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代战略核潜艇

  • 来源:兵器知识
  • 关键字:美国,战略核潜艇
  • 发布时间:2018-08-07 14:05

  战略核打击平台

  战略核潜艇又称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中海基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海军强国首要发展的战略核打击平台。如美国将“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确定为优先度最高的武器装备研发项目;谋求复兴的俄罗斯首先发展的也是“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而即使“穷”得连军舰也造不起的英法两国,也没有放弃维护费用高昂的战略核潜艇,而是将几乎所有的核弹头都部署到了战略核潜艇上。为什么各国“砸锅卖铁”都要发展战略核潜艇呢?首先,虽然“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中陆基和空基核力量也拥有强大的打击能力,但未来如果发生核战争,核大国在确定核打击目标时,会首先选择诸如陆基核打击平台的导弹发射井或者拥有空基核打击能力的空军基地作为首波核打击的对象。因此,只有隐蔽的战略核潜艇可给予敌方核力量反击。另外,同陆基和空基核打击平台相比,海基核打击平台的战略核潜艇在机动性、隐蔽性、快速反应能力、突袭能力和生存能力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是各国二次核打击力量最为有效的工具,因此各国投入巨资发展战略核潜艇也就顺理成章。其中尤以美国突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功核潜艇的国家,第一个装备战略核潜艇的国家,同时也是拥有战略核潜艇最多的国家,其战略核潜艇技术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是其维持全球霸主地位的战略基石和海军实力强盛的重要象征。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美国历代的“海底巨兽”,让读者对美国战略核潜艇的发展之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战略核潜艇平时像“海底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在水下巡航,对敌人实施有效的战略核威胁。一旦发生战争,作为高生存能力的核反击力量,负责给予敌人毁灭性的核打击能力。而这种能力最重要的体现有两方面,一是装载有核弹头的潜射弹道导弹,二是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的核潜艇。纵观美军战略核潜艇发展之路,同样可以发现每一代战略核潜艇的发展都是伴随着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而发展的。

  美国战略核潜艇设计灵感其实来源于德国。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就在冯·布劳恩带领下,在波罗的海水下成功发射了小型火箭。而带领这次试验的冯·布劳恩更是为美国发展弹道导弹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二战结束后,冯·布劳恩及其科研团队投降美国,并在美国继续从事火箭、导弹以及航天研究。美国第一代战略核潜艇“乔治·华盛顿”级所携带的“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就是由冯·布劳恩带队研发的。从美国第一艘战略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服役以来,美国共建造了4个级别59艘战略核潜艇,其中第一代“乔治·华盛顿”级5艘,第二代“伊桑·艾伦”级5艘,第三代“拉斐特”级31艘,第四代“俄亥俄”级18艘。目前,美国正积极设计其第五代“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

  改装而成的美国第一代战略核潜艇“乔治·华盛顿”级

  冷战期间,随着苏联在发射火箭、导弹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首颗人造卫星,更是给了美国极大的压力。为什么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后,美国会如此紧张呢?其实卫星发射和弹道导弹发射技术上是相通的,通过卫星发射活动来改进弹道导弹发射技术完全可行,只不过前者搭载核弹头会再入大气层打击目标,后者则是搭载卫星进入外层空间。也就是说,通过发射人造卫星,苏联也间接证明了其已经拥有了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美欧等国都处于苏联核攻击范围内,难怪美国会如此紧张。

  为有效应对来自苏联的压力,美国决定提前完成已经开始研发的“北极星”弹道导弹,并定名为“北极星”A-1(UGM-27A)。在发展“北极星”A-1弹道导弹的同时,美国海军期望尽快拥有可以搭载它的武器平台,而新建一艘潜艇所用的时间对于当时美国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为此,美国海军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方法,即把当时正在建造的美国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鲣鱼”级的中部切开,然后加上一段长约40米的弹道导弹舱,这就成了美国海军的第一艘战略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乔治·华盛顿为美国的首任总统,从其命名足以看出“乔治·华盛顿”号战略核潜艇对于美国海军来说意义非凡。

