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来源:百科知识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9-20 11:03

  人工“改造”生命的突破口

  在基因组层面上化学合成生命始于2010年,美国的文特尔团队人工合成了原核生物支原体,其染色体序列与天然染色体几乎无异。2014年开始,国际上的研究团队将“人造生命”的目标从原核生物跳跃至与人类有1/3同源基因的单细胞真核生物酿酒酵母。最近,我国研究人员将其16条染色体融合改造为具有完整功能的单条染色体,从而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该项工作表明,天然复杂的生命体系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变简约,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创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此外,与天然酵母染色体的32个端粒相比,此次人工创造的单条线型染色体仅有2个端粒,这将为研究人类端粒功能及细胞衰老提供理想模型。

  可逆转脱发和皮肤损伤的药物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试验性新药可治疗脱发,未来还可能用于治疗牛皮癣等皮肤病以及糖尿病或整形手术导致的皮肤损伤。研究人员给一组小鼠持续喂食富含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给另一组小鼠喂食标准食物。结果第一组小鼠出现了脱毛、皮肤病变且毛色变白的症状。然后,让两组小鼠接受胶囊或液体形式的D-PDMP治疗,同时继续进食前述食物。结果显示,第一组小鼠在接受D-PDMP治疗后开始重新长毛并恢复了毛色,皮肤炎症也有所减轻。研究还表明,胶囊包封形式的D-PDMP效果更佳,未来将是更好的药物递送方式。研究人员指出,D-PDMP会抑制名为糖鞘脂的脂肪的产生。糖鞘脂是皮肤和其他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与脱发相关。未来他们会进一步验证这种新药对人类是否安全。

  热得想死,有这回事

  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席卷世界多地。高温让人心情烦躁,甚至有可能死于热射病,一项研究指出,自杀率也会随着温度上升而提高。研究人员对美国和墨西哥两国几十年来的自杀率和气温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涉及美国1968~2004年间约85万起自杀事件和墨西哥1990~2010年间约61万起自杀事件。结果发现,只要当月度气温上升1℃,两国的自杀率就分别上升0.68%和2.1%。两者大致成线性关系,且非常稳定,能禁得住时间、距离、环境的考验。为了进一步确定高温对人类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团队还对近14个月内6.2亿条包含消极内容的推特内容进行了抓取,发现随着温度升高,人们会更多地在社交平台使用负面情绪的词汇。此前曾有实验表明,气候变化因素对暴力事件的发生也有一定贡献,约占4%。

  敲除癌基因可抑制肺癌发生

  肺癌是所有肿瘤病症中致死率最高的。我国科学家最近揭示了癌基因维持肺癌的发生机制。HUWE1基因是一种泛素化连接酶,它可通过调节底物的稳定性,控制着细胞内大量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例如DNA损伤修复、细胞增殖、凋亡、分化以及细胞内稳态等。大量文献均表明,HUWE1在肺癌中过表达,并且HUWE1的过表达可能导致更差的预后,这意味着HUWE1在肺癌中具有癌基因的功能。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操作技术,在肺腺癌细胞系将HUWE1基因敲除,发现HUWE1缺失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以及致瘤能力。原因在于,HUWE1敲除导致人体抑癌基因P53累积,可抑制肿瘤的发生。利用遗传工程小鼠构建小鼠肺癌模型,发现这种癌基因敲除可抑制肺癌的发生。

  苹果皮提取物可延缓衰老进程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你”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健康谚语。不过,吃苹果最好带皮吃。美国科研人员发现,达沙替尼(一种白血病药物)和槲皮素(一种来自苹果皮的提取物)的组合可使老年小鼠的寿命延长36%。衰老细胞通常在60多岁时出现在人体内(在肥胖人群或慢性病患者体内出现得更早)。这些异常细胞处于衰退状态,但其又不甘于死亡。研究人员向6个月大的小鼠注射少量衰老细胞,使之速度、耐力和力量在几周内下降了20%~50%,相当于典型24个月老年小鼠的水平。然后将达沙替尼和槲皮素—两者都会干扰衰老细胞避免死亡的方式—组合药物给予老化的幼鼠,这些小鼠所失去的身体能力在两周内恢复了50%~100%。当研究团队将这种组合药物给予24~27个月大的老年小鼠时,这些小鼠的速度、耐力和力量提高了30%~100%,而且它们的剩余寿命要比那些未给药老年小鼠长36%。

  青少年过度使用数字媒体或引发多动症

  美国研究人员对约2600名青少年持续两年的跟踪发现,过度使用数字媒体的青少年表现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症状的可能性是不常使用者的两倍。数字媒体包括社交媒体、流媒体视频、短信、音乐下载和在线聊天等。研究人员选择没有ADHD症状的学生作为受试者,两年之后发现,114名频繁使用7家以上、51名频繁使用14家以上流行数字媒体平台的青少年中,分别有9.5%和10.5%出现了新的ADHD症状。相比之下,在495名不常使用数字媒体的学生中,仅4.6%的人表现出ADHD症状,接近一般人群中该疾病的发生率。该研究的因果关系虽无法确认,但这显然是一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