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领导干部的政德修养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与为政者的道德水平息息相关。各行各业都有职业道德,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要讲政德。“从政先修德,做官先做人。”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先秦时期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理念;唐太宗指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的用人之道;清朝康熙皇帝在选人用人方面有“考其德行,察其道艺”的原则,注重选拔德才兼备之人。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著作里说到:“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习总书记的政德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德为先是习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治党治国理念。2018年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道德修养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加强领导干部政德修养的现实意义

政治生态与自然生态一样非常脆弱,易污染,难恢复。很多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都是信念不坚定、思想动摇、方向迷失的结果。十八大以后,在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我们党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德政面貌焕然一新,但在党内生活中在领导干部中依然存在诸多严重问题。在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指出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脱离群众、弄虚作假、庸懒无为,“四风”问题突出,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

十八大以后,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变成庸懒不作为甚至自动离职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在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下,这些领导干部发现以权谋私风险增大了,手中的权利不能轻易为他个人谋以私利,干多与干少、干好与不好对他们来说是一样的,由于他们缺乏“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宗旨意识,于是就变得懒政,甚至自动离职。

制度是管住用权者之手的有形“笼子”,而政德则是约束用权者之心的无形 “围墙”。如果领导干部不守政德,为了私利,再严厉的纪律和法律也无法阻止他铤而走险,就像制毒贩毒犯罪分子,由于“三观”不正,明知其所为危害社会,明知落网后会被处以极刑,但在暴利面前还是选择铤而走险。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不用政德约束自己,就会为了私利弄虚作假,削尖脑袋钻制度的空子、钻法律的空子,甚至不屑法律尊严凌驾于法律之上而滥用职权。十八大以后,在从严治党、打虎拍蝇的高压下,依然有不收敛、不收手,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腐败分子东窗事发,主要原因就是思想上出了问题,为政道德上出了问题。习总书记对孙政才案和“薄、王”案进行剖析指出:“孙政才、薄熙来、王立军根本的错就是凌驾于法律之上,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 [2] 这些高官之所以走向犯罪的深渊,不是不懂法,是不守法,而不守法的根本原因是不守政德。

党纪和法律是外部的他律,政德是内部的自律。德以劝善,法以诛恶;法律治标,道德治本。政德作为一种修养使约束更具自觉性、更具持久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领导干部遵纪守法的支撑和保障。在推进“四个伟大”工程的历史时刻,习总书记再一次要求全体领导干部要立 “政德”,意义非凡而深远,这必定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新的境界。

二、政德的核心要义

政德即官德,就是从政道德,具体表现在从政者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法纪意识、道德品行等方面。政德的核心要义是什么?习总书记已经高度概括地予以阐释:“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明大德。“天下大德,莫大于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立身之本,也是领导干部政德之魂。明大德,就要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对党无比忠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统一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守公德。公德就是维系人们相互关系的公众之德、公权之德。守公德,体现在公正用权上。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决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要主动“问计于民”,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急切的利益问题上下真功夫、求得实效。

严私德。私德不立,公德难树。严私德,就要严格自律,克己奉公,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不忘初心,切切实实地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三、如何提升领导干部政德修养

领导干部的政德修养不是与生俱来,“修德”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的过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是古圣贤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重要根基,是当前领导干部政德修养的智慧源泉。

1.严以“修身”

官风决定民风,官德影响民德。领导干部的政德修养对政治生态起到风向标的作用。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观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领导干部要提高自己的政德修养,一方面要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样“政德”才会找到根基、才明确方向。领导干部要必须认识到自己是人民公仆,是为党的事业而工作,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要想做好工作就要依靠人民。因此对党忠诚是对领导干部的核心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知道,如果对自已所忠诚的对象不充分认识,那么这种忠诚就只能说是“愚忠”,是表面的忠诚,是不深刻的忠诚,是经不起大风大浪考验的忠诚。因此对党真正的忠诚需要对党有充分的认识。要对党有充分的认识,就要认真学习党章,熟知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领会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要认真学习党史,了解党艰难曲折的成长历程;要认真学习党纪、党规,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只有对党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成为党的知音忠诚者;只有对党充分认识才有助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即为“正心”,“正心”方可“修身”。

修身就要严格自律,多积尺寸之功。领导干部良好的政德修养并非一时之功,需要在点滴中不断修炼方成正果。因此必须严把“作风关”,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追求高尚道德情操,止欲戒贪,抵制歪风邪气,提升道德境界,在点滴中完善自我;要防微杜渐,增强防变拒腐的免疫力,时刻提防腐朽思想入侵。学会自律是修身的关键,同时组织的帮、教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样重要。监督对领导干部来说就帮其修身。因此要健全完善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行使中的监督与约束,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到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工作中,通过制度监督、舆论监督等途径,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政德修养。

