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中培养孩子的社会性
- 来源:时尚育儿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6-01 09:36
音乐,对于培养人社会性的特有作用音乐是情感与理智的结合,孩子听到音乐,可以完全从感性的角度去享受,但是好听的音乐能够区别于噪音,是因为符合很多特定的规律。比如孩子在音乐中会感受到节奏,在人类的早期,需要协同工作时人们就创造了“劳动号子”,用音乐的节奏使大家的动作协调一致,节奏是人与人交流的基础。
感受音乐给孩子带来的变化
下面以我儿子上的音乐早教课为例,具体谈谈加入音乐元素后的变化。
● 舞动——身体的语言
我儿子 2 岁半,在遇到小朋友的时候经常会用拍打表达自己的关注,在早教课上也是如此,我为此很烦恼。我知道他是希望与小朋友交往,但不知该如何开始。音乐早教课上有很多舞动的环节,在音乐中孩子们和家长老师一起跳舞,在舞蹈中我们自然地交流、联结,我和孩子都从中获得了启发。其实,人与人的交往,最初并不是从口头语言开始的,而是从动作、眼神,这些身体语言开始的。孩子在舞动的过程中,增加了对动作的感知和控制能力,建立了正向的沟通方式,学会使用眼神、姿势表达自己的关注,渐渐地,打人的动作没有了。
● 鼓圈——合作的魅力
再讲讲我们音乐早教课上的鼓圈活动。
家长和孩子围坐成一个圈,每人拿着不同的乐器,有几个鼓,还有木质的、金属的打击乐器。第一个鼓要打出基本的节拍,然后其他乐器逐个加入演奏,每个人都要认真听别人的演奏,按照基本的节拍来,但每个人都要敲出自己特有的节奏,如果和别人的节奏完全一样,就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了,不能在这个音乐中发挥自己特有的作用。慢慢地,整个音乐越来越丰富,大家都和谐地演奏起来,真的非常享受!
我深感鼓圈活动的魅力之大,也深受启发。这不就是理想的合作模式吗?每个人都按照基本的节拍,大家是和谐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大家是不同的。有些朋友可能还分不清节拍和节奏,节拍是固定的,比如 34 拍、24 拍,但节奏就是指音与音之间的长短关系,在固定的拍子里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化。每个人都要听别人的演奏,让自己的声音配合着别人,而在集体的音乐中发挥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