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外国人谈笑风生?你得先学会“输入”
- 来源:新东方英语-中学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3-07 17:17
我曾经在我的公众号上做过一项调查,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是“你最想提高的英语技能是什么”,其中得票数最高的是口语。而听力竟然是最不受待见的,得票率垫底。这充分说明大部分英语学习者是浮躁的——如果听不懂对方的话,又怎么可能实现顺畅交流呢?
为什么我们把口语看得如此重要呢?大多数人的逻辑是,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所以“口语”最重要。但交流也分口头和书面两种。如果你一直身处国内的中文环境中,你平时可能并不需要一直用英文与其他人进行口头交流,大多数时候你是通过阅读和写作进行信息交流的。而对于留学生来说,在英语环境下的口头交流当然重要,但他们平时同样也会做大量的“信息输入”,也就是听和读。毕竟大量的输入才是输出的基础,没有这些输入,你绝对做不到与外国人谈笑风生。
什么是真正的谈笑风生?
我们先把交流简单分为两类,一种是生活化的交流,诸如“你吃了么”“去哪儿呢”“你知道那谁这次考试考砸了么”等。这类交流的目的是简单交换信息、增进情感互动。另一种是信息和观点的深入交流,比如“英国脱欧这事儿我觉得……”“转基因是这么回事儿……”。
第一类的交流相对简单,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在英语环境中浸润一段时间,会比较快地掌握;如果不在英文环境中,就需要更多的练习。总而言之,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包括背诵和大量地灵活应用,在较短时间内是可以实现这类交流的。然而这样的交流只是流于表面,更多地算是一种寒暄,或是日常生活沟通需要。
而第二种交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才可以真正算得上是“谈笑风生”。 我的外国朋友经常跟我说,在他们认识的很多中国人中,能和他们进行深入交流的并不多,因此也难以建立友谊。就我自己在各种英语角混迹的经历来看,大多数时候中国学生和外国人的交流内容非常肤浅。这并不是说我们中国学生思想肤浅,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将脑子里面有思想有深度的内容表达出来。
想想看,如果你现在跟别人讨论一部电影,你能想到些啥句子?你脑子里想到最多的会不会就是great 或者boring及其近义词?“烧脑”怎么说?“逻辑线混乱”怎么说?“女主表情僵硬”怎么说?“出戏”怎么说?
“全程无尿点”怎么说?全都不会!
所以,没有一定的储备,想要自如的聊天可能都做不到,更别提“谈笑风生”了。
交流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几年前我考过一次托福考试,口语部分的分数不忍直视。后来我就很奇怪,难道那些口语分数比我高的学生口语都比我好么?了解后我才知道,国内很多国外考试培训的口语课程一般会教考生多准备一些口语段子,然后在碰到不同考题的时候想办法用上这些段子。这有点像演讲爱好者会储备大量的故事,在抽到即兴演讲题目的时候会从大脑里面搜寻最合适的故事讲出来。
这个经历说明什么呢?我一开始也十分疑惑。说实话,我的发音确实一般,说英文的时候英式美式混着来,大部分时候能做到“没错”,但称不上“口音纯正”。虽然我在网上认识不少外国朋友,但大多数时候我们也是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的。
但是,通过这样的文字交流,我却发现了我在口语交流方面的问题。当对方发来一些闲聊的话语时,我通常能很快回复过去。但当对方跟我讨论一些话题的时候,我在回复前都需要进行比较长时间的思考,整理我的思路,组织我的语言,然后才能回复过去。我想,我口语中的问题可能就在于此。
你想想,如果你认识了一个新同学(中国人),你跟他闲聊的时候,交流很顺畅。可一旦开始就某个问题进行深聊的时候,这人就很卡机。你说你还能聊得下去么?即便这个人普通话标准得跟新闻联播主持人似的,你也受不了啊。相反,就算这个人普通话不行,口音很重,但是不管你跟他聊啥他都可以和你侃侃而谈,此时你其实并不会太在意他的口音问题。
所以说,在真正的口语交流中,发音并不是最重要的,你不需要练得纯正地道才能开口说话。最重要的是内容,因为只有好的内容才能保证交流的质量。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那些用上段子的托福考生口语分数比我高的原因。
我怎样做到“谈笑风生”?
去年10月我去伦敦参加了一个为期两周的培训,在短短的两周内我和寄宿家庭的女主人进行了四五次深入交流,话题包括英国脱欧、英国经济政治、英国Grammar School、英国戏剧、莎士比亚等。
为什么我能做到呢?是我的口语突然之间就突飞猛进了吗?显然不是。其实我也很心机,因为上述话题都是我先挑起来的。那为什么我会挑这些话题呢?因为我从去年年初开始坚持阅读《经济学人》,了解了大量与英国有关的内容。再加上我本身就读过不少英国戏剧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因此我对这些话题都是有不少知识储备的。正因如此,我在和女主人交流的过程中才有了一种“谈笑风生”的感觉。
在与本国人交流的时候,哪怕你再不读书,也能对一些政治经济问题侃侃而谈,尽管可能你只是在瞎扯。但作为英语水平还算可以的中国人,当你跟外国人用英文聊天的时候,“瞎扯”就不太容易做到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说出来什么样的话,极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的阅读储备。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说不出口”是因为“没话说”,“没话说”的本质原因是“读得少”。没有足够的输入,“谈笑风生”也就没希望了。
如何为“谈笑风生”做准备
所以,如果大家真的想做到和外国人谈笑风生,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阅读英文报纸杂志。为什么读的是报纸杂志而不是原著小说呢?首先,原著小说篇幅长,能坚持大量阅读的人较少。其次,从功利角度来说,从原著中获得谈资的效率不高。反观报纸杂志,每一期报纸杂志里都有各种各样的话题板块,你一定可以从中挑选出最感兴趣的那几个进行着重阅读。
阅读的过程中,你要学习文章中的表达方式。如果你对电影感兴趣,那就要学习国外的作者如何评价导演、演员、剧本、画面、特效等相关内容;如果你对音乐感兴趣,可以学习作者如何评价歌手、歌词、旋律、和声、乐器等等;如果你对足球感兴趣,可以看看作者如何评价球员、比赛、裁判、射门、配合、跑位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你就可以积累大量与你感兴趣的话题相关的表达,慢慢地你就可以用英文表达你的观点和想法了。
在与外国朋友进行交流之前,我们先要能做到流畅地自说自话。以电影为例,每看完一部电影,你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影评人,用英文发表你对该电影的看法。如果一开始没法连贯地说,那就先把你的观点写下来。我之前说过,我们说不出有深度的内容,是因为储备不足。一旦你写的多了,储备自然也就随之增加。总有一天,你会在看完某部电影之后,轻松地对电影做出英文评价。这就是你可以放飞自我与外国人谈笑风生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