  “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长116.3米,宽10米,吃水8.8米,水面排水量为6055吨,水下排水量为6880吨,水面最高航速16节,水下最高航速22节,水下自持力为60天,最大下潜深度213米,艇员112人(其中12名军官)。为最大效率地发挥战略核潜艇的海上战略威慑作用,长期保持战略核潜艇巡逻任务,美国海军制定了两组艇员轮流上艇执行任务的制度,两组艇员被分为“蓝色”组和“金色”组各112人,每组艇员在海上完成60天的海上作战巡逻任务后回港,之后两组艇员共同活动15-30天,然后另一组艇员开始执行下一个60天的海上作战巡逻任务,这种制度一直延续至今。该级艇共建有5艘,分别是“乔治·华盛顿”号(SSBN 598)、“帕特里克·亨利”号(SSBN 599)、“西奥多·罗斯福”号(SSBN 600)、“罗伯特·李”号(SSBN 601)和“亚伯拉罕·林肯”号(SSBN 602)。首艇“乔治·华盛顿”号于1957年11月1日铺设龙骨,1959年6月9日下水,1959年12月30日服役,1985年4月30退役。最后一艘“亚伯拉罕·林肯”号于1958年11月1日铺设龙骨,1960年5月14日下水,1961年3月11日服役,1981年2月28日退役。

  “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有一个庞大的上层建筑,其从指挥台围壳前部一直延伸到艇艉,覆盖着16个弹道导弹发射筒。舱室有7个,分别是艏部鱼雷舱、指挥舱、导弹舱、第一辅机舱、反应堆舱、第二辅机舱和主机舱。其中鱼雷舱装有6具533毫米的发射管;反应堆舱内装载有一座由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研制的S5W型压水堆。导弹舱内装备有16枚“北极星”A-1弹道导弹,5艘“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共可装备80枚“北极星”A-1弹道导弹。该型导弹于1957年3月开始研制,1959年进行首次飞行试验,1960年年底开始部署,共有80枚部署在5艘“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上。其长8.69米,弹径1.37米,重12.9吨,射程2200千米,圆概率偏差为1850米,采用惯性制导系统,核弹头399千克,爆炸威力可达60万吨TNT当量。

  1960年7月20日,“乔治·华盛顿”号战略核潜艇在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水下进行了“北极星”A-1弹道导弹水下发射试验。“北极星”A-1弹道导弹不负众望,第一发就命中1800千米处的预定目标。这次试验的成功宣告美国成为拥有水下战略核力量的国家,具备了真正的全球性核威慑能力。

  承上启下的第二代战略核潜艇“伊桑·艾伦”级美国为尽快拥有战略核潜艇,将“鲣鱼”级攻击核潜艇改装成了“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虽然缩短了研制和建造周期,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有庞大的上层建筑大大增加了“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水下阻力;下潜深度只有200多米;艇员居住环境较差等问题。随着苏联反潜技术和弹道导弹防御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对新一代的战略核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是美国发展的第二代战略核潜艇,其名称是为了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传奇英雄“伊桑·艾伦”。该战略核潜艇长125米,宽10.1米,吃水8.36米,水面排水量为7067吨,水下排水量8010吨,水面最高航速16节,水下最高航速23节,水下自持力为60天,最大下潜深度300米,两组艇员,每组140人(其中12名军官)。该级艇同样建有5艘,分别是“伊桑·艾伦”号(SSBN 608)、“萨姆·休斯顿”号(SSBN 609)、“托马斯·A·爱迪生”号(SSBN 610)、“约翰·马歇尔”号(SSBN 611)和“托马斯·杰弗逊”号(SSBN 618)。首艇“伊桑·艾伦”号于1959年9月14日铺设龙骨,1960年11月22日下水,1961年8月8日服役,1986年4月30日退役。最后一艘“托马斯·杰弗逊”号于1961年2月3日铺设龙骨,1962年2月24日下水,1963年1月4日服役,1985年1月24日退役。

