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你能干什么?

  • 来源:兵器知识
  • 关键字:南海舰队,潜艇支队,演练
  • 发布时间:2018-08-07 13:52

  ——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实兵对抗演练的思考

  2018年5月30日,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组织的一场潜舰机实兵对抗演练在南海某海域落下帷幕。随艇出海8天7夜,不仅见证了大洋深处的无声较量,更切身感受到了潜艇兵的不易。

  潜艇浮出水面的那一刻,记者站在升降口下,猛吸了一口气,然后假装像个老潜艇兵一样,闻了闻身上的味道,那“酸爽”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忘。转念一想,身上的异味儿总会消除,但透过演练的硝烟,带给记者的思想余震却在持续发酵……

  启示一:未来作战不会是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的翻版,不能站在思维浪尖上的指挥员,必将淘汰在信息化战争的浪潮里。

  5月20日清晨,朝阳透过玻璃窗射进该支队模拟训练中心的训练室。一天一夜没合眼,某艇员队艇长熊志亮两眼布满了血丝。简易行军床就在身边,他却“不敢”躺。48小时连续作业已过去一半,他必须抓紧时间对作战方案进行细化完善。

  “此次演练,机关只下发战术想定,海上演练行动方案均由各艇自己拟制。而且每个艇队一台电脑,里面除了演练的基本资料,其余什么都没有。”熊志亮告诉记者,“48小时里,吃的是盒饭,睡行军床,几乎完全与外界隔绝,每时每刻,大家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这一仗究竟该怎么打?”

  “赵括纸上谈兵历来被人们不齿,但真正带兵打仗又不是常有的事,即使是诸葛亮出茅庐之前也都是‘纸上谈兵’。但他与赵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该支队一位领导说。针对各级指挥员对实战化训练规律把握不准、现代战争制胜机理认识不清等问题,他们专门邀请院校的专家教授来支队进行理论授课,并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对潜艇攻防战法进行仿真实验,确保先在“纸面上”学精研透。

  闻鼙鼓而思良将。诚如明代名将戚继光所言,“练兵之要在先练将”。为此,在岸港操演阶段,他们组织参演3个艇员队的指挥员进行48小时连续封闭式作业,对演练中的重难点课题进行战法学习和研讨,拟制行动方案,定下作战决心,着力解决指挥员“两个能力不够”和“五个不会”的痼疾。

  “首长机关的作战指挥能力是部队战斗力的核心要素。首长机关素质过硬,平时才能指导部队练好兵,战时方可指挥部队打胜仗。”该支队作训参谋喻超告诉记者。组织各艇指挥员封闭作业的同时,他们还通过机关指挥所编组竞赛带动首长机关训练,锻造过硬“指挥中枢”。

  练兵先练指挥部,强军先强“中军帐”。他们将机关精干力量编为3个指挥组,分别由支队长、副支队长和参谋长担任组长。结合部队年度重大演训任务,由各指挥组带领参演兵力轮流进行指挥所演练,并全程竞赛考评。以上率下,助推部队转型“换脑”。

  5月22日,一场实战化背景下的首长机关指挥组演练在该支队打响。作为第一指挥组组长,支队长孙宏林首先走上讲台进行编组作业汇报,并接受该支队常委和各艇队指挥员的质询。同时,考核组对照《指挥所编组决心竞赛评分标准》,现场打分。

  “如何实现在保持隐蔽歼敌的要求下与友邻的协同?”“艇群之间的指挥关系如何达成?”面对大家的提问,支队长孙宏林一一作答。

  “一开始以为,我是支队长,估计没什么人提问,但没想到大家思考这么深入,而且提的问题既精准又刁钻。”孙宏林感慨地说。

  启示二:不“知己”,而一味追求“贴近实战”,训练效果不仅大打折扣,甚至是“徒劳无功”。5月23日下午,某潜艇启航奔赴演练海域。当天晚上,艇上就召开了第一次海上例会。会上,艇长带头进行检讨式总结:下潜时,均衡不精准,经常注排水;航行中,人员走动频繁,各舱不时有瞬间噪音产生;舱室广播使用不规范,广播器捏合不紧、口令不清等问题被一一点了出来。

