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新复兴时代的管理者
- 来源:商业评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复兴时代,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9-01-21 17:42
似乎每天醒来,世界都为我们准备了一份新的惊奇--惊奇本身就证明了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全然不同以往的时代,因为这样的惊奇独属于这个时代。惊奇也是我们个人对历史性变革的体察,因为它代表着现实与期望的心灵碰撞。
以“全球化”为例。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这个词铺天盖地。对很多人而言,全球化意味着世界越来越紧密,寄寓着给所有人创造美好新世界的宏大希望。今天,全球化已经失宠,只有个别政客在为解决不了的问题推卸责任时,还会把这个词挂在嘴边当替罪羊。政治极右势力力图扭转社会对移民的开放和对全球责任的拥护,极左势力则力图扭转社会对贸易和私营企业的开放--两股势力都在发达国家收获越来越多的拥趸。我们缺乏且急需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
这种角度可以把我们日复一日的劳作变成一番壮丽的旅途,也能使我们有更大的机会携手将21世纪打造为人类最好的世纪。那么,我们要到哪里去寻找指引和灵感来提高成功的可能性,降低失败的风险,从而确保21世纪成为人类最好的世纪而不是最糟的世纪之一呢?
五百年前,世界曾经历类似的激烈震荡,社会被逼到--甚至超过--临界点。尽管犬儒主义盛行,恐惧蔓延,人类最终还是实现了伟大突破,涌现出众多灿若星辰的天才。那个时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彼时艺术、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也为后面的几个世纪奠定了基础。
今天,我们正处于又一次大爆发时期。每个人既有幸又不幸地诞生于这个历史时刻,一个决定性的时刻。我们此生所经历的事件和所做出的选择,将决定未来世代的人们将要面对的世界面貌。
本文取材于我们的著作《发现的时代》(Age of Discovery: Navigating the Risks and Rewards of Our New Renaissance),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寻找共性,探索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来再一次实现人类的伟大。
赢家与输家
当今时代是斗争的时代:有全球互联和人类发展的好结果与坏结果之间的斗争;有包容与排斥之间的斗争;有层出不穷的天才与源源不断的风险之间的斗争。这正是复兴时代的共同特点:既产生大赢家,也产生大输家。重塑社会和世界的力量,正在为我们开启无数美妙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也带来大量可怕的新威胁。
来看看全球化经济催生的赢家和输家。对一个出生于1970年的人来说,他看到的世界,人口数量增长了一倍,人均福利提高了约40%。简而言之,地球上的我们多了一倍,且所有这些人都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对任何文明,这都是巨大胜利。可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
答案就在于,尽管我们一直将GDP和生产率之类的概念奉为圭臬,但这些概念从来代表不了整体的幸福;即使可以代表,也存在诸多缺陷。收入计算并不复杂--根据当前的收入计算,贫富差距正在迅速拉大。
这才是问题所在。当下社会种种情绪,正是由其引发。曾经为世界自由贸易鼓与呼的美国人民,正在越来越强烈地反对自由贸易。全球各地的企业手握的现金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却并没有用来投入再生产,而是要么囤在账上,要么以股息派发出去。无论公民领袖还是政治领袖,都找不到有说服力的愿景,将变革的动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一天24小时一周7天持续不断的资讯轰炸,让商业人士莫衷一是,难以决策。
五百年前,在时代最强光照耀下深感被遗忘的人们,挑起了一场平民反抗运动,打破了天才们纵情创作的和平环境。今天同样如此,被边缘化的人们通过极端主义、保护主义和仇外主义来发声,大众不满情绪正在侵蚀公共机构的合法性,使它们不能果断采取行动。
在这些威胁及其激起的焦虑下,我们决不能随波逐流,甚至任由其欺凌。我们要做的是大胆行动,而非退缩。我们要让更多人感受到这场现代复兴的成果。我们从历史教训中学到什么了吗?或者,历史会重演吗?
哥白尼式革命
先来温故。1504年,白天是教堂工作人员、晚上是天文迷的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准备好观测某个特殊的天文奇观:木星和土星20年一次的交会。对哥白尼来说,观星是一种宗教献身:还有比研究天空更好的崇拜上帝的方式吗?
然而,哥白尼所看到的东西令他困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疑虑。第一,他的天文历原来不是很可靠。第二方面的担忧来自更深层次:星表是基于托勒密的天体模型,哥白尼认为太混乱,一点也不优雅,如何能体现上帝的思想?