  与“乔治·华盛顿”级相比,外形方面,“伊桑·艾伦”级与“乔治·华盛顿”级相似,但上层建筑变得更加光顺,从指挥台围壳前端一直到艇艉一气呵成,优化了水下性能,提高了水下航速。此外,“伊桑·艾伦”级艉垂直稳定翼顶部结构得到加强,且高度超过潜艇上甲板,这主要是因为其长期部署北冰洋,需要上浮破冰能力;舱室划分方面,其与“乔治·华盛顿”级相同,分为艏部鱼雷舱、指挥舱、导弹舱、第一辅机舱、反应堆舱、第二辅机舱和主机舱。其中,鱼雷舱只布置了4具533毫米的发射管,比“乔治·华盛顿”级少2具。反应堆采用的依然是装备在“乔治·华盛顿”级的S5W型压水堆;在居住环境方面,“伊桑·艾伦”级有了很大改善;而搭载的潜射弹道导弹方面,“伊桑·艾伦”级搭载了“北极星”A-2弹道导弹(UGM-27B),每艘可搭载16枚,5艘共可搭载80枚。该型导弹1958年4月开始研制,1960年11月进行首次研制性试飞,1962年6月部署。“北极星”A-2弹道导弹长9.4米,弹径1.37米,重13.6吨,射程2800千米,圆概率偏差为927米,采用惯性制导系统,核弹头399千克(核装置代号W47),爆炸威力可达80万吨TNT当量。“北极星”A-2弹道导弹达到了北极星导弹计划原定的射程指标,与“北极星”A-1相比,其进一步增大了射程,提高了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

  总的来看,“伊桑·艾伦”级是真正意义上美国设计建造的首型战略核潜艇,因为第一代“乔治·华盛顿”级是由攻击核潜艇改装而来。“伊桑·艾伦”级的很多设计思想为后续美国第三代战略核潜艇的设计建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伊桑·艾伦”级在美国战略核潜艇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数量庞大的第三代战略核潜艇“拉斐特”级

  随着冷战局势的持续恶化,美国觉得“北极星”A-2弹道导弹的射程和威力,以及战略核潜艇的数量并没有达到震慑苏联的效果。为尽快在海基核威慑能力上超过苏联,美国在5艘“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尚未全部建成时,开启了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和战略核潜艇的研制工作。

  “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是美国发展的第三代战略核潜艇,其命名是为了纪念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帮助美军的法国英雄“拉斐特”。该级潜艇长130米,宽10米,吃水9.6米,水面排水量为7370吨,水下排水量为8380吨,水面最高航速20节,水下最高航速25节,水下自持力为90天,最大下潜深度300米,两组艇员,每组130人(其中13名军官)。该级潜艇共建造了31艘,是美国冷战期间最庞大,也是美国迄今同一级别数量最多的战略核潜艇。首艇“拉斐特”号(SSBN 616)于1961年1月17日铺设龙骨,1962年5月8日下水,1963年4月23日服役,1991年8月12日退役。最后一艘“威尔·罗杰斯”号于1965年3月20日铺设龙骨,1966年7月21日下水,1967年4月1日服役,1993年4月12日退役。

  与前两代战略核潜艇相比,在外形方面,“拉斐特”级比前两代整体要长一些,而且全艇呈现出十分光滑的流线形艇型,大大降低了其水下航行阻力和流体噪声。为加强在北极活动,其艉部垂直稳定翼与“伊桑·艾伦”级的相同;在舱室划分方面,两者也相同,分为艏部鱼雷舱、指挥舱、导弹舱、第一辅机舱、反应堆舱、第二辅机舱和主机舱。其中,鱼雷舱布置了4具533毫米的发射管,可发射Mk48型鱼雷或其它型号鱼雷;反应堆采用的是S5W-Ⅱ型压水堆;在居住环境方面,“拉斐特”级有了明显地改善,指挥舱最高温度控制在29℃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50%左右;在搭载潜射弹道导弹方面,每艘“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可搭载16枚弹道导弹。其中,“拉斐特”级的前8艘,从“拉斐特”号到“亨利·克莱”号(SSBN 625)装备的是“北极星”A-2弹道导弹。从第9艘“丹尼尔·韦伯斯特”号(SSBN 626)到最后一艘“威尔·罗杰斯”号,装备的是“北极星”A-3弹道导弹(UGM-27C)。该型导弹于1960年开始研制,1962年8月进行首次研制性飞行试验。“北极星”A-3弹道导弹长9.85米,弹径1.37米,重16.4吨,射程4600千米,圆概率偏差为927米,采用惯性制导系统,弹头采用3个集束式多弹头(核装置代号W58),每个子弹头重160千克,爆炸威力可达20万吨TNT当量。

