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实质及演变前景

  随着特朗普对全球开火可能导致贸易战交叉升级,不排除进一步演变为“全球贸易混战”的情形

  2018年7月11日,美国公布对中国进口约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关税的详细商品清单,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按照流程,这份清单不会立即生效,美国将于8月20-23日针对该清单举行听证会,8月30日将是听证会后提交反驳意见的截止日。如何评估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向及未来前景?我们认为,未来无论是战是和,是大战还是小战,都必须重视中美冲突与摩擦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中美贸易问题本质是二战之后国际秩序演变与全球系统性问题的一部分。

  中美关系正接近“临界点”

  从美方宣布根据301调查对中国出口商品实施高额关税开始,中美贸易摩擦陡然加剧。经过三轮谈判,特朗普政府依然表态强硬,中国随即反击。这一幕剑拔弩张的形势与1999年两国达成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协议形成了鲜明对比。就本质而言,美国对华政策以及美国内部战略方向的调整,为贸易争端提供了思想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支撑。自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起,美国战略界一直秉持着和平的接触战略,希望能够“接触但是改变”中国。该战略一直延续到奥巴马时期。在这一思想指引下,美国战略和思想界支持中国加入WTO,普遍希望将中国纳入全球分工体系,从而达到促使中国在其预设的轨道上运行的目的。

  一方面,近些年来,美国战略界认为中美在不同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开始逐步反思,认为接触战略已经失败。如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兰普顿2015年提出“中美关系正接近‘临界点’”。这些思想层面的变化也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方向性改变。而另一方面,刚刚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美国与国力正在上升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过去5年中国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1%上升到15%。2016年特朗普上任以来,对华态度整体转鹰,美国主流政界对华“接触派”势力日益衰弱,“对抗派”力量日益增强。在2018年初发布的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中国被首次定义为美国的“战略性竞争对手”及全球秩序的修正主义者,这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进入新阶段。因此,本轮贸易战只是一个“前奏”,随着美国对中国定位的根本性变化,乃至中美两国关系格局的巨变,中美冲突与摩擦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以及边打边谈的常态化将是无法回避的历史必然与挑战。

  制裁与反制裁加剧中美冲突升级及全球贸易混战风险

  当前中美贸易制裁和反制规模超过历史上的制裁和反制规模。鉴于特朗普团队信心十足,认为美国可以打赢贸易战,而中国立场坚决,表示要做出同等力度、同等规模、数量型与质量型相结合的反制措施。因此,随着贸易战的升级与范围的扩大,中美之间对各自进口对方的产品实行惩罚性的增税将会在规模和量级上加码。短期内也尚无迹象表明这场贸易战会继续被控制在有限的范围。根据特朗普的声明,如果中国采取报复行动,他会追加报复性关税,其威胁最终可能对超过5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7月10日公布的清单按照HTS-8分类共有6031种商品,金额合计达到2017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2000亿美元,占中国2017年全年出口金额2.26万亿美元的8.8%,加上此前公布的500亿美元商品,美国对中国宣布加征关税的商品已经占到中国全部出口的11%。

  随着中美经济实力此消彼长和经贸竞争增强,新一轮全球高科技竞争全面开启。中国全面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中国制造”正引领出口结构从一般消费品向资本品升级。同时,中美间的垂直分工正在转向水平分工,中美以合作为主的关系即将转向以竞争关系为主。在此大背景下,“贸易战”、“科技战”加码博弈的阶段或不可避免。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已经达到3.3万亿元人民币,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贡献达到23%;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更是高达9.1万亿元人民币,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贡献高达52%。从内部结构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对高技术制造业的贡献率最高,达到64.5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对装备制造业增速的贡献率最高,分别达到28.23%、18.89%、16.02%。

