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逸事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9-20 11:12

  自古以来,桂花就是秋天的象征之一,特别是中秋前后,银蟾秋皎,波光醉人,金风送爽,桂花飘香。无论是赞其“虽无艳色惊群木,却有清香压九秋”,还是赞其“江汉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山秋”,都不为过。

  桂花香味独特,沉郁而悠长,有“独占三秋压群芳”之势,被誉为花仙,也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

  这个秋天,让我们走进桂花的世界。

  是木樨,还是木犀

  桂花,我国古代也叫木樨花,“木樨”本作“木犀”,以其木材纹理似犀角得名。因为“木犀”不像植物名,在流传的过程中,有人便在“犀”字上加“木”旁,新造了“樨”字,“木樨”看上去就像植物名了。时至今日,“木樨”的写法已经比“木犀”更流行,《现代汉语词典》即以“木樨”为正体,“木犀”为异体。而《中国植物志》遵循了“优先权”原则,选择了更早出现的“木犀”为正名。

  作为我国传统名贵花木,桂花树的栽培历史已有2500多年,先秦古籍《山海经》第一卷《南山经》首篇就提到了桂树:“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吕氏春秋》对芳香飘逸的桂花也大为赞赏:“物为美者,招摇之桂。”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除了木樨这个别称,桂花还被称为岩桂、九里香、金粟等,为木犀科木犀属常绿阔叶乔木或灌木。因其叶脉形如圭字而被称为桂、圭木等,这应当是桂花最早出现的名称。

  野生的桂花都是黄色的,但是在人工选育下,出现了近白色和橘黄色的品种。在我国,这两种木犀分别被叫作“银桂”和“丹桂”,野生型的黄花品种则被叫作“金桂”。它们各有特点:金桂,花朵金黄,香气浓郁,叶片较厚;银桂,花朵微黄,香气较淡,叶片较薄;丹桂,花朵橙黄,气味浓郁,叶片厚,色深;四季桂,花朵稍白或淡黄,香气轻淡,叶片薄,长年开花。

  由于桂花的花期在农历八月中秋节前后,故有“八月桂花香”“冷露无声湿桂花”的说法,农历八月也因此被称为“桂月”。

  桂花的故乡

  桂花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喜马拉雅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之后,经过漫长的人工引种驯化,栽培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并形成了广西桂林、湖北咸宁、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等有名的桂花生产基地。

  湖北南部的咸宁县多植桂花树,全国闻名,有“桂花之乡”的美誉,那里的山山岭岭遍是桂花树。每逢中秋节,桂花开时,咸宁便成了香的世界,难怪有人说那香之浓之悦人有“天香入骨”之感。

  桂林自古便因桂花树多而得名,在桂林东部新石器时期的岩洞中,曾发掘出了桂花花粉。早在唐代,桂林已名闻遐迩。韩愈未曾到过桂林,却有咏桂林的诗。在《送桂州严大夫》诗中,起首一句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花树而设想“苍苍森八桂”。据说桂林市共有桂花树20多万株,桂花也是桂林市的市花。

  因为栽培历史悠久,我国各地保存有不少古桂花树。据资料记载,至今我国各地保留的百年以上的古桂树约有20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的有100余株。

  在福建武夷山有两株金桂,据说为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手植,距今已800多年,二树高10米,胸径达1米,虽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每年中秋前后花满枝头,飘香数里。

  湖北省咸丰县官田坝村有湖北省最老、最大的桂花树。此树高21米,胸径1.3米,树龄有600多年。每当金秋时节,满树开出黄白两色桂花,浓香四溢,人称“金银桂”。为何会有如此奇景?据说早年栽树时,开黄花的金桂和开白花的银桂被栽在了一起。由于两树相倚而栽,年深日久,它们的根长在了一起,渐渐连生,合为一体,因此才开出黄白两色的花来,人称双蔸桂花树。

  陕西汉中勉县城南5千米处有三国时古战场定军山,是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长眠之处。诸葛武侯墓旁有两株桂花树,树高19米,胸径近1米,树龄有1700多年,人称“护墓双桂”。