  随着“北极星”系列弹道导弹的成功研制,美国开始设想分导式多弹头,1964年10月,美国启动“海神”C-3弹道导弹(UGM-73A)的研制。该型导弹1968年8月进行首次研制性飞行试验,1970年8月,在“詹姆斯·麦迪逊”号(SSBN 627)上成功地进行了水下发射试验,1971年3月开始部署31艘“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海神”C-3弹道导弹长10.36米,弹径1.88米,重29.5吨,射程4630千米,圆概率偏差为450米,惯性制导,采用分导式多弹头(核装置代号W68),可通过不同数量的弹头组合获得不同的射程和弹头的散布范围。通常携带6个子弹头,最多可装10个子弹头,可分别攻击6~10个目标,单个子弹头重91千克,爆炸威力达4万吨TNT当量。

  在对“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换装“海神”C-3弹道导弹的同时,美国于1971年9月开始研制“海神”C-3的后继型号,1972年定名为“三叉戟”1C-4(UGM-96A),1973年10月开始全面工程研制,1977年1月进行首次研制性飞行试验。该型弹道导弹长10.4米,弹径1.88米,重29.5吨,射程7400千米,圆概率偏差为230~500米,惯性制导,采用分导式多弹头(核装置代号W76),可分别攻击8个目标。单个子弹头重96千克,爆炸威力可达10万吨TNT当量。“三叉戟”1C-4弹道导弹研制成功后,1978年9月,美国开始将后建造的12艘“拉斐特”级核潜艇,从“本杰明·富兰克林”号(SSBN 640)到“威尔·罗杰斯”号上的“海神”C-3弹道导弹换成了“三叉戟”1C-4弹道导弹。

  从1961年“拉斐特”级首艇开工建造到1967年最后一艘“拉斐特”级“威尔·罗杰斯”服役,美国在短短6年时间连续建造了31艘战略核潜艇,这在世界海军史上都是空前的。从1967年之后,加上“乔治·华盛顿”级5艘和“伊桑·艾伦”级5艘,美国共有41艘战略核潜艇,它们共携带656枚弹道导弹,形成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下核威慑力量。“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对于美国海军战略核潜艇发展可谓影响深远。首先,其是美国海军数量最多的一级潜艇,同时也是唯一一级装备四代潜射弹道导弹(“北极星”A-2、“北极星”A-3、“海神”C-3及“三叉戟”1C-4)的潜艇;其次,“拉斐特”级潜艇的设计和建造在当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设计理念和原则对英法俄海军战略核潜艇的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最后,与前两代战略核潜艇相比,“拉斐特”级在设计时引用“人因工程”设计理念,制定了潜艇内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设计标准,大大改善和提高了潜艇的居住环境。

  现役最强的第四代战略核潜艇“俄亥俄”级

  美国前三代战略核潜艇均已退役,而现役的第四代战略核潜艇“俄亥俄”级号称当今最强的战略核潜艇。它的研制可以追溯到1967年。当年,美国海军成立“海军战略进攻和防御系统办公室”,负责制订战略力量的发展与研究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研制一种具有洲际射程的导弹和一种更先进的、噪声更小的核潜艇,进一步扩大潜艇的活动海域,提高弹道导弹的生存能力和攻击能力。计划的具体指标是:(1)研制出可以装备24枚弹道导弹的新型核潜艇;(2)研制出射程在7400米的“三叉戟”1C-4弹道导弹;(3)建立可以容纳10艘新型战略核潜艇的班戈潜艇基地,为有关人员提供训练和供应设施;1972年3月,“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完成初步设计方案;1972年10月,美国防部批准该设计方案;1974年7月,美国海军授予通用动力电船分公司潜艇建造合同。

  该级潜艇长170米,宽13米,吃水10.8米,水面排水量为16499吨,水下排水量为18450吨,水面最高航速20节,水下最高航速25节,水下自持力为90天,最大下潜深度300米,两组艇员,每组140人(其中15名军官)。该级潜艇共建造了18艘,首艇“俄亥俄”号(SSBN 726)于1976年4月10日铺设龙骨,1979年4月7日下水,1981年11月11日服役。最后一艘“路易斯安纳”号(SSBN 743)于1990年12月19日铺设龙骨,1996年7月27日下水,1997年9月6日服役。

