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的北欧车 领克01

  如果说几年前的消费习惯还是合资车占据主流市场,只有囊中羞涩才会考虑国产品牌汽车,那么随着这几年国内厂商的逐渐发力,国产汽车(至少是在B级车以下的市场上)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产汽车再也不是钱包不够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是真真正正做出了不少极具竞争力的产品。吉利汽车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吉利旗下的博瑞博越两兄弟可谓是口碑市场双丰收。仅仅满足于现状显然不是吉利所追求的,因此吉利发布了一个全新的领克品牌,它的任务就是向吉利以前无法触及的中高端市场进行冲击。当然,能否成功还得看产品本身。

  还是先来说说领克这个品牌吧,估计很多人都在想,这领克到底算国产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呢?好在吉利汽车是港股上市企业,因此表面上的消息是完全公开的。从公布的合资协议看,合营公司由浙江吉润、浙江豪情及沃尔沃投资拥有50%、30%和20%的权益。三家公司背后的主体分别是吉利汽车、吉利控股和沃尔沃。因此单纯的从字面去解析,领克确实是合资公司。不过合资品牌这个事情在国内的汽车领域来说一般代表着国外品牌和本土车企的结合,而沃尔沃汽车被吉利收购之后,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品牌的自主性,在很多消费者心里它还是一家瑞典公司。但是,从资本的角度分析,吉利控股收购了沃尔沃100%股份,本质上它就是一家中国公司。即便去年优先股的发行稀释了吉利的股权,不过,这还是改变不了沃尔沃中国企业的内核。所以领克的这个合资,跟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东风本田等等还是有区别的。说个很简单的事例,大陆的中外合资品牌名称,一种像北京奔驰,是地名跟企业名的组合,另一种是奇瑞捷豹路虎这样的企业名的合体。领克之所以不叫做吉利沃尔沃领克,背后总是有原因的。所以在品牌属性上,叫领克合资品牌没问题,但是说成类似一汽大众样的中外合资,这就有歧义了。

  一个全新的品牌怎样才能在如今车型众多的市场上突出重围博得消费者的青睐呢?是靠诚意满满的配置、优秀的驾驶感受还是让人过目不忘的外观造型呢?相信不同的消费者会对此有着不同的答案。领克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自从亮相后其家族化的设计语言就受到了很大的争议,喜欢的爱得要死、不喜欢的恨得要死,那么它究竟为什么会被设计的如此特别呢?作为吉利汽车集团设计高级副总裁,如何设计领克品牌第一款车是摆在Peter Horbury面前最大的困难(此君曾长期担任沃尔沃和福特的设计负责人)。与继任设计总监职务所不同的是,一个全新的品牌完全没有历史,所以摆在设计师面前的其实就是一张白纸。如何在这上面书写,能够令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是最大的挑战。

  成功与否就在于如何理解“印象深刻”这个词。印象深刻不代表过度,如今的一些品牌会依靠较为过度的设计来实现第一眼震撼的效果,可是这样的方式并不会持久,当新鲜感过后,消费者很容易因审美疲劳而导致这种设计过时,这并非领克所需要的。领克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持久的家族化设计,令人印象深刻的同时又不会因用力过度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只用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一百年的发展路程,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懂车,他们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常说的摸起来触感如何之外,现在的消费者对“听起来”如何和“看上去”如何也更为在意。此外,中国消费者对细节也格外的看中,如果一台车拥有突出的细节,会在消费者心中加分不少。

  一个全新的品牌没有历史,所以也就没有需要继承的好的传统,那么就要根据品牌的定位、目标客户群来展开设计。换句话说,领克需要什么样的设计风格,首先需要确定的是这个全新品牌的目标消费者是哪一类人。作为大集团内定位介于沃尔沃和吉利之间的品牌,首先领克的目标人群主要在这两个品牌所覆盖不到的那部分。购买吉利的人群更多是一种刚需状态,购买沃尔沃的则是属于手头富裕却不太愿意走BBA传统路线的人。而购买领克的应该是生活在都市中的那一批年轻人,在事业上小有成就的白领精英。他们走在时尚的前沿,追求比较个性的产品,不愿随波逐流。此外,这类人群还会对最新的前沿科技感兴趣,并且有很高的接受程度。换句话说,就是小有成就又追求流行的80后和90后们。

