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普洱茶的田野考察

  • 来源:方圆
  • 关键字:普洱,普洱府,古茶林
  • 发布时间:2019-01-21 16:22

  历史上的普洱茶产于普洱府辖区。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的出台明确了普洱茶的概念,即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规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是: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临沧市、昆明市、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11个州市70多个县所属的639个乡镇。

  其中,云南省普洱市,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营销茶的地区。据普洱市茶咖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普洱市境内不但茶树种类齐全,而且构成了从野生过渡到人工栽培的人类发现、利用、驯化茶树的完整的文明序列。2013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普洱市“世界茶源”的称号,标志着普洱市作为“世界茶源”的地位得到全球公认。

  9月中旬,在云南省普洱市检察院的推荐下,《方圆》记者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境内的景迈古茶山上做了一次普洱茶的田野考察。

  景迈古茶山的特殊在于,据考证,景迈山种茶有近2000年的历史,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的规模最大、年代最长的古茶山,被国内外茶学专家形象地称为“活着的茶树自然博物馆”。古茶林的开辟种植,使澜沧江流域云南大叶种茶最终演绎出集历史、茶文化、民族精神于一体的普洱茶。同时,景迈芒景古茶林被完整保存下来,又充分证明了澜沧江中下游流域是早期茶树起源和人类发现、利用茶叶的中心地带之说。

  这些古茶林的存在,成为了解普洱茶最好的指引。

  古寨茶香

  9月19日,景迈山夜雨。车子从惠民小镇出发,经二十公里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后,直接驶入了景迈山大平掌的中心地段——此时的路面变为弹石路。同行的友人告诉《方圆》记者,弹石路是芒景村阿百腊山庄的主人南康任芒景村书记期间带领村民修筑而成。修建弹石路是极具环保意识的决定,因柏油路面在夏天高温时会散发气味污染茶树,景迈山人就摒弃了这样的修筑方式。

  这里主要由景迈、芒景两个行政村十几个布朗族、傣族村寨组成,茶园面积约2.8万亩,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不是古树就是古茶,形成了人与树为邻、茶与人为伴的奇特景象,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最佳典范。

  在芒景上寨的阿百腊山庄,《方圆》记者见到了南康,南康是末代布朗族头人阿里亚的孙子,算是布朗族最后的王子。如今他是村寨茶叶合作社的负责人,带领茶农种茶、卖茶,同时把自己的茶厂和客栈经营得有声有色。

  他将自产的古树茶取名“阿百腊”(布朗语),是“茶魂”的意思。这种茶泡出来的茶水颜色黑亮,口感醇厚,有股野花的香味儿飘逸而出。南康告诉《方圆》记者,就是这种茶,荣获了今年5月份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

  “做茶首先自己要有信心,自己要认可它”,南康坚信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千年栽培遗训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当水泥森林里的都市人还在研究如何做个“有机人”的时候,这里的人已将一种原生态、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延续千年。茶农们并不懂什么是“有机”,但他们从不给茶树打农药、施化肥,也不使用除草剂。众多的虫鸟在林中自然繁殖,由食物链自然调节生态的平衡,使古茶林始终保持着纯天然的绿色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生态伦理的思想对这里的人有很大的约束力。据南康介绍,每到春天茶叶开采的时节,他们要隆重地祭祀茶祖,通过呼唤茶魂、祭拜茶魂等各种仪式,表达对茶祖的敬仰。也正是因为这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景迈山保留了2.8万亩千年古茶林,还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录。

  仿佛“号准了如今富贵病的命脉,点了现代人食品安全的穴”,如今的名山古茶树的价格早已高出许多国内的名优茶,这是古树茶的生态价值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也是因为消费者们愿意花费更多的代价去享受原生态、零污染的健康饮品。

  对于现代人对普洱茶的热衷,南康并不感到有何意外。“普洱茶在800年以前就已经‘热’过了。我们布朗族芒洪寨八角塔上刻的动物,同故宫里刻的动物都是一致的。这充分说明布朗族和汉文化早就已经结合在一起了。”南康说。

  在当时,献贡茶是芒景布朗族的一件大事。要让明清两朝皇帝与京官喝上景迈山的茶,必须先把茶贡到孟连土司府,孟连历史上号称“九勐进,十勐出”,是古代茶叶的重要集散地,景迈茶山的茶叶大部分卖到孟连市场,茶马古道的多个出境通道均在孟连交汇。因为隶属关系,贡茶先被送到孟连,再经普洱府被送到京城。

  那时候的景迈山古茶完全依靠牛背马驮,经茶马古道源源不断运出大山。至今,在澜沧江两岸的茶马古道沿途,还流传着一首当年赶马人走茶马古道传唱的民谣:“布谷叫来三月三,赶起骡马上茶山(景迈)。粗茶细茶上一驮,别让小马空回鞍”,道出了景迈茶山当时茶叶交易兴旺繁荣的景象。

