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突发安全事件之后浴火重生

  2018年7月中旬,媒体曝出长生生物疫苗事件,随后中央领导就疫苗事件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派驻调查组。事件发生至今ST长生股价下跌-86.5%,医药指数下跌-14.5%。类似的行业安全突发事故并非首次,2008年的三聚氰胺、2011年的温州动车、2012年的白酒塑化剂都是典型案例。

  突发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受两个因素影响:事故造成的人身物理伤害、监管对事件的关注程度。

  突发安全事故往往经历事件爆发—媒体报道—官方介入—更大范围报道与渲染的过程,在这整个期间股价很可能会持续下跌,也可能出现错杀。这在三聚氰胺、白酒塑化剂事件中都有体现。

  事件爆发后,上市公司停牌只会延缓下跌时间,不会缓解跌幅,如白酒塑化剂事件中酒鬼酒复牌后连续四个跌停,公司坦诚、及时的反馈是必要且有效的,增持、回购等措施有助于股价企稳,如茅台公告回应塑化剂质疑、发布大股东增持计划。

  基本面与估值匹配度是决定股价的核心因素,三聚氰胺、温州动车事件爆发前行业基本面已在恶化,看似时点巧合的行业突发事件,只是股价一触即跌的导火索。这也意味着事故是否影响到基本面预期是确定股价错杀的关键,如温州动车事故爆发后不久国务院决定高铁降速,暂停审批新项目。

  事实上,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前市场疲弱,乳企行业基本面已在恶化。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前,股市已经经历了一年多熊市,上证综指从2007年10月的高点6124点跌至2008年9月事发前的2202点,跌幅达64%。回看事件爆发前的基本面表现,2006年玉米价格上行推升饲料价格上涨,国际奶粉价格上涨使得部分食品、饮料企业转向国内抢购原奶,致使2007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原料乳及乳品价格全面上涨,乳品企业盈利出现下滑。估值与盈利双杀下,机构迅速抛售乳制品股票,乳制品行业基金仓位从2008Q2的0.13%直接降为2008Q4的0%。

  再看温州动车事故之前,作为2008年政府四万亿元投资重点,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08年的4168亿元翻倍至2010年的8427亿元,受益于铁路投资高增长,高铁相关概念股盈利持续向好。行业转折点发生在2011年2月原铁道部部长免职,新任铁道部部长4月提出了“保在建、上必需、重配套”的高铁建设方针,5月初铁道部下调2011年铁路基建投资额,较之前计划减少14%。龙头个股基本面也在2011Q1到达高点后出现下行。高铁建设属于国家长期支持战略,2010年年底基金重仓高铁概念股,持仓比例2.3%。2011Q1减仓至1.1%。

  动车事故的爆发则彻底扭转了铁路投资建设节奏,事故发生后一个月,国务院决定对尚未开工的铁路项目重新评估,暂停审批新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进一步回落至2011年年底的-29.7%。铁路企业融资出现困境。

  2012年11月白酒塑化剂事件爆发的市场背景是A股在2012年1月进入了长达两年半的圆弧磨底期,而白酒股价自2008年年底开始持续上行,到2012年7月,中信白酒行业指数累计涨幅达297%。这期间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政务消费带动白酒量价齐升。回头看塑化剂事件更像是白酒业步入寒冬的加速器,高位的股价、迅速扩张的产能、密集的持仓打破了抱团取暖幻想。

  行业突发安全事件后往往会出台更为严格规范的制度法规,行业准入门槛提高使得龙头更为受益,中小企业则面临洗牌出局的可能,三聚氰胺、白酒塑化剂后行业集中度均有提升。

  突发安全事件及后续处罚说明“监管俘获”的确存在,此类事故不大可能毁灭一个行业,浴火重生,事故后更加规范的监管保障行业发展更加健康,乳制品、白酒行业在随后几年均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荀玉根/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