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流言榜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9-20 11:01

  疫苗可以不用接种

  流言:疫苗总“出事”,最好不要接种疫苗。

  真相: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到目前为止,疫苗是人类对抗传染性疾病最有力的武器。

  通过接种疫苗,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病例减少了99%,白喉等传染病发病罕见,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不接种疫苗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例如,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后,约90%以上将成为慢性乙肝患者。如患乙肝后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其中1/4的人最终将成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接种疫苗的效果则有目共睹:1992年之前,国内15岁以下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者比例接近10%,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后,这一数值已经下降到3%左右。可见疫苗在对抗疾病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只不过由于疫苗是用来预防疾病而非治疗疾病的,它产生的效果不像药物那样容易被感觉到。

  2016年,美国著名科学杂志《美国医学会》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通过对众多研究和报告进行分析,发现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充分的美国人,在麻疹和百日咳暴发事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反映出公众的接种率降低可能引发更大面积的传染病流行甚至暴发。

  诚然,问题疫苗事件值得我们保持足够的警惕,但总体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并且接种所获得的收益远大于可能由其带来的危害。

  胡子会越刮越粗

  流言:胡子越刮越粗,越刮越黑。

  真相:胡子的生长与雄性激素密切相关。男性大约在10~14岁左右长出第一根胡须,这是男孩与男人的分水岭,是进入青春期的标志之一。

  但胡子的生长除了与雄性激素有关外,还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白人男性的胡须要比其他种族的男性茂密;若父亲的胡须茂密,儿子的胡须也会茂密,这是家族遗传因素决定的。同时,胡须的多少还与长胡须部位的毛囊是否发达有关。

  从上面的资料不难看出,胡子的多少和粗细是由雄性激素、遗传因素和毛囊的分布情况决定的,而与是否刮胡子没有明显关系。刮胡子后胡须变硬,等胡子长长了,自然就会变软了。因此,刮胡子越刮越粗实际上是我们的一种错觉,加上人们以讹传讹,胡子会越刮越粗就好像成了“真理”。

  喝蜂蜜可以润肠通便

  流言:蜂蜜具有较高医学价值的润肠通便功能。

  真相:有些人之所以喝蜂蜜后“通便”了,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属于果糖不耐受型。

  蜂蜜中含有大量果糖,人体对果糖的吸收较为缓慢,因此,大量饮用蜂蜜后,肠内渗透压会增加,水分往肠内跑,促使粪便湿化,就容易拉肚子。同时因为吸收不完全,部分果糖会在结肠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机酸,进而刺激肠道、加速肠蠕动。

  换句话说,从理论上讲,大量进食任何高果糖食物都可以促进排便;如果某人本身存在果糖不耐受,效果会更好。

  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一杯蜂蜜的通便效果和一杯糖水差不多。

  肥猪肉被列为十大最营养食物之一

  流言:在英国科学家评选出的100种最营养的食物中,肥猪肉凭借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且能提供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位列第八。

  真相:英国广播公司(BBC)确实有这篇报道,来源是《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的一篇研究论文,但BBC的报道对原文解读有误。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者是按营养适应度为食物排名的。这里所说的营养适应度并不是某种食物的营养评分,而是指一种食物在所有组合中出现的频次。由于肥猪肉不仅具有丰富的脂肪,而且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比较“百搭”,因而出现的频次多、得分高。

  换句话说,这个排名是指哪种食物更适合用于膳食配餐,排名高的食物和其他食物一起吃的时候,更有可能满足人们每日的营养需求。所以,该排名并不是指营养价值最高的食物排名。

  其实,评价食物营养的高低,仅从单一成分分析是远远不够的,拘泥于某种食物单方面的营养价值也没有意义。世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食物,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坏食物,合理搭配,才是健康饮食的关键。

  微信可以转发语音骗钱流言:微信可转发语音骗钱,已有多人上当。

  真相:“朋友”在微信上借钱,明明发来了本人说话的语音确认,怎么还是被骗了?

  经过核实发现,其实这些用户在手机上安装的根本不是正版微信,而是“李鬼”软件,也就是“山寨微信”。

  据腾讯公司安全部门介绍,“李鬼”微信软件具备和微信相同的聊天、语音等通讯功能,破坏了微信的安全认证与通讯控制机制。同时,这种“增强版微信”(实际上是山寨微信)可以转发语音(通用版微信无法转发语音),若平时聊天中有相关语音,也可能被骗子利用。

  腾讯官方提示:如果发现这样的“李鬼”微信,可投诉举报。搜索微信小程序“腾讯举报受理中心”投诉即可。

  在此提醒广大网友,不要使用此类外挂软件(山寨微信),以免受到损失。此外,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如他人在微信上提出转账请求,需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确认对方是否本人。若发现微信账号被盗,应及时冻结账号,并通知好友切勿上当。