  设计团队的目标是将领克打造成一个真正由“设计驱动”的品牌,它的设计语言不仅要个性鲜明、风格独特,更要展现全球化的审美与价值观,引发人们的共鸣。为此,设计团队将眼光聚焦于全球化的典型象征——超级都市。在这里随处可见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交织,它们充满对立又相互融合,赋予都市独特的美感。而生活于其中的年轻人群,也同样在对立与矛盾中寻找自身价值,他们外表坚强却内心柔软,忠于自我也依赖群体、渴望亲近的表达又保持安全的距离。设计团队恰如其分地捕捉到了其中精髓,并以独到的笔触将对立的情绪转化为一种审美表达,以自我、尊重、颠覆与深邃四个核心要素呈现出“都市对立美学”设计理念。

  自我:自我是用最具风格的方式展现出与众不同。它既是都市年轻人群的生活态度,也体现在设计语言之中。其中,分体式车头灯设计最具代表性,大灯“隐藏”于前格栅之中, 营造出贯穿式的视觉效果与力量感。标志性的“北极之光”LED日行灯被置于引擎盖上方,既突出了车头部分的视觉重点,又塑造出独一无二的品牌标签。此外,设计语言中还大量运用了“撞色设计”,无论外观与内饰,通过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颠覆性碰撞组合展现自我性格。

  尊重:尊重是让设计与其所在空间形成一种默契。领克设计团队赋予产品极富力量的造型、硬朗的车身线条及具有雕塑质感的曲面,这些“坚强的外表”与都市丛林的现代建筑呼应,又将嘈杂、拥挤、紧张的城市氛围隔绝于车外,与亲近、柔和的内饰环境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人置身于其中感到放松与舒适。与此同时,这样的设计也更加是一种对“安全感缺失”的都市人群心理需求的尊重。

  颠覆:颠覆是用最艺术的方式呈现科技之美。于外,“能量晶体式”尾灯将光源以矩阵式排列,形成一个个红色立方体,不仅成为尾部造型的视觉中心,更增添了整个产品的未来感;于内,设计师颠覆隐藏功能性配置的传统设计思路,将尖端科技配置尽可能地展现于驾乘者眼见,并以艺术化的方式将科技与设计完美融合。

  深邃:深邃是用设计将都市的影子投射于产品之上。它是设计语言所传递给人们的最独特的一种气质。其中,被称作“都市天际”的家族式前脸造型展现了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都市景观中最为“动情”的时刻,贯穿式的前脸和细节丰富的前格栅用最写意的方式勾勒出黄昏或黎明时分都市天际的轮廓,并以此作为领克最独一无二的设计标签。而同样的方式也运用于车内,内饰设计师大量运用灯光代替传统饰条,以明暗变化,营造出大都会特有的神秘气质。

  从领克01概念车亮相柏林,到品牌概念车中国

  首秀,领克产品的惊艳亮相,无不是“都市对立美学”设计理念前瞻性与创新突破的最佳例证。不同于简单的工业设计,领克品牌设计理念以城市为灵感,在对立中诞生,让设计不止于型,更带有了都市人文关怀的温度,展现出一个生而全球的全新品牌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理解了领克01的设计理念,再来看它的外形就很明白设计团队的意思了。总的来说属于没有约束性的但又没有攻击性的张扬。整体风格很像科幻电影里面的设计,有一定的超前性。前脸方正的中网非常有力量感,干净的线条既有规矩又有精神。中网黑色的塑料向两端延伸和熏黑的大灯融为一体,整体视觉效果相当连贯。一般来说侧面线条都以流线型为主,领克01却偏偏以直线条去呼应城市的设计理念,实际看上去虽然少了流畅感却多了一分力量感,用在SUV上视乎更合适。以往国产汽车的门把手都是属于可以将就的地方,接缝粗糙握感不好是常态,好在领克01这里并没有放弃,做得还是挺到位的,既然定位于中高端,总得拿出态度来才对。另外得说一说轮胎,领克01配的是马牌ContiSportContact 5,有了这个神器的加持,无论是抓地力还是胎噪都没啥问题,可能唯一要注意的就是冰雪天气了。

