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叫张定林,虚岁 75,是河南省内乡县余关镇子育村人。
前些天北京开十九大,村里 11 户住上新居的贫困户都到俺家看电视直播,大家一边看一边鼓掌。有的说,这个“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好,放心了 ;有的说,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不村里人都走光了,这可真是大好消息 ;有的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标准,这说到咱们心坎里了。
三个多小时的报告俺们一直看完,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俺心里特别高兴。“确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俺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总书记没忘记俺们。以前日子难,这几年可是得了精准扶贫的好处了。
俺也住上了新房子
俺们这个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有 15 个村民小组,共 484 户 1784 人。岱军河夹村环绕,过去你要想出村,面前有 12 里山路 7 个陡坡,村民们卖粮食难,来收粮食的总是压低价,可买东西贵,豆腐都能盘成肉价来。
20 年前,俺唯一的闺女产后大出血,死在抬下山的路上。白发人送黑发人,一条路造成阴阳两隔,这成了俺心里一辈子的伤痛。闺女没了,没过多久上门女婿也走了。俺看着老伴怀里刚出生不久的外孙女,一夜愁白了头。那些年,俺就跟个木头人一样,常常挎着箩头上山拾柴火,又挎着空箩头下来,要不就是呆坐在田埂上叹气、抹眼泪。
俺家半坡上的 3 间土坯房,是 1971 年借遍全村才盖起来的,一住就是 45 年。最熬煎的就是下雨天,外面不断线,里面扯成串,锅碗瓢盆都摆严。遇上连日阴雨,晚上睡觉都点着灯,衣裳不敢脱,睁眼等天明,生怕雨大把房子闷塌了。
精准扶贫后,市委组织部的朱炳海部长和俺家结对帮扶,常常来看俺老两口。他跟俺讲精准扶贫的政策,像俺家这种条件,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2016 年的时候,眼瞅着搬迁安置区——幸福广场上的新房一天天建起来,俺这心里是越来越亮堂,常跟老伴周姣子念叨 :“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子,再也不受那漏雨怕房塌的苦。”
靠自己脱贫,不拖村里后腿
“政府都帮到这份上了,俺也不能躺着不动啊。只要还能干动活,就不会歇着,靠自己一双手饿不着。”俺跟帮扶人朱部长提议想找个活干,由于岁数大,村支书王建伟给俺做担保,到扶贫车间里当保洁员。每天早上 8 点,俺就去扶贫车间里忙活,这扫扫那抹抹,看着一尘不染的车间,满脸是汗也开心。俺们村的“穷根”,就在村口那条陡坡路上。路难行,山货就卖不出去,城里人不愿意来,产业也就没法搞。
驻村工作队到村以后,第一件大事就瞄准了修路。2016 年 9 月初,10 公里的通村生产路,全部成了柏油路,出来进去方便多了。路通了,村里顺势招进了企业,流转荒坡地上建起了万亩核桃基地。
自来水也通了,村民们再也不用去担水了;入驻了仙鹤纸业的“扶贫车间”,家门口就能务工了 ;建起了养牛合作社,拓展增收渠道 ;出了门,就是文化大院……俺们子育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原来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一跃成为脱贫明星村。
忘不了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干部。去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上门服务,为俺落实了包括低保在内的 7 项扶贫政策。4.5 亩荒坡地,一年土地流转费 585 元;光伏扶贫,一年 3000 元 ;加入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每年分红3200 元;在扶贫车间打扫卫生,每月得工资 1200 元,掰指头算算一年收入能超 2 万块。俺活了大半辈子,不仅圆了新居梦,还能在家门口上班,按月领工资,这日子咋能过不美?
2016 年 9 月 26 日,是俺家搬新居、领工资双喜临门的好日子。看着前来祝贺的驻村工作队和县乡领导,俺是眉头舒展乐开了花,老伴直说 :“过了大半辈子都没见你笑恁开心。”俺现在是啥都不信,就信共产党。
今年 7 月份,俺主动提出退出低保,让更需要的人享受。外孙女外出打工,就剩俺们老两口,钱足够花,不能再伸手问国家要。
那天下午看完十九大,我们 11 户住上新居的贫困户坐在一起拉呱,心里很踏实。俺说 :“现在咱们已经住上了新房子,有了新工作,十九大又给老百姓定了这么多好政策,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真是走路干活都觉得轻松多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