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4-25 15:30

  全球最富城市排行

  如果以城市居住人群所拥有的财富来排名,最富有的城市会是哪里?市场研究公司New World Wealth最新的报告显示,全球最富有的15座城市一共有价值24万亿美元的财富,这相当于全球财富总和的11%。在统计了居住在各个地区人群所拥有的房地产、现金、股票和企业股份之后,纽约市成为当之无愧的王者,以价值3万亿美元的财富名列榜首。伦敦以2.7万亿美元的财富总额,从上次的第一滑落至第二名。东京则是排名最高的亚洲城市,继续名列第三,2.5万亿美元的财富总额较上次的2.2万亿美元有所增加。“中国军团”表现亮眼,北京和上海分别以2.2万亿美元和2.0万亿美元排在第五和第六名,中国香港也以1.3万亿美元的财富总额继续保持在第8名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财富总额7700亿美元,略微少于排在第15名的巴黎,遗憾地与前15名擦肩而过。此外,报告还特别提到了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杭州。尽管4250亿美元的财富总额距离前15名还有不少的距离,但是从增长速度来看,杭州已经是中国财富增长最快的主要城市了。在整个榜单中,北美共有5座城市上榜,包括纽约、旧金山湾区、洛杉矶、芝加哥和多伦多。亚洲则有东京、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孟买6座城市上榜。欧洲只有3座城市上榜,除了排在第二的伦敦,法兰克福和巴黎分别以9120亿美元和8600亿美元刚刚挤进榜单。城市财富的排名也反映了全球财富的流向。报告指出,过去十年,旧金山、北京、上海、孟买和悉尼是财富增长最快的城市,其中孟买预计将在未来10年继续保持最高速的财富流入速度。

  古人“环保观”

  古人也和现代人一样,对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自古中国就有句老话,叫“千里不唾井”。《周易》上说,为了防止地下污物渗入井内,就用瓦甓修井,叫作“井甃”;《说文解字》上说,为了防止地面污物流入井内,人们便在井口安装木阑,叫作“井榦”。不仅如此,古人食用的井水中还不能有淤泥,所以井要一年一淘洗,一年一清理。《后汉书》中则有夏至日“浚井改水”的记载,也说明古人对水源要求的严格。此外,古人还严禁在道路上乱倒垃圾,违者严惩不贷,绝不会姑息迁就。《汉书·五行志》:“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到了汉代,为了防止道路上尘土扬起,有损人体健康,要求路旁老百姓以水洒道。道路两旁没有住户的,由政府的洒水车进行洒水。《后汉书·张让传》就有这样的记载:“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这也是我国最早的洒水车。

  一刻钟原来是这么算的

  在古代,人们没有计时器,如何计时呢?古人很聪明,他们发现太阳照射有影子,于是就有了日晷这个最早的计时工具,接着就出现了沙漏,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得多,应用也普遍,成为历代计时的重要工具。此外,还有用香和蜡烛来计时的。古人最早使用的计时工具是晷。推断应该是夏商之前,人们开始观察日月并制定历法,并利用日影计时了。使用晷计时,可以精确到几时,甚至几刻。隋唐开始有较为精确的计时工具滴漏、更香等等,在晷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阴雨天、夜间、旅行途中等)作为补充。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时间,俗称十二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但显而易见,这种时间表述太宽泛了,难以精准。于是,古人又发明了“刻”“更”“点”。刻—古人用漏壶计时,铜壶表示时间的箭上,有一个个的刻度,一昼夜共一百刻,一刻合现在的十四分二十四秒多,大致就等于现在的“十五分钟”,因而,人们就把十五分钟称作“一刻钟”了。更,又称鼓—因为夜晚看不清天色,不好辨别时辰,故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夜间击鼓报更,从戌时开始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往下类推。点—铜壶滴漏时,以下漏击点为计,一夜分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一点合现在的二十四分钟,如果说“现在是五更未点了”,天大概就已经快亮了。

  为什么是“上厕所、下厨房”

  中国有五行一说,五行分别对应五个方位。古代厕所建造在北面偏东的位置,厨房要建造在南面偏东。去南方时,习惯说南下,去北方时,习惯说北上。当要去厕所时要去院子的北面,所以说上厕所。当要去厨房时,要去院子的南面,所以说下厨房。

  为什么竖中指是骂人

  在英法百年战争末期,英国弓箭手让法军损失惨重,法军发誓要将英军弓箭手拉弓的中指斩断,但结果法军惨败。在法军撤退时,英军弓箭手纷纷伸出右手中指。这一侮辱性的手势迅速在西方国家“走红”。

  为什么是“不三不四”

  古人称天为一、地为二。所以天地相加为三,三即成为整体的代表,比如:三部曲、三思、三人行等;而对于四则称之为“周全”,亦有称心如意的意思,比如四大金刚、四大家、四书等,所以把“美好事物”之外的、行为不端的人统称为“不三不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