  现在汽车的研发并非是直接聚焦产品这样直接,更为底层的开发平台、架构模式才是决定最终产品调性的基础。具体到领克即将推出的几款产品上,都来自沃尔沃主导,吉利联合开发的CMA模块化平台。这个血缘基础决定了这个东西方的混血儿既懂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在技术层面上还能保证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一致。无论是平台还是架构,他们都是构建未来车型的基础。尤其是模块化开发理念的不断推广,一个平台架构将产生众多车型。因此,对于车企而言,平台架构的开发也是一项耗时久矣的长远棋局。既然提到模块化理念,那么尺寸可变范围自然备受关注。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CMA平台轴距可以在2677mm-2840mm调整,轮距能在1565mm-1601mm范围内改变,当然与其他模块化开发理念类似,CMA也有其需要保持不变的区域。

  单单看数据可能还不形象,那我们用级别形容下CMA平台的尺寸可变性吧。它的已经能够使其担负起从小型车至中型车的全部开发需求,这也就意味着领克与沃尔沃在面对这些细分市场时能够更快推出贴近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前面提到了CMA平台是吉利与沃尔沃团队联合开发的产物,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因为两国道路环境不同,消费者驾驶风格差异从而导致的对开发目标持不同意见的情况。这并非是件坏事儿,换个角度讲,团队中都不同意见可以成为帮助产品更“丰满”,性格更多变的动力。

  虽然同属一个平台架构,但沃尔沃与领克品牌不同,消费人群也不尽相同。因此新车开发结果也并非完全一致。在硬件结构区别不大的情况下,双方团队会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校。这就像顶级大厨烹饪同一道菜肴,虽然材料类似,但是对糖、盐等不同调料的运用以及火候的把握仍然会对菜肴最终的口感产生差异。

  动力总成作为车辆开发中重要的一环,自然是CMA平台研究的重点。根据目前公布的消息看,多次获得沃德十佳发动机大奖的沃尔沃DRIVE-E系列2.0T发动机以及更小排量的1.5T发动机都将出现在CMA平台上。除此以外,未来还将有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纯电类型的产品规划。在沃尔沃和福特分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沃尔沃还是使用的福特发动机,直到DRIVE-E系列发动机的诞生,因此说DRIVE-E系列发动机是沃尔沃的明星产品一点也不过分,这次,沃尔沃将DRIVE-E系列布置到了CMA平台上,让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先期会先上2.0T发动机搭配6AT(两驱)和7速双离合(四驱),未来还有1.5T发动机搭配插电混动系统。

  模块化平台开发模式不仅使得领克在动力总成部分直接与国际接轨,同时在主、被动安全领域,也将直接享受到一直以安全技术著称的沃尔沃带来的领先技术。诸如带行人识别功能的AEB主动制动、驾驶员疲劳提醒、自动远近光灯这些功能都将出现在领克01上。而在被动安全部分,车身结构中有70%以上都采用了高强度钢,在要害部位比如A柱、防撞梁等部位还使用了1600Mpa的超强度钢。此外,领克在安全气囊弹出后会迅速收集信息并发送至后台,后台会第一时间同客户联系并提供帮助。领克01上将要搭载的AEB系统在车辆时速7-40km/h的范围内,发生危险且驾驶员没有制动措施时将会采取刹停动作,在时速40km/h以上时将采取减速动作,减缓事故发生几率。同时,这套系统还具有识别行人功能,该功能可探测到车辆前方80厘米以上的行人,车辆时速25km/h以内完全避免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速大于25km/h采用降低事损伤程度的减速动作。

