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与商银的竞争与合作
- 来源:中国品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6-01 10:11
当互联网金融企业挥舞着“金融科技(下文统称“FINTECH”)”的大旗进入市场,对于以银行为首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其中的挑战性、冲击性不言而喻。当然,银行也会主动出击,也因此上演了不少与互金企业互掰手腕的戏码,此外它们也在努力探索“触网”创新。
牵手
2017 年 3 月 28 日,我国商业银行的典型代表中国建设银行竟然破天荒地选择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蚂蚁金服将协助建设银行推进信用卡线上开卡业务,为此前无法覆盖的人群提供信用卡服务。双方还将推进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合作、电子支付业务合作等。
除此之外,兴业银行日前也宣布与乐视联合推出合作产品——家庭银行。据了解,双方将通过大同交互技术和 O2O 场景打造客厅金融模式,为用户提供集金融咨询、金融产品购买、产品咨询、便捷消费信贷等客厅一站式立体化服务。
像建设银行、新网银行、兴业银行这样的主流商业银行,主动选择向大数据应用、风控体系等方面更加擅长的互联网金融靠拢,不难看出其求新的步伐也在加快。
只是,银行做互联网金融会受到许多监管限制的客观条件。对此,兴业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杨忠认为,“既要牢牢坚持银行的本质,还要努力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探索,路子只有两个。”
首先,两者从最末端生态系统直接对接,共享客户的同时再共同服务客户,将线下、线上服务通道都打通 ;
其次,就是对传统金融产品通过数据化处理的方式,提供给千家万户,摆脱过去商业银行固有的“只抓大客户”的传统思维,真正实现普惠金融服务。
然而,无论走哪条路,单纯依靠银行自身传统的优势和风控能力还是不够的,优秀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所具备的科技优势,以及其在大数据运用、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超前探索,抛开相竞因素,这些都值得传统商业银行侧目。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也表明了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趋势,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金融间并非谁取代谁、谁吃谁的问题,双方存在一个“竞合”关系,“未来一定是优势互补的。”
互补
以往 FINTECH 与银行常常是通过信托模式来合作,在其他机构为 FINTECH公司担保与增信的情况下,银行出资获得FINTECH 公司提供的固定收益,银行与贷款人不产生关系。
“不会做自己的金融产品,将向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平台。”以余额宝这一拳头产品开发理财市场多年的蚂蚁聚宝,日前高调宣布将定位变更为 TECHFIN,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蚂蚁金服也将专注于做TECH(技术),帮助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为此,其还尝试推出了“财富号”业务,不仅向所有基金公司开放,未来还将陆续向银行、保险、证券行业全面开放。
而建设银行在 2016 年更是完成产品创新 1900 多项,推出了全球现金管理、智慧场景应用等新型商业模式,同时也首推了融合 NFC、二维码、人脸识别等技术,覆盖线上线下全场景的全新支付产品组合“龙支付”。但建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指出,“在移动支付大潮中,做好手机银行才是传统银行发展的希望。”但从支付结算来看,“老资历”的国有大行在手机端的客户量远远不及年轻化的支付宝。
建行年报显示,个人网银用户 2.37亿户,手机银行用户 2.23 亿户,微信银行绑定用户 3623 万。而公开数据显示,支付宝实名用户 4.5 亿元,月活 3 亿。显然对于要在理财产品发力的建行来说,蚂蚁金服正好是一个不错的平台“选择”。建行首席财务官许一鸣指出,合作后会上线建行“财富号”,意味着用户在支付宝和蚂蚁聚宝上就可以方便地选购建行的各种理财产品, “直达月活3亿的80后们。”这正是建行在产品方面的业务拓展之一。不仅如此,据蚂蚁金服方面透露,它们还会协助建设银行推进信用卡线上开卡业务以及打通信用体系、实现二维码支付互认互扫、支付宝将支持建行手机银行APP 支付。
未来
此前市场认为,金融创新的聚焦点在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前端产业,监管趋严下发展空间渐失。而今,科技与金融发展已经从分立颠覆走向协同共赢。
金融领域的普惠金融、高效价值传递等亟待解决的需求,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科技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而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方面的迅速发展,又为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着原动力支撑。
特别是千禧一代崛起,市场化进程加速与资产荒背景下资产配置需求觉醒,投资服务迎来历史机遇,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较人工在信息处理、组合优化、风险识别、快速响应等优势十分明显,传统银行也恰有所需,这便让智能投顾行至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