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世界,智造未来——当AI遇上物联网

  生活在未来的智能世界,会有怎样的体验……

  清晨,一缕阳光照进卧室,你的智能“保姆”小I根据你的睡眠情况,开始播放舒缓的音乐,把你从睡梦中唤醒。根据温度检测收集,小I已经把当天适合的衣物为你准备好。当你洗漱完毕,小I早就根据你的营养摄入统计,把适宜的早餐摆放在餐桌上,根据温度传感器,餐桌始终保持在舒适的温度。

  当你出门的时候,小I已经为你呼停电梯,家里的汽车也已守候在楼下。上车后,你只需打开车辆自动驾驶系统并选择合理路线,就可以解放双手,坐等到达目的地。

  你的周遭世界仿佛更懂你的心意,而你只需要用“上帝视角”享受科技带来的这些改变,让你的时间更有效率。

  相信你已经等不及了!其实这些场景有的已经实现,有的在不远的将来即将实现。但它们的实现都是基于我们今天要说的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技术。

  训练AI,有赖于海量数据的“喂养”

  人类一直都希望能创造出一个有智能的物体,然而目前,大部分实现的依然是弱人工智能,即机器能具备观察和感知的能力,在经过一定的训练后,能计算一些人类不能计算的事。但是它并没有自适应能力,只能处理程序中已经写好或已经预测到的事情。

  比如风靡一时的“智能音箱”,就是AI基于对人们海量需求以及生活习惯的分析总结,从而回应适宜的“操作”,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但有时也会存在指令下达,音箱无法响应或判断错误的情况。

  当前,人们通过机器学习训练人工智能。而“机器学习”的基础是“统计学”“信息论”和“控制论”,以及诸多非数学学科。这类“机器学习”对“经验”的依赖性很强。计算机需要不断从解决一类问题的经验中获取知识,学习策略,才能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并积累新的经验,就像我们通过人生一份份考卷一样。这样的学习方式称为“连续型学习”。

  不难看出,机器学习需要海量的数据来“喂养”训练,以使AI作出正确的判断,反馈给真实世界的用户。AI要变得更聪明、更强大,需要持续的数据流入。处理和学习的数据越多,AI预测的准确率也会越高。

  而物联网肩负的重要使命,就是必不可少的数据采集、传输等工作。

  物联网让万物“芯芯相通”

  有了物联网,嵌入在海量设备中的传感器便会源源不断地将新数据上传至云端。由此,这些数据才能被AI处理和分析,持续为AI积累“经验”。

  通过物联网,“万物互联,芯芯相通”不再是难题。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智能机器人小I,其他诸如可穿戴设备、自动驾驶汽车,都是在万物的协调合作中实现“智能”。

  通过各种通信协议,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仿佛有了交流的“语言密码”,将信息传递到各个角落。

  当前,物联网通信协议已呈“群雄逐鹿,百家争鸣”之势,不同的通信协议各有优劣,需结合用户需求选择更合适的物联网技术。如上图所示,就是几种主要的通信协议,根据其各自特点,用常见的快递方式加以说明的。

  如今,人们已经从手机、电脑等终端相连的互联网时代,向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跑步前进。远场环境的互联互通愈来愈走俏,以NB-IoT等为代表的低功耗广域网以“传输功耗少,传输距离远”的优势,在AIoT的融合应用中大有可为。

  AIoT融合:让你“芯”想事成

  当AI遇上物联网,将爆发出强大的能量: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AIoT将影响甚至颠覆我们的世界……

  如同上文的智能“保姆”小I,在一个“智慧的家”,你的所有习惯都会通过各种智能硬件(扫地机器人、智能门禁、智能空调等)传输到智能“保姆”小I的“云端大脑”,通过AI分析反馈指令,从而实现“物遂人愿”:“一器在手,掌控所有”。

  你的运动量、睡眠质量等指标,会通过“健康手环”“智能床垫”等终端收集,传输给在线医生或AI智能医生,实现健康状况实时分析监测。目前,AIoT已在辅助诊疗、医学影像、药物挖掘、健康管理等领域崭露头角,解决医师资源分布不均和简单重复性诊断等矛盾。

  而当AIoT在城市中发挥威力,你将感受到越来越便捷的城市服务。未来,雄安新区的马路井盖、街道垃圾桶、灯杆等都将安置传感器,城市的“毛细血管”出现任何问题,都将随时“报警”,使城市管理更及时有效,城市生活满意度也相应提升。

  信息通信领域的国家级权威机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于2016年发布《物联网白皮书》;2018年,又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联合发布《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权威阐释了AIoT融合发展的巨大前景。专家指出,AIoT被认为是传统垂直行业智能化的最好选择。未来,AI将无处不在,AIoT将为无处不在的场景连接一切。

  防火防盗防黑客

  由于AI是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学习,这就需要强大的运算力,依靠物联网海量传感器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存储,在各个层面的数据安全就至关重要。

  物联网,顾名思义,可以拆解为物(终端)、联(网管)、网(云处理),即常说的“端-管-云”三部分组成。

  ※物(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上,好多用户没有修改设备商提供的原有管理员账号和密码,黑客在找到这台设备后,以管理员身份进入,可以轻松获取该设备的所有数据,使用户相关隐私公诸于世。

  ※联(网络管道)

  数据报文在网络管道传输时,可能被黑客截获,或者被篡改,使“物”“网”设备出现错误指令,从而控制整个设备;还有联机配对不安全性,或使用不安全的加密算法,都会造成同样的问题。

  ※网(云处理)

  黑客在得到云层的控制权后,能够获取所对应网络的任何信息,还可以下达批量信息给管道和终端,导致网络瘫痪等情况。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融合服务是必然趋势,但上述风险也需要我们及时预防处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夜深人静,床上传来均匀的呼吸声,腕表的蓝光还在时不时闪动着,实时监测着主人的生命体征。小I也停止了一天的劳作,在角落里处理着各个“元器件”采集上来的数据,通过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梳理学习,小I也对自己的“大脑”进行修正。到了明天,小I又将变得更聪明,更懂主人心……

  文图/闫旭鹏 秦岩 沈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系统实验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