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与主观 人工智能真的会威胁人类吗?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人工智能,人类
  • 发布时间:2018-06-15 14:29

  众所周知,由于此前谷歌Alpha Go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而让AI成为这两年热议的话题和产业关注的重点,甚至有论调称,人工智能将威胁到人类。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是,从当下人工智能的原理和水平看,没有人类提供的背景数据,哪怕极为简单的挑战,现有的AI技术也无法胜任。因此,当前的AI技术实际上并不“智能”,也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手。如今常有企业或媒体发表此类言论,这其实极具误导性,只会带来适得其反的影响。

  例如谷歌DeepMind研发的AI程序Alpha Go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在美国智力问答节目《危险边缘》中,与两名总冠军对决时,IBM的沃森超级电脑最终获胜。

  但要让DeepMind玩《大富翁》,或让沃森电脑在美国家庭问答节目《FamilyFeud》中表现一番,恐怕它们都不知要从何入手。因为,它们背后的AI引擎并非专门设计来玩这类游戏或参与这类节目,而且它们也不够“聪明”,无法领会自身“专业领域”以外的问题,因此只能给出一些毫无意义的答案。从这一点来看,人类确实赶超它们很多很多。

  另外一个例子是AI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的预测。我们这里暂且不说那些预测失败的所谓AI系统,仅就成功预测大选结果的MogIA系统,其公司创始人Rai也承认,目前AI系统对“讽刺表达”、“反话”的识别能力有限,网民们的言论可能被系统错误解读。比如,即使特朗普的Twitter账号下有大量的网民互动,也不代表这部分网民倾向于支持特朗普,但相关话题的活跃度会被AI系统归入民意预测依据看,其根本具备真正的AI能力,其侥幸猜中的成分很大。其实纵观美国总统大选的AI预测之战,无论是赢家还是输家,其背后反映出的AI在数据和算法上均存在或主观或客观的缺陷,并导致最终结果也存在偶然因素。

  无独有偶,针对当下AI代表之一,在医疗领域应用的IBM沃森,MIT此前一篇文章指出,IBM沃森对于医疗行业的影响被过度夸大了,并质疑其有过度炒作的嫌疑,理由如下:由于数据的复杂性和相对不可用性,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基于数据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拟合效果。这对于容易的问题,比如恶性肿瘤X射线,效果很好;但在关系复杂的情况下则很难。而对于人类尚未突破的难题,比如基因变异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沃森遇到了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难题,即如果没有专家筛选合适的数据并且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如何训练AI呢?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AI将能够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并且无需背景数据的支持就能执行任务。就像《终结者》中令人战栗的天网那样,未来的AI很可能将引发让人类担忧的问题,例如比尔·盖茨和伊隆·马斯克等人担心AI将接管地球,人类将灭绝。但目前来看,无论媒体或盖茨等名人发出怎样的警示,要靠自身掌握一些简单任务,现有的AI技术都做不到,更不用说达到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程度。

  总体来说,虽然快速、海量的计算能力是人工智能的优势,但是突发奇想、脑洞大开的创造性思维却是人类的专利,而且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力。对人工智能好好开发、善加利用,只能有助于人类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多创造性的工作,所谓威胁人类只是危言耸听罢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