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会展经济进入百家争鸣时期

  • 来源:中外会展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12 17:20

时至年底,会展业又进入了淡季,但是从近来各地关于会展业的总结数据来看,各地会展经济空前活跃,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似乎预示着会展业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2017 年 11 月底,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2020 年在全省打造 20 个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带动力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展会,培育 60 个以上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中型专业展会,力度之大可谓雄心勃勃。而这并不是 2017年第一个从省域角度对会展业进行规划的省份。2017 年 7 月份,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和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发布该省份会展业“十三五”规划,而据笔者所知,山西省商务厅也于 2017 年下半年开始制定山西省会展业“十三五”规划。这些反应了会展业发展正从城市单打独斗向省域协调统筹发展迈进。同时,也说明会展产业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引起了更多地方和更高层面的重视。而就发展成果而言,一些省份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比如海南省,今年前三季度会展业收入 119.1 亿元,同比增长 13.8% ;实现税收 7483.91 万元,增长 157.4%。海南会展业呈现出办会数量多、市场主体成长快、会展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会展与旅游结合愈发紧密等特点,会展经济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又比如位于西北的宁夏——“5 年来,宁夏平均每年举办近 50 个大型展览,展出面积达 80 万平方米,参展企业 5 万多家,年销售收入约 2 亿元。”在 2017 年 12 月举行的“一带一路”2017 中国宁夏(银川)国际会展经济论坛上,宁夏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会长邢寿宁表示,宁夏会展业迎来了春天。从中部的河南到西北的宁夏,再到西南的四川、云南,省域会展经济向中西部拓展的趋势日渐明显。

除了省域会展经济日趋活跃,三四线城市发展会展的热情也逐渐高涨,更多的新面孔出现在业内的视野中。一些三四线城市乃至一些区域(市辖区)都凭借着近些年的积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如临沂,根据该市商务局 2017 年底印发的《2018 年临沂市会展活动计划》,明年临沂市计划举办会展活动 163 项,其中展览活动 107 项,论坛、节庆活动 56 项,这对于一个四线城市来说不能不说成绩突出。除此之外,一些县域的表现也很突出。比如山东昌乐县,数据显示,该县截至 2017 年底全县举办节庆会展 42 次,接待游客人数 150.78 万人次,同比增长 51.3% ;拉动消费 8092.5 万元,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国县域会展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莫过于江浙一带,余姚、义乌、昆山等县域会展的典型代表皆出自这一地区,而昌乐的数据表明,县域会展经济正在向更广泛的范围扩散。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新场馆不断兴建,一些城市的市辖区得益于新展馆的建设,会展经济发展迅速。区级政府的发展主动性和参与度显著提高成为会展经济的又一趋势,如北京怀柔区、上海青浦区、成都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所在的青浦区徐泾地区为例,随着国家会展中心的投入运营,该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数据显示 2017 年上半年徐泾完成税收 9.07 亿元,同比增长 46.5%,预计全年产税将达到 18 亿元。2017 年 12 月中旬,浙江绍兴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完成了首个海外自办展项目——2017 缅甸国际纺织品展,这是区级会展经济的重大进步。

当然,目前会展业发展的主力仍然是一二线城市,尤其是一些省会城市如成都、郑州、长沙、南京、杭州、沈阳等。这些二线城市基础好、体量大,加之近年来政府重视、大力扶持,不仅是所在省会展经济的主力军,更是全国会展的中坚力量。这些城市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近年来都有新场馆落成或者正在规划建设新展馆,比如成都的西部博览城、长沙的新国际会展中心、沈阳的新世界博览馆、杭州的国际博览中心都是近两年开业的新展馆,而郑州也在规划新的超大型展馆 ;新展馆的建设一方面反映了当地政府发展会展业的决心,同时新场馆的落成又反过来鞭策当地政府加大对会展业投入和支持力度,因而这些城市的活跃度进一步提高。加之近年来 APEC 峰会、G20 峰会、上合组织峰会以及金砖国家会议等国际大会在二线城市举办后的引领示范效应,各地政府看到了这里的机遇,发展主动性大大提高,发展成效十分明显。

根据统计,长沙四大展馆 2017 年全年举办展览超过 210 个,实现展览面积 220 万平方米,观众人数达到 600 万人次,成交金额超过 550 亿元。根据郑州市会展办发布的数据,上半年郑州共举办展览117 个,较去年同期 ( 下同 ) 增长 8.3% ;展览面积 140.24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3.5%。其中,3 万平方米以上展会 10 个,展览面积 57.49 万平方米 ; 国家级流动展会 4 个,展览面积 6.1 万平方米 ;新创办展会 4 个,展览面积 2.9 万平方米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两个专业展馆的展览出租率分别达到 40%、38%,在全国居较高水平。据成都市博览局的数据,2017 年 1-10 月成都共举办重大会展活动超过 500 个,其中国际性会展活动超过 108 个,展览总面积超过 310 万平方米,会展业总收入超过800 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11.8%。

二线城市势头强劲,省域会展跃跃欲试,三四线初露峥嵘,这是当前地方会展经济的基本面貌。在多地多城争相发展会展业的情况下,未来竞争的主战场仍然是二线城市这一块,因为这些城市基础条件好、交通便利、经济总量大、消费需求旺盛、经贸活动频繁,是会展活动天然的温床。但是三四线城市和县域地区的加入,以及省级政府戏份的增加,未来的省域协调发展将是行业应该着重关注的方面。

目前,无论是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还是中西部省份,会展主力一般都集中在省会城市或个别中心城市,这是会展活动的规律决定的。但是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符合会展发展条件的三四线城市会越来越多,再加上省级政府参与的深入,从省域规划的角度,势必要照顾一下除省会城市之外的其他地市,形成一主多辅的发展格局。比如四川除了成都的大量展会,绵阳科博会在全国也享有盛名 ;河南除了郑州的品牌项目之外,漯河的食品博览会、南阳的玉文化博览会以及洛阳的机器人智能装备展也都是省里重点支持的项目。

当然,对于很多西部省份来说,均衡发展几乎不可能,很多地市连专业的会展设施都没有,要发展会展业难度不小。但是随着大会展概念的普及,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仍能找到适合的定位。比如贵州、云南等地一些发展落后、地处偏远但是具有文化资源(少数民族特色)和旅游资源的县市区就可以创办相关的节庆和奖励旅游活动。总之,未来的会展格局将不再局限于发达城市,会有更多的中小城市加入会展业的行列,而这也有利于全国会展经济的繁荣和多样化发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