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难改中小银行资金困境

  银行资金来源结构从同业存单和理财产品转向结构性存款对资金来源和流动性风险并未产生实质性变化。

  自2017年以来,中小型银行更多地利用结构性存款进行融资。2018年5月底,结构性存款在总资金来源的占比从2017年1月底的3.7%增至5.6%,远高于大型银行同期增幅(2.3%增至3.1%)。

  近几年中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规模大幅增加,这提高了系统相互关联性及其面临的流动性及信用风险。

  由于监管规定趋严,中小银行已控制表外理财产品发行规模。2017年底银行表外理财产品存量余额下降了4%。另一方面,2017年表内理财产品增长了24%。上述增幅部分受益于2017年结构性存款的增长,原因是部分表内理财产品归类为结构性存款。

  笔者认为,结构性存款的增长部分反映了同业负债及理财产品的监管趋严。结构性存款增长还反映了因为短期流动性及长期结构性因素的作用,中小型银行的资金来源状况面临压力。

  2017年,中国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银行流动性管理、理财产品和同业负债使用的监管。在此背景下,结构性存款的推广,以其更为定制化的收益结构,为银行吸引并留住客户资金提供了渠道。

  结构性存款增长还反映了中小型银行资金来源状况持续承压。长期而言,银行面临非银金融机构的竞争更为激烈。2017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货币市场基金环比增长超过20%。由于股市波动及货币市场基金收益提高,2018年迄今货币市场基金增长加快,第一季度增幅为9%,较2017年第四季度7%的增幅有所增长。

  与同业存单和理财产品类似,结构性存款为较不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银行资金来源结构从同业存单和理财产品转向结构性存款对资金来源和流动性风险并未产生实质性变化。

  结构性存款的平均期限通常为3至6个月,与同业存单相近,但比活期存款、同业负债和理财产品期限更长。

  结构性存款的展期风险亦与同业存单等批发融资相近,原因是多数结构性存款针对企业客户。截至2018年5月,中小型银行向企业客户销售的结构性存款在总量中占比为67%。

  尽管结构性存款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但大部分余额高于存款保险限额人民币50万元的偿付上限,原因是结构性存款主要针对企业客户。

  结构性存款的成本与理财成本类似但略低于同业存单。另一方面,结构性产品的强劲增长以储蓄和活期存款等成本较低的存款增长放缓为代价。2018年1至5月,银行结构性存款同比增长逾50%,而2018年5月活期存款同比增长放缓,从2017年的两位数增长降至7%。上述资金来源趋势若持续,则银行盈利将受损,原因是结构性存款在融资结构中占比持续增长,其所需的成本将高于平均存款成本。

  第三,结构性存款的累积也将令银行合规和风控承压。国内主流结构性存款大多将本金投资于定期存款,将所有或部分利息收益投向几乎难以行权的深度价外期权。结构性存款更像市场风险有限的高收益存款产品。然而,考虑到中小型银行的资金压力,随着结构性存款设计时更多地嵌入真正的衍生品结构以满足较高收益目标,这将给储户、银行或双方带来重大市场风险。

  若银行由于对手方未能履约或风险管理不足等原因未能履行结构性存款条款,也将给银行带来声誉风险。

  与传统存款相比,设计及保留结构性存款头寸需要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部分无衍生品交易牌照的中小型银行委托风险管理较强的大型银行进行投资。这有助于减轻相关风险,但同时令金融机构相互关联性风险升高。

  作者就职于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刊特约作者 万颖/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