  列席此次海上例会,让记者对此次演练充满期待。然而,看到第二天的演练计划,心中又不免有些“失望”。

  在潜艇防御规避来袭鱼雷课题演练中,哪条艇什么时间到哪里,什么时间发射主动脉冲信号;另一条艇什么时间发射干扰器,规定得一清二楚,这不就是演“折子戏”吗?这天吃过午饭,与该支队副参谋长唐伟云闲谈,记者将心中的疑惑和盘托出。

  “鱼雷和干扰器,生产厂家都说好,是不是就真的好?还有平时我们反复练的紧急规避动作,到底管不管用,这都需要通过演练来验证。”唐伟云告诉记者。岸港操演阶段,他们专门进行了潜艇防御规避来袭鱼雷课题研讨,并邀请院校专家进行仿真计算。实际演练中,通过构设“理想化状态”,就是为了检验不同类型鱼雷及其干扰器的技战术性能,同时进行紧急规避来袭鱼雷可行性分析,切实摸清装备底数和能力底数。

  闻言,记者心中的疑虑烟消云散。不“知己”,而一味追求“贴近实战”,训练效果不仅大打折扣,甚至是“徒劳无功”。于是,透过此次演练的硝烟,记者看到了诸多新“亮点”。

  ——既练“看家本领”,又探索新战法。该支队成立以来,潜艇布雷一直是他们的“看家本领”。此次演练,潜艇布雷这一传统科目依然是“重头戏”,但与过去单艇布雷不同,这次他们协同舰艇、直升机,积极探索基于联合作战体系下的艇群布雷新战法。

  ——老艇“唱主角”,新艇“当配角”。近年来,某型潜艇陆续装备该支队。但在艇群突破布雷这一课题中,却是老艇布雷,新艇负责支援掩护。对此,该支队领导解释说,立足装备特点排兵布阵,有利于发挥新老装备各自的性能优势,实现“1+1>2”的作战效能。

  ——打破常规,务求实效。反潜是世界性难题,以潜反潜更是难上加难。过去,为增加对抗强度,区域越划越小,时间一缩再缩,但最后往往是“你看不到我,我也发现不了你”。此次演练,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把对抗区域扩大、时间拉长,进行连续48小时自由对抗;取消水平间隔带,并采取必要安全措施。规定在对抗期间,双方潜艇必须上浮充电,且累计不得少于××小时。这样双方不仅可以在指定区域内自由机动,实现背靠背对抗,而且攻防随时转换。这既为演练增加了变数,又锤炼了各艇指挥员的临机处置能力。

  启示三:从“搭班车”到“组班车”,不只是身份的转变,更是思维和练兵模式的深刻变革。

  “发现敌舰!战斗警报!鱼雷攻击!”25日下午2时许,战斗警报突然拉响。潜艇的战斗警报不像水面舰艇上那般尖厉,而是略显低沉,但是营造的紧张气氛尤甚。

  此时在海面上,由多艘驱逐舰和运输船组成的护航运补编队正试图冲破潜艇封锁区,对某岛进行补给。红方某潜艇发现、判明目标后,随即展开鱼雷连射攻击。

  “有点小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鱼水雷班班长宋昆鹏守在战位上,只等上级一声令下,他就按下发射按钮。

  宋昆鹏兴奋的是,这次演练他们班一下子打了3条鱼雷。而让作训参谋李贵彬自豪的是,此次他们联合了3个单位的舰艇、直升机和反潜巡逻机参演,参与兵力之多、协同难度之大、对抗程度之深,均创该支队记录。

  该部队是海军唯一一个整建制驻守在一类海岛的潜艇部队。支队党委明确提出,驻地可以闭塞,但思想不能闭塞,必须主动“走出去”搞训练。

  过去,该支队也曾多次邀请友邻舰艇、航空兵部队一起训练,但因观念之囿、利益之墙、制度之缺,吃了不少“闭门羹”。支队一年一度的实兵对抗演习,通过舰队层面来协调,兵力是凑齐了,但大家平时都是“各训各的”,演练中更像是“握手寒暄”,协同训练水平一直难有大的突破。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让该支队领导郭进军记忆犹新的是,那年舰队组织某重大军事演习,临近尾声,该支队积极向舰队申请,让参与演练的扫雷舰推迟撤收,与他们一起进行布(扫)雷科目演练。

