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鑫:只要拿起相机,就有挥霍不完的能量

  • 来源:旅游新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19 17:04

Q:您是怎么喜欢上摄影的,摄影路上十几年,会觉得辛苦吗?是如何保持创作激情的?

A:最早接触摄影是在外地上学的时候,当时寝室里面一个同学有一台国产的胶片相机。具体什么牌子不记得了,反正在当时是个很宝贝的东西。我们出去郊游的时候或者活动的时候同学会把相机带着。然后呢,那个相机就在大家手中互相传,大家都愿意试一试,拍一下。当时就觉得这个机器性的东西,特别的迷人。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对相机非常着迷,就这么迷上了摄影。

就像一个广告片里面说的一样,摄影已经成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是上班族,有自己的工作,摄影是我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从不会觉得有什么辛苦,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值得。我玩摄影玩了十几年,对摄影的热情始终没有消减,因为我还有很多的地方想去探索,很多风格都想尝试。随着这几年我对摄影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甚至觉得我对摄影的热情和喜好,比几年前甚至十年前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Q:您在朋友圈有说过,摄影有时候需要严肃一点,能阐述一下吗?

A:主要分两个方面讲。前期拍摄要严肃,不能说因为现在后期软件特别厉害,所以前期拍摄对曝光呀构图呀都不怎么讲究,觉得什么东西都可以后期来补救。如果出发点不严谨,在拍摄前期没有思考,不做好这些基础工作,很难拍出一张好照片。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个就是在后期处理上面需要严肃认真一点。虽然不可能实现完美啊,但还是要有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这种精神。比方说在细节处理上面、在色调影调的处理上面一定要多斟酌多思考。处理好照片之后,给自己一点时间,回过头来再看一看照片的后期处理到底得不得当,是不是过一段时间之后,看法不一样了。我觉得在照片的后期处理上面要更追求完美,对细节的要求和把握要更高一点。

Q:您镜头下的徽州充满了画意美,风光作品大气雄浑,徽州的文化对您的审美有直接的影响吗?

A:来过徽州的人都知道,徽州地区多山少水,徽州的风光不同于我国西部风光和北美风光,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大场景少,不算惊艳但韵味十足的小景致多。徽州的山水,很多时候是要与徽派民居、桥梁、亭台甚至人文相结合后才更有意境的,天地人和,这些因素只有在徽州这个地方才能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最后形成的,就是最标准的中国古典风景。客观的说,这种古典的风景对我摄影风格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在徽州行摄,你不自觉地就会改变教条的风光摄影思路,一方面是受客观环境逼迫,一方面更是传统文化对你不自觉的唤醒。很多时候,我在拍摄徽州风光时是借鉴融贯了一些中国山水画技巧的,有时我会刻意通过画意摄影的手法,来表现徽州这种中式风景的神韵。比如远处的山腰上有云雾缭绕着村庄,犹如仙境,这时候就果断用中长焦镜头拉近主题,然后适当变换角度,在取景框内寻找一些相对低矮的山峦或者树木作为前景凸显画面的层次。如果这时候还一味的在脚下寻找近前景然后还要表现它的细节,那远处的主题肯定会一定程度的被削弱分散。北宋李成的《画山水诀》中,开篇就写道“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意思是首先就要分清画中所要表达元素的主次,并依次决定远近位置。文中还有一句,“烘染过度则不接,辟绰繁细则失神。”大体也是说如果在画中物无巨细都要淋漓尽致丝毫必现,整个画面就会失了神韵。虽然说绘画有别于摄影,但在构图和立意上有些说法还是可以贯通借鉴的。

Q:能请您分享一下您最有趣的拍摄经历吧!

A:我是特别喜欢旅行、特别喜欢摄影的人,很多年前的旅行和拍摄我都记得很清楚,我想分享我觉得最有趣的一次拍摄经历。

那一次是在北京。大概是下午三四点钟,我在圆明园里面逛,逛到大水法那儿,建筑的残垣断壁给我一种特别的感觉,当时脑子就在构思以大水法为前景拍摄星空,圆明园的星空啊,是不是会特别带感,特别能够体现历史沧桑的感觉。后来我就找了树林里有椅子的地方坐着等天黑。等到晚上九点多钟的时候,我才从树林摸出来。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最后跳进了一个坑里仰拍。市区里光污染太过强烈,明明满天的星星却难以尽显,拍了几张感觉都不理想。四下无人,水渠四周漆黑恐怖,在坑里也看不到远处的情况,慌慌张张拍了几张赶紧撤退,门是已经关了,我不敢声张,翻栏杆逃出,跑到人行道才松了口气,才发现已经满头大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