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醉酒说外语更溜?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7-21 11:42

  一个年轻男子用一门他不太熟的语言把妹之前,往往要灌一点酒,电影里的俗滥桥段也许自有它的道理:酒不光能壮怂人胆,还能让你在说外语时捋顺舌头,尤其是对初学者而言。2017年10月发表在《精神药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人们喝下低剂量的酒精饮品后,在外语口语上的表现的确更加流利,即使他们本人并不这样认为。

  这项研究的对象是50名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学习的德国人,所有人都承认自己平时至少喝一点酒。为了能听懂用荷兰语讲授的课程,他们都在近期通过了一项初级语言能力测试,也就是说他们的荷兰语能力基本相当(都是菜鸟)。

  在研究中,来自利物浦大学的心理学家克斯伯根要求每位被试与一名面试官用荷兰语进行五分钟的日常会话。在参与对话之前,他们随机地喝下水或者酒精饮料,其中的酒精含量依照一定比例根据被试体重算出。比如对于一名体重70公斤的成年男性,他需要喝下460mL酒精含量为5%的啤酒。

  所有谈话录音由母语为荷兰语的考官评分,而考官也无从得知每位被试是不是喝了酒。同时,被试也会根据评分标准和自身表现打一个自评分。

  结果显示,喝了酒的那部分人自信心并没有提高,他们的自评分跟没喝酒的那些人基本无差。但在评分考官看来,他们的表现的确更优,主要表现在流利程度、尤其是发音准确度上,其他诸如语法、词汇和逻辑方面则与喝水组持平。看来,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客观事实,而不是个别酒鬼借醉胡侃一番之后出于错觉的自吹自擂。

  该研究使用的酒精剂量非常低,毕竟一瓶啤酒远远不能把人灌醉,对于大多数人,你根本没法分辨出TA到底喝了还是没喝。但研究人员指出,更高的剂量也许会起到反作用,因为喝太多只会麻痹舌头、让人口齿不清,而且损害认知、注意力、控制力和短期记忆功能。

  由于被试清楚地知道自己喝的是水还是啤酒,所以很难说他们表现更佳到底是因为酒精的生理作用,还是出于一种心理暗示。和酒精相关的安慰剂效应早已不算新鲜事,就拿2003年来自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的一项研究结论来说,当人们以为自己喝了伏特加但实际上没喝时,就会开始产生“微醺”的反应,比如更容易被误导性信息左右,以及对自己记忆的正确性表现得更为自信,好像他们真的喝了酒,开始有点神智不清、自我感觉飘飘然一样。

  当然我们还想知道,酒精是不是只对初学荷兰语的德国人有效。至少还有一项其他研究支持这个结论:发表于1972年的一篇论文显示,低剂量的酒精能改善美国人的泰国语发音。

  虽然该研究并没有考量被试的精神或情绪状态,但论文共同作者、来自荷兰的维特曼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跟酒精帮人们克服了拘谨、压抑和紧张情绪有关。如果是在社交场合,一点酒精还能提升自信、缓解社交焦虑。这项研究给我们的启示大概在于,要想流利地说一门外语,除了勤学多练之外,提高胆量和放开自我也是非常重要的。

  (徐渐荐自《南都周刊》)

  □Octavia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