紧接着的十年里,这些困惑萦绕在哥白尼心间。到1510年前后,他终于迎来了顿悟时分。宇宙的中心应该是太阳,而非地球。白天和黑夜是地球自转的结果,而非太阳运动所致。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旋转。
哥白尼挑战并推翻了天文学赖以生存的一切深层假设。20世纪的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曾发明“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一词,来描述这种独一无二的贡献。因为我们很多假设深深植根于思维方式深处,想要改变极为困难,但又极为重要,因为每种范式都有局限性,最终,我们必须挑战和解决每一种局限性,才能有所进步。
哥白尼的成就所带来的冲击,远远超越了文艺复兴时期,也远远超越了天文学领域。他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根基。
那时候:天才遍地都是
我们将这种罕见的成就称为“天才”,但这种天才在文艺复兴时期极为普遍。哲学、科学、技术和艺术领域都发生了颠覆性突破。所有突破叠加起来,遍布社会各个角落的范式转移,就形成了历史学家称为从中世纪到早期现代世界的转变。
在医学领域,新思维将我们对人体的理解从精神转移到解剖学。在医学院,人体解剖越来越普及,关于人类骨骼、肌肉、血管、动脉、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的精确示意图得到广泛印刷。
化学从炼金术转变为化学试验。按照古代配方把铅变为金子的做法,慢慢让位于数据采集(到底发生了何种反应)、开发更好的酒精等物质蒸馏方法、观察药剂对病人有何效用,等等。
崭新的学科开始诞生。今天,人们一提起尼可罗·马基雅维利(Niccol Machiavelli)就会想到“马基雅维利主义”--由于他广为流传的专著《君主论》似乎宣扬暴力和欺骗是良好的领袖品质。但五百年前,马基雅维利真正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除了像往常一样对统治阶层极尽溢美之词以外,他也发表了对其真实行为的观察,而这正是后世政治学家的看家本领。
今天,我们对文艺复兴最深刻的记忆在于视觉艺术。中世纪艺术虽然简洁优美,充满神秘主义色彩,但同时也流于平淡和刻板,主要目的是重现圣人故事。抄袭盛行,创新反而是大逆不道。慢慢地,这些成规被新的风尚取代,人们开始认为艺术家的职责是捕捉他所看到的世界的某个片段。在新观念影响下创作的作品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有原创性。很多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天才涌现最快、最壮阔的时期。
今天:属于我们的新复兴
直到今天,人类终于等来了超越彼时成就的机会,属于我们时代的“哥白尼式变革”已经开始。从封闭到开放的政治经济体系,从模拟到数字媒体,同样的现象正在发生。
商业 在商业领域,“公司”的概念正在重塑。过去观点认为,企业家之所以创办企业,是因为以自营的方式来获取产品和服务,要比样样从市场上采购更为经济。现在,这种观点受到电子平台的挑战,因为电子平台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让一系列新的碎片式服务变得可能。新观点认为,公司的首要价值在于其独特的价值观和实践。
工作性质 工作性质同样发生变化,从全职就业转变为临时雇佣。自1995年以来,发达经济体新创工作中一半以上为兼职、个体经营或自由职业者。从明尼阿波利斯到孟买,自由职业在线平台诸如Upwork、TaskRabbit和Thumbtack在世界各地风头正劲。
艺术 在艺术领域,艺术家和观众之间最基本的分隔被打破,观众参与创作过程越来越普遍。
科学 科学领域正在见证伟大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庞大复杂的自然科学界。简单来说,自然科学有两个基本分支:生命科学,对生物体的研究;物理科学,对非生物体的研究。一个分支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质量和时间长度,另一个分支创造了我们用来填充生命的一切东西。在这两个分支,重大改变都正在发生,进一步证明我们的生活将发生巨变。
技术 通用技术的新发展再一次降低了大众传播的成本,提高了覆盖率。当技术与全球化的互联互通相结合,我们看到人类社会--政治、贸易、金融、人口迁移--的方方面面都纠缠在一起。这些力量影响了创意的传播,导致创意的数量、种类和丰富程度都迎来了爆炸式发展。
越来越强大的计算能力也让创意的流动更加多元和丰富,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彼此沟通内容的复杂性。由于计算能力按照摩尔定律呈指数级增长,装进我们口袋的智能手机比Cray-2超级计算机的速度还要快--后者曾是1990年全世界最强大的计算机,重达5,500磅,标价3,500万美元。
二十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突飞猛进,我们对各种学科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包括数学、天文学、生物学、工程、地理、天气、战争、经济学,等等。一些崭新的工业因此诞生,今天我们视为寻常的观点,在二十年前完全不可想象。
比如,压裂行业在地面打井,注入高压液体来释放困在岩石地层内部的天然气,用超级计算机模拟地下活动。医学界正在尝试模拟大脑活动,帮助我们了解大脑的运行规则,进而了解如何用药物或手术来改变大脑。公共卫生官员模拟流行疾病的传播,来了解最高危区域、交通系统中哪些节点需要优先关闭、在人类找到并量产和分发疫苗之前病毒已经传播了多远。工程师用计算机对新建的船和高楼进行应力模拟--这些新建的船比人类历史上造过的船还要大一倍,新建的高楼比现有的摩天大楼还要高一倍。电影制作人将发光的行星、黑洞、外星机器人和突变的超级英雄做得像真的一样。
我们未来的斗争:你准备好了吗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的《大卫》(David)也许缺了几个手指和脚趾,脚踝也因为五百年来时刻托着身体而出现裂纹,但他毕竟还和我们在一起。因此,人类也从大卫诞生的时期中获得了很多智慧。
大卫以他的存在,邀请我们挖掘那个时代的智慧--从定义了大卫的发现时代所蕴含的美与丑中,去寻找灵感和启迪。
现在不是过去的重复。人类也不是每一代都会重塑自身。环境在变,技术在变,但我们深层次的目的非常坚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回望历史,穿越历史的迷雾去寻找重要经验。
其中最主要的,正是大卫带给我们的启示--用一位艺术历史学家的话说,大卫是“人类潜力最有活力的表现”。他激励我们,也警告我们,要像他一样站立:时刻准备着,准备着必须要进行的斗争,并且取胜。(参见副栏“用好今日复兴力量的关键”)
站在五百年后回望,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们灿若星辰,无比清晰,但我们此刻无法快进五百年来对今日做出判断,比如社交媒体是一种更方便的联系方式,还是一种让社会从物理到虚拟状态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划时代变革?