  进一步分析此次公布的2000亿美元商品,主要集中在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的领域,包括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工业机械、新材料、汽车等行业。然而,这些产品大都属于全球价值链产品和中间品贸易。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势必影响到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中下游的各个环节。例如,鉴于中国是韩国中间品零部件进口大国,根据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报告,若美国对中国进口减少10%,韩国对中国出口额将一并减少282.6亿美元,其中电器装备、IT等产业将相对受到较大冲击,分别减少109.2亿美元与56亿美元。与此同时,由于此前特朗普根据“232调查”决定对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多国出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许多国家已明确出台强硬的贸易反制措施。随着特朗普对全球开火可能导致贸易战交叉升级,不排除进一步演变为“全球贸易混战”的情形。

  美国可能通过“多维打击”手段全面激化中美关系

  特朗普看似“不按常理出牌”,但正如前文分析,必须深刻认识到此次中美贸易战不同于以往的特殊性和日益严峻性。从历次美国与各国的贸易战中可以看出,美国擅于在投资、汇率、技术等贸易之外的领域采取多样化手段对目标对手进行多维打击。特朗普政府未来的“组合策略”可能包括:一是通过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扩权改革以及推动《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立法进程,关闭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输美市场并限制中国企业投资,把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扩展至对中国赴美直接投资的制裁;二是可能切断从美国到中国的人力资本与技术传递,以此来限制中国的技术升级与产业升级;三是美国可能会大力拉拢欧盟、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试图在多边层面针对中国采取一致性措施,甚至不排除美国在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同时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四是频繁地把中资企业当作“人质”,将“中兴式制裁”的“长臂管辖”扩大化;五是可能在台海与南海等地缘政治问题上大做文章。如果中美经贸联系弱化,更多的敌对行为可能出现。而一旦管控失当,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不排除美国用以往积累起来的贸易战、汇率战(对日本)、资源战(对欧洲)等多维打击经验和手段,后续扩大到金融战、经济战、地缘战等。

  内外压力掣肘导致特朗普进攻性政策有所收敛

  虽然贸易冲突平息的情形概率较小,也不排除“偃旗息鼓”的可能性。例如,如果持续一段时间后美方认识到一味强硬不符合其根本利益,因而不得不退而寻求在与中国经贸合作与竞争关系的平衡上达到一个新的可接受状态。

  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看,“贸易战”从来不是导致“双输”,而是“多输”。依据我们对贸易战影响的综合分析,中国虽然出口依存度较高,但宏观经济系统调整与整体抗压能力较强;美国在进口限制上选项较多,但受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制约,宏观经济对贸易战冲击的承受力有限,特别是此次征税清单中资本品和中间品占比提升,中间品占比增加至52%,这将大大抬升美国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损害其经济增长、消费者福利,加大通胀风险。摩根斯坦利最新报告显示,针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攻势不仅会对中国GDP增速造成0.2-0.3个百分点的影响,而且也会对美国GDP增速有0.3-0.4个百分点的直接冲击。如果全球贸易争端交叉式持续升温,会导致全球价值4610亿美元的货物贸易受到冲击,并将造成全球贸易增速、全球GDP增速分别下滑2.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在全球经济复苏减弱情况下,“贸易战”对美国冲击的边际效应会急剧放大。

  其次,从产业层面看,加征关税的更大影响是重构包括美国跨国公司在内的全球产业链布局。在美国加征关税事件中首当其冲的是跨国公司而非中国本土企业。特朗普政府公布的关税清单集中于“重大工业技术”产品,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中关联交易占比最高的电脑及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不含电力)、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等都是美国加征关税的重点对象。据统计,仅2017年4季度,苹果公司和波音公司从中国市场获得的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20%和13%。英特尔、高通、德州仪器和美光科技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当前,关税行动已经引起美国一些跨国公司的强烈反对。

  再次,从国内政治压力与社会民意层面看,近期特朗普政府的关税行动已经引发不少议员的担忧。而美国国会也试图通过出台法律限制总统权力,让国会重新获得征收和管理关税的权力。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可作为未来贸易战重要的参考时间节点。按照法定流程,参议院的1/3(33席)和众议院所有的议员(435席)均将改选。共和党能否在中期选举中保住多数地位,直接决定特朗普政府未来两年能否顺利推行各项政策。如果美国社会内生“厌战”情绪,“求和”诉求上升,也不排除特朗普政府选择通过谈判择机退出的可能性。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部研究员)

  □张茉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