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当代艺术交易量有望超京沪

  • 来源:艺术商业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07 17:24

遍布年轻中产的艺术荒岛

2015 年,艺术深圳定位为当代艺术博览会。在这之前,深圳是一个全面缺乏当代艺术的城市,没有艺术院校,从画廊、藏家到艺术家,都没有相应的条件去支撑一个庞大的博览会。这也是艺术深圳三年来都将自己定位成“小而精”的原因。

条件的缺乏并不代表没有市场,而是代表了巨大的潜力。有个“在热带小岛卖鞋”的经典案例:日本有两家鞋厂的推销员来到热带小岛推销鞋子。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没见过鞋子。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很失望,认为这个岛没有市场立马回国 ;而另一个推销员兴奋至极,住了下来,以先送鞋培养消费习惯,之后迅速将鞋销售一空的策略收获市场。几年前的深圳与当代艺术,就如同这个小岛与销售员的鞋子。崭新的深圳多少显得有些空阔,急需文化内容的填充。

深圳的 GDP 位居全国第四,而因为人口太少,这里的人均 GDP 却位居全国第一。同时深圳是目前中国四个一线城市中,唯一没有进入老龄化的城市。20 世纪 90 年代末,深圳的平均人口年龄只有 27 岁 ;根据 2013 年的统计,深圳的人口平均年龄为 33.6 岁。年轻的消费主力并没有过多传统理念的束缚,对新的事物更具备学习能力。

与习惯消费岭南画派的广州和消费浙派艺术的杭州不同,都是中产阶级人群丰富的城市,深圳并没有购买传统艺术品的消费习惯。

什么人在买当代艺术

尽管深圳有着众多富裕人群,而这个城市的居民终归是忙碌的,他们有那么多时间去关注艺术吗?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可以说是“艺术深圳”的赢家,2017 年不仅再次参加“艺术深圳”,并且上半年在深圳开设了分支机构,并迅速积累起数量可观的藏家。馆长夏季风对深圳买家的认识来自之前所参加的艺术品鉴赏投资班,这个班有一半的学员来自深圳。一方面代表了深圳买家对于当代艺术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他们购买的理性 — 通过学习,而不是来自冲动。

邓程枫就是这个艺术品鉴赏投资班中的一员,他在“艺术深圳”也有所收获。深圳的买家很多不是凭空而来,邓程枫是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之后从事服装品牌提供品牌策划工作,一直没有离开过艺术的环境。

香港芳草地画廊第二次参加“艺术深圳”,所带来的毛栗子的油画和赵无极的版画作品较受欢迎。与参加香港博览会和香港本土经营感受不同,画廊经理方恒讲到在香港参加博览会,买家来自世界各地,并没有香港本地买家,且很多人都会再次购买同一个艺术家的作品 ;深圳不一样,在这里很难遇到回头客,而且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很好销售。香港芳草地本身专注于亚洲与国际抽象艺术,也将在 2018 年重点发展中国抽象艺术。抽象,是“艺术深圳”所展出的作品中涵盖范围最大的艺术形式。

消费升级,深圳喜欢什么艺术形式?

深圳对没有太多名头的年轻艺术家以及抽象艺术的认可度远高于其他城市,这与深圳本土买家的年轻化有很大关系。伍拾伍号院子主人刘山认为深圳的买家思想更加健康与良性,他们的购买行为更多是消费升级,而不是收藏投资。北京买家不少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收藏体系,有固定的喜好作为投资方向,不容易接触新的、收藏体系之外的作品。

很多深圳买家在短短 3 年中,经历了把家里墙上挂的婚纱照换成大芬村的山寨艺术品再换成原创艺术品的过程。

除了消费型行为,深圳的藏家圈子也在形成。正在建构收藏圈子的杨锋是深圳藏家的典型代表,经过近 7 年的学习和购藏,他已经在深圳开了两家非营利艺术机构,其中抽象艺术家梁铨各时期的作品他都有收藏。从事金融行业的杨锋用了小半年的时间思考什么是好的作品,什么是好的收藏。他的收藏中抽象、观念、极简艺术和录像占了绝大多数。

2017 年艺术深圳,展出梁铨作品的画廊超过 3 家,除了梁铨,周力、严善錞也是多家画廊的热门艺术家人选,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还被作为海报在深圳地铁推广。梁铨、周力、严善錞都是后来定居深圳,虽然他们的作品夹杂了很多故乡情感的内容,但是对于有着“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来说,他们就是深圳本土艺术家的代表。对本土艺术家的推广成为这个城市文化建设的一部分,通过深圳本土艺术家认识并带动本土藏家,是画廊主们踏足深圳市场的有力保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