  与“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相比,在外形方面,“俄亥俄”级可谓大得多,艇长就比“拉斐特”级长40米,虽然整体外形呈现为水滴形,但是由于长宽比约为13:1,使其水下流体性能受到了影响,因此与“拉斐特”级相比,航速并没有大的变化;在舱室划分方面,从艏至艉被划分为艏部鱼雷舱、指挥舱、导弹舱、辅机舱、反应堆舱和主机舱6个舱室。其中,鱼雷舱布置了4具533毫米的发射管,可发射Mk48型鱼雷或其它型号鱼雷;反应堆采用的是S8G自然循环压水堆,更换核燃料周期15年以上;在居住环境方面,“俄亥俄”级拥有比任何战略潜艇更大的居住空间,居住室可以住9个士兵,每张床铺都带有单独帘幕,床铺下面是储藏物品的大柜子。艇上还有学习室、图书馆、健身房、娱乐空间等;在搭载的潜射弹道导弹方面,“俄亥俄”级的前8艘(SSBN 726-733)每艘携带24枚“三叉戟”1C-4弹道导弹。从第9艘“田纳西”号(SSBN 734)开始,每艘潜艇携带了24枚“三叉戟”2D-5(UGM-133A)弹道导弹。该型导弹于1979年开始方案探索,1982年进入先期发展阶段,1984年开始全面工程研制,1987年进行首次研制性飞行试验,1990年3月开始部署。“三叉戟”2D-5弹道导弹长13.42米,弹径2.108米,重59.1吨,射程11100千米,圆概率偏差为90米,惯性制导,采用分导式多弹头(核装置代号W88),单个弹头重200千克,爆炸威力可达47.5万吨TNT当量,可装8个弹头。自1992年开始在“三叉戟”2D-5弹道导弹上装备从“三叉戟”1C-1弹道导弹上拆卸下来的弹头(W76),作为W88弹头的补充。每枚“三叉戟”2D-5弹道导弹可装8~12个W76弹头。在1993年1月签署的《美俄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生效后,每枚“三叉戟”2D-5弹道导弹携带的子弹头数量由8个减少到平均6个左右(每枚导弹携带的子弹数量因任务需求可能有所不同)。同时,美国决定将18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缩减到14艘。选择前4艘潜艇进行改装,将24个弹道导弹中的22个发射筒改装成巡航导弹发射筒,剩余的2个弹道导弹发射筒改装成美海豹突击队“迷你潜艇”进出通道。

  “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是当今世界战略核潜艇的典范,作为目前世界最强战略核潜艇,具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一是攻击力强,可携带24枚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又可携带8~12个W76弹头。根据国外媒体报道,要把24枚弹道导弹全部发射出去,“俄亥俄”级只需不到15分钟;二是生存能力强。首先,“三叉戟”2D-5弹道导弹射程11100千米,可远离敌方反潜兵力活动区域。其次,“俄亥俄”级采用了S8G自然循环压水堆、机舱内采用浮筏减振、潜艇外表面装有消声瓦、减少废物排放等隐身措施;三是在航率高。“俄亥俄”级各大系统和设备可靠性好,有效利用率高。平时,潜艇海上巡逻60天后,维修保养25天。S8G反应堆堆芯寿命15年,在艇的全寿命周期只需更换一次核燃料,潜艇的在航率可高达65%~70%。

