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夕志愿者竟是一群“老干部”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晨夕法律服务中心,志愿者,老干部
  • 发布时间:2018-04-24 14:07

  “我下公共汽车摔倒,公交公司不给我报销医疗费,气得我急火攻心、耳朵失聪。我要打官司索赔20万元……”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晨夕法律服务中心进行咨询。

  “您的医疗诊断和检查单据上怎么写的?”志愿者提出疑问。“我没做检查。”老人噤声。老人不知道,眼前这位和蔼的志愿者夏振发,退休前是最高检监察局局长。

  “通过陈述,我觉得她所乘坐的公交车完全按照行车规定和安全要求操作,没有责任。她在没有任何医疗诊断、只有检查费用单据的情况下讨要医疗费用并躺在公交总站一个多星期,严重干扰了公交总站的工作。巨额索赔更是没有有效医疗诊断和证据,实为无理取闹。”夏振发对记者说。

  经过耐心分析,夏振发明确指出老人的诉求于法无据,不要再坚持己见,建议她通过街道组织和公交公司交涉,母女俩听了意见,表示会考虑,然后离去。

  如今,作为晨夕法律服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夏振发的志愿服务时间已达到454小时。据晨夕工作人员孙晓焕介绍,晨夕现有志愿者共计224名,其中执业律师志愿者102名,来自最高检、最高法、公安部等退休干部志愿者52名,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大学生志愿者等70名。几年来,晨夕志愿者共计值班1441天,志愿服务2.38万小时,接待前来咨询和访问的群众3700余人次。

  晨夕的起源要追溯到2012年12月。当时,北京市九洲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克强带领李娟、张丑俊几位律师在大栅栏社区内发起成立了晨夕法律服务中心,免费开展法律援助、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纠纷等公益活动。为了让这个公益性组织得到更多志愿者的支持,志愿者、最高检机关党委原常务副书记王开洞想到了昔日的老同事们,“他们懂法律、社会责任感强,有继续发挥余热的强烈愿望”,老同事们听了王开洞的想法,一拍即合,很快组成了志愿法律服务团队。

  “这些志愿者法律功底深厚,工作经验丰富,不少都是70岁以上的高龄,年龄最大的已有84岁。”孙晓焕向记者介绍,最为可贵的是,他们一年四季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冬,都坚持前来值班,为来访群众说法释法,答疑解难,接谈不厌其烦,使前来咨询的群众深受感动,被称为“胡同里的检察官”“百姓的贴心人”。

  “做咨询应当是情理和法理的结合。不能单从法律上讲,中国是人情社会,我们给出的建议应该在法律基础上融入人情,让问题得到最恰当解决。”志愿者、中国检察官协会原专职副秘书长石京学告诉记者。

  “有位老爷子,老伴去世,2间房,4个儿女,他清楚自己占6成,问我百年之后6成只给其中两儿女行不行?我不能说不行,因为法律规定可以自由处分。但为了避免矛盾,我问他,另外两儿女是否不赡养?不孝顺?”石京学说,“后来才知道,前两个孩子不是他亲生的,是老伴带来的。所以我回答,法律上可以,但是会不会影响你晚年幸福?应当好好考虑。”

  从2013年1月起,北京市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主任王仁根开始担任晨夕法律服务的志愿者。由于夏秋两季居住在延庆,每逢值班日,他或者提前一天从延庆乘坐公交车回京,或者于当日清早乘坐首班车,路上花费3个多小时按时赶到值班点,从来没有丝毫懈怠。

  “其实来的很多老年人是想找个人倾诉,没顾虑、没负担地聊聊天,心里就舒坦很多。”王仁根说,面对老百姓五花八门的问题,他们一方面当场解答,一方面还反映给律师负责后续跟进。退休前虽然从事法律行业,但在处理居民多种矛盾,特别是涉及婚姻继承等具体问题,还是需要经常翻翻法律书籍、请教专业律师。

  说起晨夕,曾来咨询的居民马先生赞不绝口。2016年,马先生赡养多年的老人想在其去世后将房产赠予他,但由于老人儿女尚在,赠予存在困难。后来,在晨夕法律服务中心公益律师的见证下,马先生与其赡养的老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后来,只要晨夕有需要,我都随叫随到。这样的法律服务中心,对老百姓来说太贴心了,能真心实意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马先生说。

  “身为晨夕的志愿者,我感到很自豪。在接待过的很多案子中,同情弱势群体,维护其合法权益,是我们作为志愿者应该积极推动的。”志愿者、最高检刑事执行检察厅原厅长陈振东也有这样的感触。

  志愿者、中国检察官协会原副秘书长田新潮是晨夕的新成员。虽然刚开始值班,感触却很深。“晨夕的意义深远,作用很大。要把晨夕的牌子打出去,扩大影响,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田新潮说。

  文/方圆记者 刘亚 摄影/方圆记者 张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