  说起从前的“普洱热”,南康满怀敬佩之情,认为这是人类在没有机器、通信的年代创造的奇迹。可当我们谈及2006年兴起的普洱狂潮时,南康却神情复杂,他认为,这个时期的普洱热虽然帮助了普洱茶重新回归到大众的视野,但其后乱象丛生,并未让人们真正认清普洱茶的价值。

  国内兴起普洱热

  在去往景迈山古茶园的路上,不时可以看到山路旁停着的摩托车。这里海拔1500米以上,因为祖辈种下的茶地无法迁移,所以茶农们采茶,往往都需要走漫长的路程。2006年普洱热到来前,茶农们生活拮据,买不起摩托车代步,走上一两个小时山路去采茶很正常。

  那时候云南境内的古树茶卖不上价,基本撂荒。比起现代茶园里长成灌木形状的台地茶,古树茶采摘困难,制成的茶色泽发暗、条形也不佳。景迈村村书记岩三永记得,2000年前后,古树春茶鲜叶只卖到四五角一公斤,相当于台地茶的一半。随着普洱茶价格渐涨,还有人把古树茶“以次充好”掺进台地茶里卖,当时的收购者们亦不清楚二者的区别。

  而古树茶之后走上价格飞升的命运,在岩三永这里早有预感。事实上,早在1997年的时候,普洱老专家何仕华就带着广东人专门来买古树茶,“一公斤干毛茶价格50元”,这在当时是天价,岩三永东拼西凑,终于交上了两三吨货,发了一笔“洋财”。此事让他具备了一定的“经济眼光”,也为其日后能带领全村发家致富打下了基础。

  2006年底,普洱热到来的时候,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乡班章村委会的古树茶创下了晒青毛茶收购的最高纪录,“一公斤800元到1600元不等”。新班章(班章村委会下设新班章、老班章、老曼俄等5个村民小组)村民小组负责人李永勤曾描述过当时的场景,“前脚刚走一个人,后脚就有另一个人开更高的价钱”。炒作古树茶的人同样来到了景迈山上,找到南康说要把他们的茶卖到更贵,但南康却持谨慎的态度,“茶是不能卖太贵的,喝完的茶还能再种出来,茶价应保持它该有的价值,要回归理性”。

  据南康反映,不少厂家直接拿台地茶冒充古树茶,或者用80%的台地茶叶和20%的古树茶叶混合制茶,冒充景迈芒景的古树茶,然后卖出高价。村子里也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小型的茶叶加工作坊,但他们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给外来的茶商提供古树茶和茶叶的加工服务,赚取不高的费用。在南康看来,这简直破坏了古树茶的声誉,再加上没有品牌和营销网络,虽然坐拥祖先的千年茶园,但村民们并未得到多大的利益。

  不仅如此,有句话叫“枪打出头鸟”,普洱茶一路兴起的过程中,还伴有一段“被黑”的历史。2005年7月,广东省的一家报纸《信息时报》刊登了一篇《猪圈里发酵速造“旧普洱茶”》的报道,这篇报道虽然后来被官方证实是虚假新闻,却牵出了各种老茶造假事件,此事成了肃清老茶市场的导火索。

  2007年泼水节之后,普洱茶的价格出现断崖式跳水,天价古树茶在不断推高的过程中终于超出了市场的承接能力,整个市场陷入崩盘的绝境。据南康回忆,当时很多茶商受到了重创,茶叶市场不少门店倒闭,茶城不复从前的车水马龙,普洱茶一时间也变得声名狼藉。但是,这次重创却让整个行业痛定思痛,市场也完成了一场自身的清洗运动。

  普洱茶价格跳水时,芒景村的党支部书记南海明给村民们开会说,“自己太高兴了”。村民们都以为他说疯话。南海明反问他们,“前两年古茶树价格好的时候,你们家的孩子一年在家几天?现在呢?都回来了吧”。的确,当时茶叶卖得好来钱快,一些年轻人就整天在县城里乱窜,直到花光了钱再回家要,眼看离灾殃不远。想当初,布朗族的祖先帕哎冷留下古训:留下金银财宝你们会花光,留下牛马牲畜会死掉,唯有茶叶,世世代代受其福泽。而2007年前山上的样子,显然不是祖先愿意看到的。

  如今,普洱茶的价格基本回稳,以景迈茶为例,春茶大约在700元左右一公斤,秋茶的价格约是春茶的一半。景迈山上的茶农们也终于意识到,种好茶叶是改善生活的唯一希望,“如果没有人要,这些茶叶就会重新一文不值”。

