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筑牢脱贫精神之堤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26 16:22

近年来,齐鲁儿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撑作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既富口袋 , 又富脑袋 , 因地因人找路子。2016年山东省有 95.43 万人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脱贫,占脱贫总人数的 63.12%。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再次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指引。未来,山东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继续实施精神扶贫,推进脱贫攻坚。

精神领航

“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蒙阴县 72 岁的贫困群众徐美凤说,“我们的父辈曾经踊跃拥军支前,现在让我吃喝全靠政府,这不是打我的脸吗?”按照政策,徐美凤可以享受低保,但老人不愿坐享其成。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她以“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养殖长毛兔,实现“光荣脱贫”,成为 2016 年临沂市摘掉贫困帽子的29万户贫困户之一。

蒙山巍巍,沂河汤汤。血与火熔炼铸就的红色精神,在齐鲁大地血脉相传、历久弥新,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徐美凤只是齐鲁儿女在沂蒙精神指引下,“宁肯苦干、决不苦熬”,自强自立、主动脱贫的代表之一。“人穷志不能短”“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不仅是刷在了墙上 , 也印在了贫困群众心里。

地处泰山脚下的岱岳区大陡山村松柏簇拥、瓜果飘香,这是 2016 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苏庆亮带领村民一点一点干出来的。现任村支部书记的苏庆恺说: “苏书记虽然走了,但我们将秉承他的遗愿,传承他的精神,继续把大陡山村建设得更好。”在山东脱贫攻坚进程中,像苏庆亮这样的典型涌现了许多,老一辈的朱彦夫、杨国忠、刘嘉坤,新时代的陈明利、李玉如、刘昌法……他们都长期扎根基层,用行动书写坚守,用生命诠释誓言,矢志不渝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们的事迹成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人们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铿锵前进。

山东各地通过干部上门讲、组织群众外出看、编创作品巡回演出等形式,把党的声音传递到基层、送到千家万户。先后组织贫困群众外出参观 9.2 万人次、主题宣讲 10 万多人次,编创扶贫题材影视作品 1000多件,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为脱贫攻坚战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精神给养”。

文化滋养

只有筑牢精神之堤,才能守好物质之财。在淄博市桓台县华沟村的“四德榜”上,奉养老人的柴米油盐、尊老爱幼的点滴小事、日常里的助人为乐,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而在日照市桑园镇大库沟村 ,81 岁的王桂英老人从 2016 年开始 , 除每月享有100 元政府养老金外 , 还能领到 110 元的“孝德基金”。近年来,山东倡树孝善养老家风,积极探索构建“子女尽责、集体担责、社会分责、政府负责”的孝善养老扶贫新格局,全省农村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 9 万多个,建立各类孝善基金 12841 个,募集资金 2.53 亿元,惠及老年人 62.35 万人。

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一直注重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重塑乡村文明新风,弘扬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通过村规民约立规矩、红白喜事定标准,为群众“人情账本”减负,防止因婚因丧致贫返贫。先后在全省成立红白理事会 8.6 万多个,建立“喜丧大院” “村民礼堂”等红白事办理场所 5756 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为山东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充足养分,激发起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力量。

产业造血

山东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内力与外力相结合,让群众能干活、有尊严,不论男女、不分年龄,凡是能干活的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干活顾家两不误。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能人等 , 通过就业带动、股份合作、结对帮扶等,把贫困群众纳入产业链条,搭上“致富快车”。目前已实施 3 万多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110 万贫困人口共同发展,2017 年组织实施 5609 个产业扶贫项目,总投资 35.02亿元。

聊城市东阿县将养驴扶贫作为突破点,由政府和企业合力出资建立扶贫养驴场和合作社,采取提供零工岗位或者代养入股的形式,帮助贫困户脱贫 ;鄄城县建设“扶贫车间”的做法,被纳入中央政治局第 39 次集体学习 12 个典型案例之一。全省建成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扶贫车间”5771 处,吸纳以贫困老人和留守妇女为主的贫困人口 9.8 万多人就业 ;莱芜市把扶贫车间往户里延伸,实施“菜单式”庭院扶贫,利用闲置院落和房前屋后发展“种养加”项目,贫困户年均增收 5000 元。

山东省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激发内生动力的根本,着力强化素质提升,增强“造血”功能,围绕种养加产业和家庭服务业,举办农家乐、柳编、家政服务等专题培训,开展“技能培训田间课堂”“培训大篷车下乡”“庄户学院”等短期培训,组织技术专家、致富能手等,深入村镇车间、田间地头,讲授经验、现场教学。2016 年全省各级免费实用技能培训贫困人口48 万人次,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 6300 多期、培训 1.6万人次,组织科技人员下乡 5.5 万人次。

“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山东省委副秘书长兼省扶贫办主任、省委农工办主任时培伟说,“我们将秉持‘精神物质双脱贫’理念,激发内生动力,蹄疾步稳地推进脱贫攻坚,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