孟子曾提出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要充分发挥“两学一做”等平台在领导干部政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力戒形式主义,真抓、真学、真做,力求实效。创新领导干部政德教育方法和手段,健全规章制度,使领导干部政德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领导干部政德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需要有内容、有文化来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政德教育乃至全民教育当中,抓细节抓具体,一以贯之,把讲政德的要求转化为领导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2.廉洁“齐家”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良好的家风是培育良好品行的源头活水,是促进社会风清气正的生态土壤。由于家风败坏,导致领导干部走向违纪违法的例子比比皆是。齐家的关键是树立良好的家风。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尤其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不仅是自己子女的老师,同时还是整个家庭甚至是整个家族和整个亲戚朋友圈的老师,因此家风建设意义非凡。领导干部要真正认识家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家庭教育中不仅言传,更要注重身教。一些领导干部对子女要求很严,比如发现其子女有赌博的行为,会暴跳如雷,甚至棍棒相加,而自己却好赌成性,甚至在自家聚众赌博。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徒劳的,而且无形中让子女学会了狡猾和欺骗,无形中培养子女当面是人背后是鬼的阴阳性格,这不仅不利于“廉洁齐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子女,走向社会以后可能就是负能量的传播者,如果今后走向了领导岗位,说不定就是未来的腐败分子。因此,领导干部要想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首先要管好自己,要以身作则。通过良好的家风来教育配偶、子女,用纪律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防止被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中不健康的道德观和人情往来所绑架,要防止家庭成员和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家风就是家庭文化,是一个家庭的灵魂,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总有一个良好的家风为其所滋润;良好的家风不仅是领导干部“后院”可靠的“防火墙”,而且还是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家风建设在作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把家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先“齐家”后“治国”,通过家风建设促进社会风清气正,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3.实以“治国”

“治国”对领导干部来说,要做到在其位必谋其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谋划事业和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科学精神、符合客观规律、不脱离实际,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这是习总书记就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提出的指导思想。“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是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一票否决”,把“一票否决”视为灵丹妙药。“一票否决”是很大程度上只看结果不管过程的一种工作方法和态度。“一票否决”使用不当,就会助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由于各地的条件和特点不同,如果搞一刀切、搞统一模式、搞层层加码,搞“一票否决”,那么下级领导干部在建设推进过程中,在不具备完成“死任务”条件的情况下,就会有舍本求末、杀鸡取卵、瞒天过海、造假谎报的现象发生。“造假可能会死,不造假一定死”的畸形逻辑就是“一票否决”导致的,领导干部要慎用“一票否决”。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这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其实可以举一反三。领导干部在作决策部署时要尊重规律,要求真务实,要实事求是。习总书记强调:“不是自己开头的不为,一定要刻上自己的政绩印记才干,这不是共产党领导干部的风格。”如果领导干部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为民情怀和胸襟气度,那么就不会有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产生,就不会有“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的尴尬出现。“实事求是”不仅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也是领导干部从政的道德要求。

4.作表率“平天下”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平天下”就是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平正义,让老百姓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它写在纸上,可以对照;而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它写在心里,需要良知去考量。对政治生态的最大破坏就是领导干部缺乏良知、藐视法律,有法不依、违法用权。领导干部有法不依甚至执法犯法,是对法律尊严的最大伤害,是让人民群众对法律失去信心的罪魁祸首,长此以往,就会助长群众相信“拳头”不相信法律的错误思想蔓延,这与全面依法治国格格不入,而且给全面依法治国制造了障碍、增加了难度。领导干部是治国理政的主力军,而且作为“关键少数”,其道德修养的好坏对社会风气起到“风向标”和 “上行下效”的作用。领导干部的法纪意识和依法依规行事的水平,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关乎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关乎国家兴衰存亡。因此,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对宪法法律持有敬畏之心,行使权力必须严格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谨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要求,敢于进行监督,主动接受监督,在相互监督和提醒中履行职责,在阳光下用权。要坚持法治、反对人治,清白为官,踏实干事,做遵纪守法的表率,做品德合格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起来。”只要领导干部守住政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久久为功,聚沙成塔,化风成俗,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表率,以官德示范社会公德,加上党规党纪的规范、法治力量的约束,定会促进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