  得益于沃尔沃的供应链保障,领克01这次拿到的东西都是顶级好货。根据供应商博世给出的资料,诞生于CMA平台的领克01将成为首款使用ESP 9.3版本的量产车,相对于现有大规模使用的9.1、9.2版本,新版本将在硬件性能、NVH以及对新能源系统支持方面表现更优秀。为了满足新的9.3版本ESP以及AEB等需要高传输效率的系统,CMA平台在信息传输系统上也进行了优化。总线采用最新一代FlexRay结构,相比传统CANBUS总线传输速度,前者就像是高铁,后者则只相当于普通公路。就连自主品牌受制于供应链无法解决的转向手感问题,这次领克01都是用蒂森克虏伯的转向机来搞定了。

  领克01的外观内饰设计很创新,第一眼看着挺特别的。我觉得这是一场赌博,突破性的设计,如果能接受,那你会很喜欢,走在路上回头率也高,如果接受不了,那就没有然后了。就我个人而言,看到实车之后,我是能接受的,细节处理很不错,用户体验与同价位的经济品牌车型要好。中控台造型和外观一样,富有创新精神,明显倾向驾驶员一侧。刚接触的时候看着确实有点不自然,感觉怪怪的,但当坐上驾驶位之后,你会发现这个布局其实很顺手。只是对强迫症来说,这种歪脖子设计确实不太招人喜欢。整个内饰采用真皮覆盖的地方不多,但驾驶位上手能接触的地方基本都是被软性材质包裹的,手感比较舒服。方向盘握感细腻,全系标配了10英寸全液晶仪表盘,甚至它还预设了三种主题供你选择。简洁的多媒体区域已经成了标准设计,领克01自然也遵守了这个潮流。10英寸的中控屏幕也算得上拉风了,屏幕角度设计得不错,不怎么反光,操作还算顺手。除了某些个菜单设计得确实不怎么样外。多媒体系统主要有媒体、导航、互联、功能四个大版块。先说说导航,和传统车机的弱智导航不同,领克01配备了高德车机版,用户体验跟手机上一样,得益于领克终身免费的4G网络,不管是导航还是路况都没问题。在互联版块里,还内置了不少APP,反正流量不要钱,用吧。这次咱们试驾的车型是2.0T+6AT,发动机来自沃尔沃的VEP4 2.0L涡轮增压发动机(T4),最大功率190马力,最大扭矩300牛·米,这款发动机采用高压铸铝缸体,内嵌铸铁气缸套,并采用了可变流量机油泵、发动机热力管理系统、中置直喷/双VVT等技术。在领克01上配备17项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通过前方集成在后视镜的摄像头、车头牌照位置的雷达以及两边后视镜上的摄像头来提供车辆在前行、并线以及停车的时候为驾驶员提供安全方便的服务。

  为了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领克01搭载了ACC自适应巡航系统,它非常贴心地配备了自动排队功能,可以实现与前车的自动跟车行驶,在汽车怠速3秒钟内,都可以自动再次启动跟车行驶功能,这时驾驶员只需控制方向盘即可,该系统也是通过毫米波雷达实现。相对普通定速巡航的优势在于,这个ACC自适应巡航系统可同时设定车速(设定范围为30km/h-150km/h)以及与前车的时间距离(共分为五级),因此可实现跟随前车的车速变化而变化(变化范围为0至设定的车速),以维持与前车的设定时间距离。

  当LKA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工作的时候,会给予方向盘一定的反向作用力,将偏离车辆纠正回原车道。当然了,当驾驶员开启转向灯的时候这个功能是不会被激活的。据官方介绍,该系统是根据偏离数据来定义LKA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修正:最大纠正横向偏移速度为2m/s内的偏离,举个例子,也就是当车速50km/h时,能纠正8.7偏离角度,车速100km/h可以纠正4偏离角度。这个功能与ACC自适应巡航系统配合可以让驾驶者在高速上行驶时更安全也更轻松。晚上开过车都知道,虽然是在城市道路上行驶,但是还是有非常多不自觉的司机会开启远光灯,或者开启后忘记关闭,导致上路后对前方车辆以及对向来车造成相当高的魔法伤害,因此造成的事故也非常多。所以针对国内目前城市中有许多司机喜欢乱开远光灯的现状,领克01搭载了一个自动切换远近光灯的功能。