  没想到搭一趟“顺风车”,居然趟出了一条协同训练的新路子。近年来,该支队以参与上级组织的重大演习演练为契机,主动与参演部队进行潜艇布雷、潜舰机自由对抗、直升机“应召反潜”等实战化课题演练,部队联战联训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然而,更让支队官兵欣喜的是,去年舰队出台了训练资源统筹共享制度,为舰队部队开展协同训练、对抗训练提供了更好的制度支持。即由一个单位牵头“组班车”,把相关单位扭在一起练,通过整合辖区内训练兵力与保障资源,以提高训练效益。

  “过去我们老是‘搭班车’,现在终于可以‘组班车’了。”作为此次演练海上指挥所的指挥员,该支队参谋长汪家友登上了某驱逐舰支队的黄山舰。他说,联演联训要摒弃过去“谁组织谁当老大”的固有思维,让参演的各兵种轮流“唱主角”,大家各取所需、互惠共赢,才能心意相通、真打实抗。

  从“搭班车”到“组班车”,不止是身份的转变,更是思想和练兵模式的深刻变革。为最大限度贴近实战,演练期间,该支队参演的2艘潜艇共对潜、对舰攻击并实射鱼雷××条。同时,潜艇又是受攻击的目标,参演的护卫舰、直升机也对其发起攻击并实射鱼雷。他们还开展试验,保障直升机检验某新型鱼雷。红蓝双方“诚意”满满,收获更是满满。

  “这次打的雷,比过去一年演练打的都多。”该支队鱼水雷业务长刘爱明感慨地说。虽说实射武器的数量并不能与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直接划等号,却折射出部队训风演风日趋严实,备战打仗迫在眉睫。

  启示四:对照打仗标准,必须破除以往提高指挥层级保安全的思维定势,把指挥席还给艇长。

  “我航线附近发现不明国籍潜艇。”23日下午,某潜艇出航没多久,“敌情”就不期而至。这是一道极普通的“敌情”,艇长李斌第一反应就是“下潜”。

  事后,随艇出海的支队领导却提出了质疑:“你们的任务是什么?

  有没有进入情况?一遇敌情就下潜,难道没有提前规划防潜机动航线……”支队领导连珠炮似的发问问得李斌哑口无言。

  “不逼到绝境,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李斌坦言。接到演练任务后,他几乎每天晚上睡不到3个小时,既为自己能独立指挥而兴奋,又有种如履薄冰的危机感。

  让艇长独立带艇参演,是该支队紧贴实战练兵的又一创新之举。演练前,支队召开党委扩大会。经过研究,大家一致认为,除了演练科目从严从难设置外,还必须改变过去机关人员随艇“保驾”的练兵模式,放手让艇长去指挥。

  消息一出,整个支队都炸开了锅。有人说,让艇长指挥,万一在对抗中吃了败仗,作为东道主,这脸往哪搁?还有人担心,艇上部门干部资历尚浅、经验不足,独立值更行不行?航行安全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大家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使命特殊,潜艇通常是独立遂行任务,对指挥员综合判定、临机决策等能力要求极高。而长期以来,执行重大任务由上级领导、机关人员随艇“保驾”几乎是惯例。

  “按岗履职是部队有序运转的前提,真打起仗来,哪来那么多的上级指挥员和参谋人员给各艇‘保驾’?”对照“以打仗的标准,从严从难组演”要求,该支队党委思想高度统一,必须破除以往提高指挥层级保安全的思维定势,把指挥席还给艇长。而且就从这次演练开始——是骡子是马,都拉出来溜溜。

  放艇长“单飞”并非易事。除了转变观念,还要提高艇长、副艇长独自带艇执行任务能力。今年初以来,该支队着力对艇长、值更官进行业务集训,对作战筹划、方案拟制、敌情应对、潜艇操纵以及应急情况处置等科目逐一强化。

  此次演练,他们明确规定,随艇出海的支队领导和机关人员只作为观察员,只要不发生安全问题,不得干预潜艇本级指挥。而在演练间隙,支队领导又临机设置多种突发敌情,锤炼艇长、值更官的指挥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并对照《潜艇指挥员能力评估表》全程打分,为最终实现艇长“放单”提供科学依据。

  30日下午,某潜艇缓缓靠上码头。离艇前,支队领导拍了一下李斌的肩膀,说,“李艇长,这次表现不错,但是离打赢还有差距,还得好好练。”

  “是!”李斌敬了一个礼。他知道,明天演练复盘自己少不了“挨训”,但是心里却格外敞亮。经过这场演练,他相信自己的下一仗会打得更好!

  文/周启青 张元农 李辉凤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