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作为新能源汽车心脏的动力电池也进入高速发展期。
面对新能源汽车核心配件电池,车企也纷纷开始布局,有的自建电池工厂,有的和电池巨头合资建厂。到底哪一种才是王道呢?
车企选择自建电池厂队伍庞大,戴姆勒、特斯拉、大众、宝马、通用、吉利等车企都选择自建电池厂。队伍成员大都是跨国巨头,吉利身处其间也毫不突兀,近些年吉利风头正劲,无论是在国际化并购,推出领克品牌向上,还是新能源汽车方面,都是全面开花。
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不仅资金雄厚,而且有着深厚的技术储备,典型的“高富帅”。因为动力电池完全是另外一个领域,对车企来说,必须要有深厚的研发水平作为基础,而且从规划到建厂再到使用盈利,是一件耗费时间的事情,背后必须要有大量资金作为储备,所以非大型车企不可为。
巨大的投入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配件,电池成本通常会占到整车成本的50%,特斯拉最低也在25%左右,一旦车企自建电池工厂成功以后,在降低新能源汽车成本方面可以获得巨大的突破,车企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与电池企业合资建立电池厂是国内汽车普遍选择的做法,其中既有上汽、北汽这样的“国家队”,还有力帆、华泰这样比较边缘、非主流的企业。
合资建立工厂也是车企自建工厂中的一种做法,这其实是早就存在的做法。
比如前段时间上汽牵手宁德时代,两家龙头企业牵手,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其实早在2010年,上汽集团就与A123联合成立捷新动力电池系统公司。
当如今宁德时代也是中国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上汽又和宁德时代联姻。而且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势头愈猛,上汽和宁德时代的合作也更加深入,不仅在电池系统领域合作,还延伸到了电池。
当然,在车企选择电池企业的同时,电池企业也在选择车企,ATL的全资子公司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NVT)早在2009年就和北汽集团合作。电池行业的现状是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车企与电池行业合资的风险也在这里,比如车企会面临电池产能不足、电池核心技术没有自己掌握等风险。
总之,对于核心零部件,车企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最佳。如果既有钱,又有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那就自建电池工厂;有钱但是欠缺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那就买买买,去合资建厂或者兼并电池企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