  无创DNA检测可代替羊水穿刺

  流言:无创DNA检测“准确率高达99.99%”,还能有效避免羊水穿刺的弊端,进行无创取样。

  真相:无创DNA产前检测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从血液中提取游离DNA(包含妈妈和宝宝的DNA),就可以分析宝宝的染色体情况。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无创DNA检测是一种产前筛查技术,羊水穿刺则是一种产前诊断技术,前者决不能取代羊水穿刺的作用。

  无创DNA检测排查的目标是畸变率最高的三对染色体:21、18、13。这三对染色体异常的后果,分别对应着唐氏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和帕陶氏综合征,正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三类基因缺陷。该检测方法可以排查出这三种染色体的“三体”情况(在正常的一对两条染色体基础上,畸变后多出了一条),即21-三体、18-三体、13-三体。

  如果基因缺陷并非“三体”,而是“质量异常”,那么靠无创DNA检测是无法排查出来的。而羊水穿刺是针对23对染色体,对数量异常和质量异常都进行判断的全面诊断。作为产前诊断方法,该方法基本能够100%地检查出染色体数量以及形状的所有异常。

  一般来说,羊水穿刺发生流产风险的概率为1‰~2‰,总体上是安全的,作为一种产前诊断技术,获益也比较明显。因为拿到胎儿染色体的分析结果,医生就能做出明确的诊断,而不像筛查结果,只能进行间接推测和判断。

  芦荟既能美容又能抗癌,是种“完美”食物

  流言:芦荟既能内服又能外敷,不但可以美容润肤,还能预防和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

  真相:芦荟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人们研究最多的是蒽醌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芦荟的表皮及皮下的黄色乳胶中。其中最典型的是芦荟素,可以刺激肠道排泄,不过同时它也是芦荟毒性的主要来源,过量服用可产生腹痛、腹泻等毒性反应。个别研究还发现,它与孕妇流产有关。

  尽管传统药物、保健品和化妆品行业常常声称芦荟有各种各样的功效,但实际上相关科学证据有限,而且不同的研究,结果也常常相互矛盾。

  目前,我国允许用于普通食品中的芦荟产品仅有“库拉索芦荟凝胶”,常见于酸奶、饮料和甜点中,其效果类似海藻糖、卡拉胶等增稠剂。不过,国家规定,库拉索芦荟凝胶每天的食用量不得超过30克,且产品必须标注“本品添加芦荟,孕妇与婴幼儿慎用”,可见即使是合规使用的芦荟,如果过量也可能存在一定毒性。

  有些便秘患者常服用含有芦荟、大黄、番泻叶等成分的泻药,研究发现,这些人的肠道在长时间用药后会变黑。国内也曾报道过,有消费者吃了添加泻药的违规减肥药导致肠道变黑的案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某些肠道癌症可能与长期服用这类药物有关,因此欧美国家开始控制这些药用植物的使用。

  其实芦荟素在体外研究中有比较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的能力,甚至有人将芦荟素提取浓缩并制成药物,声称可以抗癌。但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经过审慎评价后认为,并没有证据表明芦荟素可以预防或治疗癌症。

  用金鱼能检测茶叶农残

  流言:一段“用金鱼检测茶叶农残超标”的视频显示,实验者分别在绿茶水、花茶水和黑茶水内放入金鱼。金鱼进入绿茶水和花茶水后,没过多久就出现了翻白眼、死亡的现象。然而,放入黑茶水里的金鱼一直正常游动,并未出现任何异常。这是因为市面上的绿茶、花茶中含有农药残留,而某品牌黑茶中因为没有农药残留,才能让金鱼存活。

  真相:事实上,金鱼的死跟传言中提到的“农药残留”无关。这种看似直观的实验,根本无法检测茶水是否真的含有农残。近期,多地监管部门都对这一视频进行了辟谣。

  金鱼在绿茶水和花茶水中死亡,可能是因为茶水中含有一定量的茶多酚,茶多酚会对金鱼产生刺激作用。相比黑茶而言,绿茶和花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高,因此在绿茶水和花茶水中的金鱼反应可能会更明显一些。

  另一个可能导致金鱼死亡的原因,是茶水中泡出的茶皂素。茶皂素会通过破坏鱼鳃上皮细胞进入鱼鳃血管,使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最终导致金鱼死亡。黑茶水中的金鱼逃过一劫,是因为黑茶为发酵类茶叶,在发酵过程中,不少茶皂素会被消耗掉,但长时间放置在黑茶水中的金鱼也有可能死亡。

  朋友圈流行的这类“简易实验”,虽然看似有效,但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并不可信。公众还是应该参考权威的信息来源,小心陷入商家的营销陷阱。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北京科技报》、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饮食参考微信公众号、蝌蚪五线谱、丁香医生、上海网络辟谣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