  未来新星的第五代战略核潜艇“哥伦比亚”级

  战略核潜艇的服役期一般是30-40年,目前,绝大多数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服役均已满30年,接近使用寿命极限。其中,经过中期延寿的“亨利·杰克逊”号(SSBN 730)将于2025年前后退役,其余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也将陆续退役,为了使海基核威慑力量不致出现断层,美国海军在2007年开始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的研究工作,并命名为“俄亥俄”级替代型或者称为“SSBN(X)”项目;2008年,美国海军建立SSBN(X)项目办公室,全面负责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的设计、建造、交付等一系列相关事宜;2011年1月,“俄亥俄”级替代型项目通过里程碑A,进入概念研究阶段;2014年4月,美国海军完成了“俄亥俄”级替代型战略核潜艇的技术规格书,包括主尺度、逃生路线、舱门、武器系统等的详细设计和技术要求;2016年7月,美国海军宣布命名“俄亥俄”级替代型战略核潜艇首艇为“哥伦比亚”号(哥伦比亚为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简称),舷号SSBN 826,并在同年12月4日正式举行了首艇的命名仪式;2017年1月,“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通过了里程碑B,进入演示验证阶段;2017年9月,美国海军与通用动力电船分公司签署了51亿美元的研制合同,负责“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设计、技术验证以及原型艇的建造。

  根据2018年3月美国国会研究部发布的《美国海军“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项目:背景及国会应考虑的问题》文件的描述,“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长约170.7米,宽约13.1米,水下排水量20815吨,可容纳155人,预计总成本1260亿美元,包括约13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和约1130亿美元的采购费用。根据文件,“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将要建造12艘,首艇将于2021开始建造,2028年建成,2031年服役,后续艇也将在2031年后陆续服役。

  新一代的“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大量运用了现有潜艇成熟的先进技术,在续航、隐身、作战等方面的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根据美国国会研究部发布的文件,“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主要有以下几个技术特征:(1)与艇同寿反应堆,“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的设计寿命为30年,它的反应堆堆芯寿命为15年。也就是说,在服役15年后,“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需要进行一次长达27个月的中期换料大修,直接影响了战略核潜艇的在航率。因此,“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将装备全新的反应堆堆芯,该堆芯寿命最长50年,所以“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不需要中期换料大修,可长期在大洋深处巡航,最大限度发挥战略威慑作用;(2)电力推进系统和泵喷推进器,“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将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和泵喷推进器,电力推进系统没有机械轴系和减速箱等部件,大大降低了噪声。同时,泵喷推进器也可使潜艇航行时噪声大大降低。(3)先进的消声瓦。该消声瓦已经在“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装备,它以聚氨酯为基础材料,配合整体浇注的粘合工艺,使“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隐身性能大大提升。而新一代的“哥伦比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不仅配置此消声瓦,还采用了电力推进系统和泵喷推进器,大大降低了水下噪声水平,称其为“海底黑洞”也不为过。(4)X型艉舵。“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采用的是十字型艉舵,“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采用的是木字型艉舵,而“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采用的是X型艉舵,X型艉舵可降低核潜艇水下航行时的阻力,减小噪声,但其对潜艇操控性要求极高。(5)采用通用导弹舱,搭载“三叉戟”2D-5LE弹道导弹。“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拥有16个弹道导弹发射管,与之前战略核潜艇不同,但其采用4个通用弹道导弹发射模块,每个模块由4个发射筒组成。至于搭载的弹道导弹,“哥伦比亚”级采用的是“三叉戟”2D-5LE弹道导弹,是对“三叉戟”2D-5弹道导弹的升级改造,主要集中在更换组件、壳体探伤、重新设计核弹头和采用新型密封发射系统。

  “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项目已经被美国海军确定为最为优先的武器发展项目,是美国继续维持其水下优势,增强水下核威慑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未来美国海军海基核力量的重要基石。从目前情况来看,“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研制进度正在稳步推进,除了集合各类先进技术带来的风险外,“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目前的主要问题就是研制费用巨大,因此,除了继续保持“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项目顺利推进外,如何减小项目开支而不影响其它舰艇项目的推进,也将是未来美国海军需要考虑的问题。

  结语

  从美国第1艘战略核潜艇“乔治·华盛顿”号1959年12月30日服役至今,美国已经发展了四代潜艇,尤其是现役的“俄亥俄”级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战略核潜艇,奠定了美国海基战略核力量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虽然美国现在已经开展了第五代战略核潜艇“哥伦比亚”级的研发工作,但距离其建成服役时日尚早。换句话说,未来,作为美国的海基核威慑力量,“俄亥俄”级和它携带的“三叉戟”2D-5弹道导弹将继续在世界各大洋活跃。

  文/凌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