  陕西汉中南郑县圣水寺内有一株汉桂,相传为汉高祖刘邦臣下萧何手植,树龄2200多年。这株桂花树声名远扬,人称“汉中神桂”。此树是一株金桂,树干需四五个人才能合抱,且每年开两次花。更为神奇的是,它的花冠裂片(花瓣)比正常的桂花花瓣多了一倍,可达5~8瓣,令人称奇,难怪有人赞誉它“百年千年几千年,年年神韵不减,五瓣十瓣数十瓣,瓣瓣清香醉人”。

  天香入骨

  与其他著名花木一样,桂花之所以成为我国传统名花,除了其本身的观赏价值以外,与我国桂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古人认为桂树富有高洁、吉祥的寓意;加之“桂”与“贵”谐音,桂树更成为“高贵”“富贵”的象征,人们常把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四种传统名花同植庭前,以取玉、堂、富、贵之谐音,寓意吉祥。

  在早期,桂花是名贵花卉与贡品。西汉刘撰的《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100株。

  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中栽培观赏,吟桂亦蔚然成风。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于零陵。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唐相李德裕在20年间收集了大量花木,并将各地的桂树品种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的别墅所在地……

  我国古代人民喜欢桂花,认为桂花象征友好、和平与吉祥。在距今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友好而互赠桂花。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常以送桂花表达爱慕之情。

  在我国,桂树与月亮也有着不解之缘。古人发现明月中有朦胧的黑影(实际上是地势较低的平原,亦称“月海”),形状像棵桂花树。西汉《淮南子》言“月中有桂树”,以其寄寓美好、吉祥的愿望。这种传说代代相传,桂花树便像嫦娥和玉兔一样,成了月中圣物,人们常用“桂月”“桂轮”“桂宫”“桂魄”来代称月亮。

  《南部烟花记》记载,陈后主为宠妃张丽华造“桂宫”,于庭院中,植桂一株,树下置药杵臼,并使张妃驯养一白兔,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可想而知,当时把月亮认作有嫦娥、桂树、玉兔存在的月宫这一传说已相当普及。

  唐代后还出现了“吴刚伐桂”的故事。传说月中桂树高达500丈,犯了天条的吴刚被罚去砍这棵桂树,谁料此树能砍而复生。经过这么多年,桂树依然生机勃勃,吴刚只能继续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

  正是由于月宫中有桂花树的传说,才有了“蟾宫折桂”一说。《晋书·郤诜传》首次提到“折桂”一词,郤诜用“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来形容优秀的人才。后人将月宫和桂树等结合到一起,演化出“蟾宫折桂”一词来比喻科举应试及第。人们将科举考试称为“桂科”,将科考高中称为“折桂”,及第人员的名籍则称为“桂籍”。

  桂花入菜

  桂花香味浓厚高雅,不仅能观赏,还有多重用处。《说文解字》曰:“桂为百药之父。”桂花性温味辛,其功效在古代本草中多有论述。明代《本草汇言》谓桂花能“散冷气,消瘀血”;《本草纲目》记载桂花能“生津、辟臭、化痰、治风虫牙痛”;清代《陆川本草》说桂花能“治疗痰饮咳嗽”。

  在桂花盛开时节,人们常采集桂花阴干密贮于瓶内备用,可泡茶、薰茶、酿酒、配置药膳,乃至做成菜肴。上好蜜枣加桂花形成桂花蜜枣,具有补气血的疗效;藕粉加白糖、桂花冲调,可开胃调血,消食止泻。此外,用桂花薰制成的桂花茶,具有温胃散寒之效,是冬日上佳饮品。

  桂花还可以制成调味品。将桂花洗净,沸水稍烫后捞起晾干,密封贮于瓶内,可制成盐渍、糖渍桂花。江苏南京、福建浦城一带人往往将之用于甜点或是羹汤的调味品,清香可口,食之有开胃爽神之功。由桂花蒸馏而得“桂花露”,能舒肝理气、醒脾开胃。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34回中提到的“木樨清露”,便是用桂花蒸馏的香液。