  领克01采用了360°全方位超强安全车身,碰撞防护符合北美、欧洲与中国三地的碰撞测试标准。车顶抗压强度可达车身重量的4.5倍以上,超越3倍自身重量的中国标准和4倍自身重量的美国标准。领克01的后部结构,按照高于最苛刻的美国碰撞法规研发,进行了速度84公里/时的70%偏置碰撞测试(美标80公里/时),高于中国标准和欧洲标准的50公里/时的100%重叠率的碰撞标准。同时在被动安全系统上,领克01还采用了公认的顶级安全气囊供应商奥托立夫的产品。说到这里,还有值得一提的点是:副驾的安全气囊可以手动将其关闭,这对于前排需要放安全座椅的家庭来说非常贴心,同时也是符合欧美个性化的安全标准的设计。

  实际驾驶下来,感觉其实有点奇怪,因为从质感上来说确实不太像传统的国产品牌,但也不太像我们熟悉的日系和德系车,倒是更像一个隔音更好的标致车。必须给悬挂系统点赞,不管是减速带还是窨井盖,压过去之后并没有多余的动作,开着很舒服。但是这车的转向系统有个很怪异的逻辑设定,让人有时候非常崩溃。具体来说就是,正常开的转向回馈是恒定的,但是一旦对方向盘的转向进行突发操作,比如你开着开着突然进入匝道或是进入车库时,转向回馈力会突然变弱,没有心理准备的驾驶者会不知所措。后来我想了想,唯一能想到的答案是,可能是为了便于你调头时不那么费力来进行了这个设定,可是总觉得这是为驾驶者设置了障碍。这个设计让人觉得有点浪费了蒂森克虏伯的转向机。还有一个要吐槽的地方就是它的排挡杆,领克01采用了一个短小的四向电子排挡杆,它的左右是手动加减挡,前后是倒档和前进档,P档是用按钮在排挡杆旁边。布局本身没啥问题,问题是你在D挡和R挡切换的时候,你得拨两下,如果只拨一下,恭喜你成功进入N档。很魔幻吧?我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个近乎于脑残的设计,在传统机械排挡上PRND是按顺序排列的,不管是在D档还是在R档,想切换过去是要路过N档没错,可是你不用停下来啊。可是科技发展到了现在,好不容易把机械排挡杆换成了电子排挡杆,结果反而降低了效率,那换的目的何在啊?简直无法理解。

  作为一台定位豪华级的汽车,在视听感受上当然不能马虎,作为一台好车的加分项领克01也是非常走心的,例如由德国品牌Bader提供真皮座椅材质、采用INFINITY Hi-Fi级10个喇叭音响,以及配备了AQS空气质量控制系统和主动式座舱清洁功能,感受“开门北京,关门北欧”的神奇体验。

  个人猜测,4S店在终端一定会跟消费者灌输花20万买小沃尔沃的概念,至于消费者肯不肯掏钱,那就另说了。每个新兴品牌都会面临着消费者同样一个问题:这个品牌行吗?作为领克品牌,有着吉利的历史背景,很多朋友都会认为既然是中国品牌,售价就应该低于合资品牌才会有市场。品牌也确实是一个购车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毕竟面子上的顾忌每个人都会有。面对这样一个新兴的品牌,车主难免会不厌其烦的跟每个身边的人去解释品牌的由来、技术的背景,这也是正常发展的趋势。绝大多数消费者是否会跟哥德堡的设计产生共鸣?如何说服主流人群认可领克外形设计的优秀?这些都是领克01能否一炮走红的关键。

  总结

  领克01或许不能得到普通消费者的一致喜爱,但你若是想花20万买一台造型个性、驾驶质感不错的SUV,那么领克很值得你去试试。另外,领克未来还会推出分享使用、合约制或租赁使用的用车方式,到了那时,想体验领克01将更为容易。如今消费者需求是在提高的,高定位、高品质的车型会越来越受喜爱。领克01代表着中国制造的新高度,但消费者是否愿意用买合资车的预算来支持领克,这就只待市场来检验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