不过,就像哥白尼的发现一样,我们相信有一些基本的、经过丰富研究证明的原则没有改变,也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在这里,我们建议商业领袖采取一些任何时候都不过时的行动,促进天才的发展,遏制风险的滋生,从而应对重大的、持久的转变,甚至是短期内发生的改变。
促进天才的发展
天才有时挺吓人。天才给我们展示了看待世界的一种新视角,但我们未必会喜欢从这个视角所看到的东西。有些真相与我们根深蒂固的信念或长期保持的习惯截然不同,于是我们干脆视而不见。比如,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忽视了人类最近在全球气候系统、全球金融系统、跨代贫穷、心脏病、公共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所得到的新发现?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接受现实 拒绝令人不悦的真相也许是人之常情。(比如,是不是还有许多人仍不愿涂防晒霜?)但是健康、成功的人和社会都是在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谁也不能否认现实。所以,放弃自欺欺人吧,主动抵制无知,倡导批判性思维。
直面既得利益 哥白尼的日心说不是唯一一个当时遭到强烈反对的伟大发现:瑞士抄写员曾经集会抗议印刷媒体;荷兰行业协会曾反抗造船业的进步;法国造纸商烧掉了可以加快纸浆生产速度的机器。一脉相承的是,今天的化石燃料行业也在抗拒向替代能源转型;主流银行向众筹借贷泼冷水;出租车司机抗议乘车人互搭顺风车的应用软件。当新点子遭遇抵制时,看看它损害了哪些既得利益,然后想办法解决,不要压制。
默认创新是好的 是否每个新想法都是好的?不见得。但在复兴时代,我们应该默认是这样(除非直接伤害到他人)。
鼓励试验 今日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来评判创意、分享创意,并激发更好的创意。让我们为勇于尝试拍手叫好,哪怕是对历来不容置疑的信念所做的创新尝试,否则我们恐怕没有机会迎来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遏制风险的滋生
为了应对新挑战,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学识渊博的人彻底改变了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拒绝简单粗暴的分类 我们用来描述世界的语言,阻碍了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所面临的世界。我们常常将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富国”和“穷国”,或者“先进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太多的数据、分析和意见囿于这些分类。想要描述世界的情况,如果不使用以上词汇,已经不知该从何说起。但每一个术语都在误导我们:“发达”暗示着已经达到某种稳定终点;一些国家占据世界事务的中心,一些国家游离于边缘;属于一个类别的国家彼此相似。果真如此吗?远非事实。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必须从改变对国家和人的类型化开始。
小心盲点 简单粗暴的二分法不仅不能准确捕捉今日世界广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多样性,还会害我们错过一些重要的东西。简化描述也许能把复杂问题变简单,但也有可能把最重要的事情变得模糊不清。越简化,就越难看出因果关系。如果连结果都看不清,还怎么可能做出正确决定?最后导致越来越严重的认知盲点,对周围发生的事件一无所知。
别贴标签 贴标签的行为也有待改进。基督徒、穆斯林、极端主义分子、温和派,都是简单粗暴的标签,往往加深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标签看上去挺对,但这只是因为我们很少遇到反对标签的人。标签的背后都是价值判断,我们必须认识到,把人进行分类会导致偏见。任何形式的偏见都不利于多样性,扼杀了真正的好想法。现在是终结贴标签行为的最佳时机,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更好的社群,丰富人类的集体创造力。
如果我们将以上所有小提示牢记于心,对世界做出更准确的描述,就可以在21世纪走得更好,收获新复兴时代的果实。
伊恩·戈尔丁(Ian Goldin)克里·斯库塔纳(Chris Kutar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