  用桂花做成的菜肴更是种类繁多,如桂花糕、桂花粥、桂花山药,等等。清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慈禧太后60大寿的满汉全席上曾有“桂花辣酱芥”“桂花大头菜”“桂花鱼条”和“桂花酱鸡”四道著名的桂花菜肴。

  杭州有一道特色传统名点“桂花鲜粟羹”。它用西湖藕粉为羹,调入糖炒鲜粟片,再放入桂花制成,色彩悦目,粟片脆嫩,藕羹稠浓,桂花香浓,极清甜适口。

  桂花佳酿

  中秋节时,人们不仅要赏月,还要饮桂花酒。这一习俗的起源难以考证,或与“月宫”中有关桂花树的传说有关,月宫中有桂花,人间也有桂花,月宫中有“吴刚捧出桂花酒”,人间则有饮桂花酒赏月。

  桂花酒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屈原《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即有:“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九歌·东君》中有云:“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这里所说的“桂酒”“桂浆”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祭祀或筵席上常用的一种酒,距今至少有2700多年。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桂酒”还不能确定是“桂花酒”,因为那时的桂酒是“切桂置酒中也”,其中的“桂”究竟是指“桂花”还是叫“桂”的药材,并不明确,但可以确定《楚辞》是桂酒出现最早的记录。

  真正以桂花为原料制酒可能始于元朝。元《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提到了关于菊花酒的做法,并说“如木香、腊梅花,一切有香之花依此法为之”。文中虽然没明确提到桂花,但桂花也算是“有香之花”了。

  明朝高镰《饮撰服食笺》的菊花酒中则明确提出:“凡一切有香之花,如桂花、兰花、蔷薇,皆可仿此为之。”徐炬的《酒谱》更是明确记载了博罗县用桂花酿酒的做法。由此可知,明代的桂花酒是以桂花为原料的。

  桂花酒也曾是当时京师的传统节令酒,酿造历史距今已有300多年。清初潘荣陛所撰《帝京岁时纪胜》记载:“于八月桂花飘香时节,精选待放之朵,酿成酒,入坛密封三年,始成佳酿,酒味香甜醇厚,有开胃、怡神之功……”这样的桂花酒是供皇帝八月十五赏月的专用酒,之后,才渐渐传到民间。当时酿酒所用的桂花都要从江南运来,后来才在北京市丰台区草桥附近开始种植桂花,以供京城酿造桂花酒之用。

  宫廷之树

  桂花作为观赏花木,有悦人的浓香,在元明时向北移植,明人所著《京师杂记》中记载:“草桥可植桂树,(农历)八月最为艳芳,幽香怡人。”这说明,当时已有桂花树进京了。

  不过,因北方气候寒冷,桂花树无法在自然环境下越冬,所以栽植极少,且均栽在木盆中,并在入冬前移入室内,故而当时北方的桂花树甚是珍贵,最初只栽植于皇家御苑之中,为“宫廷之树”。

  明宣德皇帝朱瞻基甚爱桂花,曾令人在万岁山即今天的景山上广植桂花树。每至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时节,朱瞻基都会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赏桂。据明史记载:宣德九年(1434)九月初一日,宣德皇帝率百官到万岁山登高赏桂,并即兴赋诗。

  清代的乾隆皇帝也喜欢桂花,他曾在香山栽桂花树。香山玉华寺北面有一石洞,洞内有泉,乾隆年间称“玉华泉”,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桂花树过冬的地方。据说,乾隆每逢中秋前后驻跸静宜园时,必到玉华寺赏桂并即兴赋诗,他甚至还将桂花树移植到紫禁城内,相传紫禁城御花园里的桂花树就是乾隆下江南时从南京灵谷寺移植来的。

  在京城的园林中,颐和园的桂花树最多,从清代开始,就有颐和园盆栽桂花树的记录。

  慈禧太后特别喜欢桂花,每到金秋时节,在她居住的乐寿堂及长廊等处,都要摆放百余盆盛开的桂花,同时在仁寿殿门前两侧各放置一盆高大的桂花树,以表达“两桂当庭”“双桂留芳”之意。

