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老有所医”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老有所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4-10 10:27
“医养结合”难题的核心和实质来自于国内门诊机构的羸弱,使得失能、半失能老人难以方便地获得门诊服务和上门服务。因此,医养结合的痛点在“医”不在“养”,不能也无法避开医疗服务体制问题谈医养结合,否则等于回避了关键性问题。
90岁的老人刘文患有高血压,还在5年前突发过一次脑梗。小儿子一家一直照料着刘文老人的生活起居,虽然老人活动如常,生活也能自理,但是经常跑医院也确实让已过60岁的小儿子胡松西感到身心俱疲。
“我被学校返聘,每年都要带几个硕士,工作特别忙,老伴还常年在深圳帮女儿带孩子。”胡松西觉得很累,每次带老人去趟医院就跟“打仗”一样,早早爬起来去医院排队挂号,往往等两个小时以上才能看上病,如果做检查就更麻烦了,缴费排队、预约排队,检查也排队,楼上楼下的跑,着实让也步入老年的胡松西吃不消。“看一个科室还好,上次又挂神内又挂眼科,真是折腾坏了。”
据联合国测算,到本世纪中期,中国超过60岁的老人将有近5亿人,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的总数。2015年6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调查显示,当前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成员和自己,超过1/4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没有得到相应的照料。身体病痛多、生活难自理、生病时无人照顾,是老年人面对的最大的三个困难,而医疗则是老年人养老最强烈的需求。
“银发浪潮”之下的隐忧
胡松西现在最大的担忧是,自己也步入老年了,体能和精力明显大不如前,而且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查出了前列腺增生,“我现在就开始为我女儿担心了,她以后一个人如何照顾这么多老人,带每个人去一次医院都会是挺大的挑战”。
事实上,胡松西的经历折射出了医养结合市场的错位与困境,供给与需求出现了严重缺口。人进入老年期后,身体的组织器官不断老化,应变能力降低,抵抗力逐步减弱,急慢性损伤及后遗症也随之增多,同时还可能患有冠心病、脑中风、肺心病、血栓性脉管炎等多种疾病。2016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了76.5岁。人均寿命的延长,也让老年人的医护需求迅速上升。2016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公布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显示,中国老年人口低龄老龄化特征逐渐显现,超过75%的老年人自报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10.54%的老年人为轻度和中度失能;23.8%的老年人存在明显认知衰退的问题。但是,在我国医疗资源本就紧缺的现状下,“看病难”早就是大问题了,对于多病体弱的老年人而言,他们对于这个问题的体会则更为深刻。
正因如此,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郭恒鹏曾撰文指出,“医养结合”难题的核心和实质来自于国内门诊机构的羸弱,使得失能、半失能老人难以方便地获得门诊服务和上门服务。所以说医养结合的痛点在“医”不在“养”,不能也无法避开医疗服务体制问题谈医养结合,否则等于回避了医养结合问题。简言之,不谈医疗服务体系,医养结合根本无从谈起。
“医养结合”模式初探
老龄化社会,固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压力,但是“硬币的另一面”则是,老龄服务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不可估量。老龄服务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人力资源,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医疗、护理、老年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技能,等等。
既然是社会问题,那么发展老龄服务需要动员全民全社会的力量。要把老龄服务带来的可能机遇转变为现实机遇,仅仅依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部门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可能的,必须举全社会之力,发挥三大部门各自的作用。
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通过医疗与养老结合,促进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医”指的是传统的医疗服务,包括体检、疾病诊治、护理以及疾病康复等服务;而“养”包括生活照护、精神心理、文化活动和养生理疗服务等。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大致呈现出三种基本模式,即结合社会资源搭建医疗支持体系、养老单位自建医疗机构以及医疗机构主导建立养老院。
所谓社会资源搭建医疗支持体系,通常以养老社区为依托,依靠社会医疗资源对于社区中的老年人进行慢病以及健康管理工作。2016年5月20日,国内首家会员制养老社区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发布了“医养结合”及会员制“走读式养老”新项目。上海亲和源推出康桥爱养之家项目,是将医疗和颐养深度融合、智能化管理升级的高端产品服务2.0版本,以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为代表的服务体系为会员提供完善的日常生活照料、健康和愉悦身心的管理。而初具规模的亲和源老年专科医院为会员提供专业的高端养老医疗服务,包括家庭医生、慢病管理、康复理疗、心理慰藉,等等。
“我先生是一名公立医院的骨科医生,他经常感叹,那些老年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需要跑好几个科室,非常辛苦,而且不便。他建议我在设计医院业务时,可以为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提供整合式服务,让患者减少奔波之苦。”北京光熙康复医院院长杨立春说道。
由万科和北控联合运营的光熙康复医院,是一家二级综合性康复医院,被批准设置床位100张,并与紧邻的怡园光熙长者公寓组成了一个整体的医养结合中心。对此,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刘肖表示:“光熙康复医院将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养老服务能力链条,从整合医学角度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疾病,为老人提供切实可行的诊疗服务。”
提到盆底康复,恐怕很多人的认知仍停留在少数女性身上,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盆底问题。以女性为例,已婚已育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超过40%,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尿失禁等问题就更为普遍了。盆底功能障碍虽然不直接威胁生命,但潜在危害巨大,很多患者因为害怕咳嗽、打喷嚏时找不到厕所而不愿外出、参加社交活动,等等。
据杨立春介绍,光熙康复医院倡导整合医学的理念,第一阶段主打盆底康复,以妇科、泌尿科、消化科、肛肠科为主导,以中医、运动、心理、营养为辅助,从八大学科角度对盆底障碍患者提供综合康复方案。
在医院主导建立养老院或养老病房方面,青岛可谓是其中的“排头兵”。曾在2015年12月,全国医养结合工作会就在青岛召开,由此“青岛模式”亮相全国。在青岛市南区人民医院六楼,设有一个特殊病区,这里就是专护一病区。2011年7月,医院被青岛市正式确定为全市首家医疗专护试点病房,实行医养结合的新型医疗护理、养老模式。“在这里,老人生病了医院医生可以来为老人诊治,平常时间则由护士来做生活护理和医疗护理,老人住在这里和家里一样。”该病区主任管春燕介绍。
专护病房的成立,吸引了不少有需求的老年人。目前,青岛市南区人民医院的专护病房已经收治92位老人,这些老人平均年龄在80岁左右,其中年龄最大的老人已经100岁。
专护病房还在很大程度上配合了分级诊疗,尤其是对于这些疾病缠身的老年人,长期在大医院病房住院,进行常规的诊治,却占据了有限床位。而专护病房既分流了住院老人,也让二级医院的临床医疗资源得到优化利用,原本空闲的病床现在已经住得满满当当;不仅解决了长期卧床老人的就医难问题,还大大节省社保基金。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尤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