  做拥有“有机”身份的普洱茶

  云南的古树茶因天生天养,从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而具有独特的品饮、健康、资源价值,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古树茶毕竟量少,无法形成大的产业。在普洱市茶咖局,《方圆》记者了解到,云南茶产业的发展目前以现代茶园茶为主,古树茶为辅。而云南茶叶想要做大做强,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有机的认证。

  据茶咖局工作人员介绍,从2010年开始,普洱市就对全市140多万亩的现代茶园进行生态茶园建设。“在原有的现代茶园中每亩套种8到10株不同品种的树木,实行‘高密度留养’,建设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立体生态复合茶园,严格管控茶叶上违禁使用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全面提升茶叶品质。”生态茶园作为“有机茶园”的前身,而真正有机茶园是要严格按照有机认证标准进行改造。据《方圆》记者了解,目前国际上,包括欧盟、美国、日本、瑞士和中国都有有机茶的认证机构,但标准略有差异,以欧盟有机茶标准最为严苛。如今,有机茶园建设在普洱市广大茶区遍地开花,已取得有机认证的茶园面积达5.7万亩。

  与此同时,名山古树茶也有了有机“身份证”。在普洱市茶咖局办公室里,《方圆》记者见到了南康自家生产的普洱茶——“阿百腊”。茶饼白色绵纸的背面粘贴着一片椭圆形的不干胶,这应该就是南康提到过的,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的“身份证”。

  “身份证”由4部分组成:中心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普洱茶的专用标志;外围的圆圈印有产品名称;再外一圈是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单位的名称,以国家行政机关和检验机构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来确保该款产品的真实性;椭圆不干胶下方为产品的二维码,旁边的16位数字就是这块茶饼的“身份证”号码。

  茶咖局工作人员告诉《方圆》记者,“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追溯这饼茶的原料来源、生产过程、执行标准和质检报告,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016年6月,在普洱市政府的指导下,澜沧古茶公司、澜沧县芒景古茶农民合作社等5家企业发起成立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在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支持和配合下,制定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生茶)紧压茶》产品标准,确定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产地及定义:以景迈、芒景两个行政村辖区内多个村寨的茶林(不包括生态茶园)作为产地范围;在此范围内,经过特定加工工艺制成的普洱茶(生茶)紧压茶具有“明显的蜜香、杯底留香持久”特征。

  据茶咖局工作人员反映,此措施对于打击市场上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景迈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强化了名山级普洱茶品牌的价值。而在今年3月,普洱市再度向市场推出了宁洱普洱山和墨江凤凰山普洱茶的品牌,力求通过打造一批发展生态化、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品牌高端化的名山级普洱茶品牌,提高消费者对普洱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的认知认可。“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普洱茶品牌价值位居首位。

  环境保护与发展的难题

  许多人问,好的普洱茶的标准是什么?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古”不“古”并不是评判普洱茶好坏的标准,古树茶虽好,但也不是有些人吹嘘的灵丹妙药,“只要是口感好的,生态、环保、有机、利于健康的茶就是好茶,不管是古树茶还是台地茶”,南康说。

  近年来人们对于古树茶的热衷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对古树茶资源的保护。比如澜沧县于2010年开启了申遗之路,申遗主要涉及景迈和芒景两个村委会,资源类型包括千年万亩古茶林以及散落在景迈山的众多古村落等。2012年11月,景迈山古茶林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预备名单》。随着申遗工作的稳步推进,当地先后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修订《澜沧县景迈山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政策法规,为景迈山实行“减法”保护。但不可忽视的是,热衷的背后也存在对古树茶资源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行为。不加节制的贪欲和疯狂,在山间茶林中时有发生。

  除了拿台地茶冒充古树茶,扰乱普洱茶市场,还有人打过“领养”的幌子来“保护”古树茶,致使古茶树过度开发采摘,上千年的茶树,用不了几年就“保护”死了。一些茶农曾经为了增产,拼命给古树茶施肥,打增长素,使得每年的茶叶都采个精光,连老叶、芽头都不放过。不仅如此,擅自移栽、砍伐古茶树的行为仍时有发生。

  好在从2018年7月起,《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正式开始实施,标志着普洱市古茶树资源的保护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方圆》记者也在景迈山看到了当地人为保护古茶林的可持续所做的努力,比如景迈山茶林不允许承包给外地客商;茶农们成立合作社,在进山的入口处设卡盘查,外面的茶叶、私自购买的农药、与当地建筑风格不符的建材甚至瓶装啤酒,一律不得进山;茶农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极高,甚至“办个集体活动都会拿袋子装垃圾”,实属难得。

  文|方圆记者 毛亚楠 摄影|方圆记者 靖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