  诗人宋之问《灵隐寺》诗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李渔在《闲情偶记》中亦说:“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桂子飘香,合家团聚,品评桂花茶,品尝桂花糕,此时想象月中有一棵五百丈高的桂树,树下嫦娥曼舞,玉兔捣药,天上人间同一轮,天上人间共唱和,何尝不是一桩乐事,一首美妙的畅想曲。

  月桂是什么植物

  月桂不同于桂花,前者属樟科,后者属木犀科,二者相差远矣。

  月桂属共两种,产大西洋的加纳利群岛、马德拉群岛及地中海地区。其中,月桂这个种的主产地是地中海地区,我国不产,仅在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四川、云南等省份有栽培种。作为香料植物,月桂是一种常绿小乔木,伞形花序,呈球形,花被裂片4,筒部短,子房1室,胚珠1,果实卵球形。

  为了适应干燥的地中海气候,减少水分挥发,月桂的叶片是典型的革质,表面附有厚厚的蜡质层。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月桂叶即便脱水也不会迅速萎蔫。

  在古希腊神话中,月桂是属于科学和艺术之神阿波罗的。古希腊人曾把月桂树叶编结成“桂冠”,赠给竞技场上的英雄或有突出贡献的学者,以表达崇敬之意。1615年,英国王室把杰出的诗人称为“桂冠诗人”。但其所用的桂枝、桂叶不是我国原产的桂花树的树枝和树叶,而是用月桂树的枝叶。属于樟科的月桂,也有香气,但绝不同于桂花树的香气,二者不能混肴。

  月桂的叶子一揉就有香气,如今,这种植物的叶子经常出现在中餐调味料中—它们的名字叫香叶。

  此外,我国桂花中也有叫“月月桂”的,也有称为“月桂”的,但都不同于欧洲的月桂。

  肉桂、桂皮和桂枝

  肉桂和桂枝则均属于樟科樟属,二者为同一个种,肉桂是著名药用植物,桂枝也如此。

  其实,肉桂很早就被我国古人发现和使用,只不过最初是作为药物。《神农本草经》认为肉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面生光华,眉好常如童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肉桂赞誉有加。如今,肉桂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烹饪调料。

  肉桂的香料价值很早就被西方人发现了,它也是第一批穿越印度洋来到西方的香料。在西方,肉桂的地位极高。在希腊神话中,凤凰用肉桂的枝叶搭建鸟巢。

  当时,肉桂的价格非常高,对肉桂的渴望和高额的利润,驱使西方探险家走上了对东方世界的探索之路。开始是葡萄牙人,再是荷兰人,最后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先后控制肉桂的贸易,并为此进行了激烈的争夺。

  广义上说,肉桂就是樟科樟属一种植物的树皮,包括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柴桂和锡兰肉桂。它们的树皮都可以作为香料,但滋味和用途有些许差异。其中,以肉桂和锡兰肉桂最为重要。狭义的肉桂,就是指中国土生土长的肉桂。西方人惯用的肉桂其实是锡兰肉桂,多撒在咖啡和甜点上。

  桂皮是樟科肉桂(常绿乔木)树的树皮。人们常在大暑节气之前将肉桂树的树皮割裂,立秋后割离,弃去其栓皮层,再切片打碎用之,有温中补阴,散寒止痛之功。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桂皮含挥发油及鞣质,能增加人体消化功能,有镇静解热之功效。

  至于被割了树皮的肉桂树,之后还可以继续生长,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桂枝汤”是我国中药名方。其中的桂枝指的是于春季采集的肉桂树的幼嫩枝条。《本草纲目》记载,肉桂有六大功效,即:和胃、利水、下气、通阴、行瘀和补中。现代研究证明,桂枝水煎剂,对金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桂枝有健胃、解痉、镇痛和强心的作用。

  根据上面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传说中吴刚在月亮上砍的那棵桂树,可以砍而复生,应该是肉桂树。

  □汪劲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