的管理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管理是什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成效,但是工作是由人从事的,因此,管理的对象实际上是人。管理者天天都要面对不完美的人,面对人性中的善,人性中的恶,人的潜能、长处和人的弱点。因此,管理大师彼得 · 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和潜能。

在本期《丰林集团:一家中国企业的人文管理试验》中,我们要介绍一位与德鲁克持有相同观点的企业家——丰林集团创始人刘一川。创立公司之初,刘一川确立的企业原则就是:“不走捷径,不依附权力,不求超政策的特殊待遇,靠市场竞争力发展,创新求变。” 这一系列“不”字所基于的假设,正是刘一川认识到人们喜欢走捷径,喜欢依附权力,向往超政策的特殊待遇。刘一川的这番话,不仅是警醒丰林人,同时也是警醒他自己。而这个假设是他认识世界的原点,即人性有很多弱点,有“恶”的一面。

刘一川是 1960 年代的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小县城,干了 5 年,经历过颠倒黑白的文革年代,也留过洋,对于人性有着深刻反思。刘一川从不回避人性之“恶”,并且在很多场合都不掩饰自己的观点。但他并不因此对人抱有绝望,也不因此愤世嫉俗,而是对人性的弱点充满了悲悯。

在他看来,发展中的中国出现的许多乱象,其根源不能归罪于“恶”,而是要归罪于对欲望的放纵,没有给欲望套上缰绳。中国古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公序良俗,是程序、规则、公德和法律。问题是肉身的人靠一己之力很难把握这个度。“食色性也”,既然贪慕外物是人的本性,靠人自身的理性力量,不足以抗拒本性欲望的冲动,那就要借助外力的规制和引导。这种外力有三个层面:个人层面对神的信奉和敬畏,社会层面各种组织的监督制约,国家层面强制性的公共规范,也可以简单地归纳为情、理、法。

刘一川认为,企业管理者(包括自己在内)无时无刻不在面对来自人性之恶带来的各种形式的压力。对此不能一味抗拒,而是要抗衡;不是一味化解,而是要转化。他们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来遏制人性弱点的同时,持续地开发各种创新技术和流程来规避、弥补人性的弱点。最为重要的是,他们从不放弃对人之善性和灵性的发现和发展,从不放弃对人之个性的尊重,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来激发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丰林颁发的第一版《员工工作手册》中,刘一川写道:“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培养和锻炼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原动力。”在 20多年前,一个企业家就有这样的经营理念,是多么令人惊叹。

在这样一种经营哲学的指导下,丰林集团 20 多年来的丰硕成果可以想见:

丰林集团的产品是人造板,人造板终端用户最关心的莫过于甲醛指标。 2012 年,丰林成为中国首家全线建成无醛产品体系的企业,游离甲醛释放量达无醛级别,远低于国际甲醛释放限制 E 0 级的最高标准。

对于社会最关心的减排问题,丰林也很重视。它是中国首家采用等离子体除尘的人造板企业,2016 年率先在广东惠州生产基地,实现了每立方米排放在 7 毫克以下的无尘生产,远远低于 30毫克的国际标准和 120 毫克的国内标准。

从 2015 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制造业进入寒冬,尤其是近两年国家实施“环保厉政”等因素叠加,人造板企业想要赚钱,简直难上加难,有的企业因持续亏损只能关停。而丰林集团的产能饱满,产品提价之后照样供不应求。 2017 年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上升 70 % 。

本刊副主编刘雪慰在对丰林集团普通员工的个别采访中,都会问他们一个问题:谈到丰林,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令人惊奇的是,他们不约而同给出的第一答案都是:平等。第二个最多的是:受尊重。其他的还有:诚信、创新、负责任,等等。我们想,这些答案就是对于刘一川的经营哲学的最好验证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