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儿时挖树根

  • 来源:精短小说
  • 关键字:挖树根,儿时
  • 发布时间:2019-01-28 16:17

  初秋,老家大爷去世,我请假回老家去帮忙两天,晚上在酒桌上和村庄上几个儿时的玩伴闲聊,回忆起儿时的往事,大家都无比兴奋。瞬间打开记忆的闸门,一连串有趣的事情就冒了出来,其间也夹杂着淡淡的苦涩,40年前的往事像是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回放。说真的,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少年生活虽然艰苦,但是,我们这代人那时都很懂事,知道生活不易,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经常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中,挖树根就是充满意义的一项。

  打我记事儿起,全村几百户人家做饭基本上靠生产队分的棉花杆和玉米秸根。生产队的地里,小麦、玉米,黄豆、山芋、棉花,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种。麦草、黄豆秸秆、山芋腾都是牛的口粮,留着冬天里喂牛。在我的记忆里,村庄上家家户户都是使用土灶台烧锅做饭,柴草就是庄稼人的宝贝。我在六七岁时候就跟着姐姐到河堤或渠梗上捡柴草,到了十一二岁时,一到周末就会约上几个小朋友到庄后金陈河堤上挖树根。在准备去挖树根前,要准备好工具。如,斧头,铁锹、小锛等硬件。小伙伴们三五成群,有的背着粪箕,有的拿着布兜兴高采烈向庄后的河堤出发。要挖树根,就必须围绕着树根,刨掉四周的泥土,截断向四周伸展的树根。挖树根是一件很卖力的活儿,先把树根周围泥土挖干净再挖深,目的就是为了把树根挖干净。然后再用斧头进行把树根斩断,若遇到通心根(树根地下树根垂直),那就要耽误时间还要费好大力气才能解决。如果是一棵大树根有时候要挖半天时间才能把一棵整树根挖上来。

  树根挖好后运回家,父亲都会抽空把树根劈成劈柴,然后将劈柴晒干后堆放在院墙里,留到春节蒸馒头烧锅用。父亲总喜欢中午饭在自家门前劈柴,用他的话说:劈柴是技术活,既锻炼了身体,又帮助了消化。看着他轻松地把比脸盆还粗的树根从中间劈开后,由于树根错综繁杂,一根树根要用一两个小时才能完全劈好。看着父亲抡起的大木锤使劲地砸向劈刀时,我不禁也跃跃欲试。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拿过来一根小树根,说:“加林,看好了!”只见他往两手手心吐了一口唾沫,使劲搓了搓,抓起一根大约两指宽的铁凿子,放在树根上,左手扶稳了,然后右手抡起斧头,使劲敲下去,不偏不倚,每一下都敲在凿子上,“叮……叮……叮……”只见凿子一点点陷入木头,待凿子固定后,再抡起大木锤使劲的砸凿子,看似坚不可摧的木头一会儿就出现了裂缝。突然,“哗啦”一声,木头受不了“压迫”,一分为二了!我不禁拍手叫好。

  父亲放下工具,说:“你也来试试。”我接过锤子,妈呀,看父亲使得那么轻松,原来那么重啊!我学着父亲的样子一手扶着铁凿,一手紧紧握着斧头,可这些家伙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凿子总是一边倒,斧头总是敲空。这样下去恐怕到晚上也没法劈开这根树根,我得想个法子……父亲笑着对我说:“这很正常,新手都是这样的。你试试先把凿子固定在木头里,这样会容易些。”于是我拿起凿子使劲往木头里钻,好一会儿,终于让它挺直了身子。我两手紧紧握着斧头,口中念念有词:“定住定住。”“叮叮叮”,用斧头敲了几下,凿子终于钉在树根上。我又学者父亲的样子抡起大木锤,刚刚举到头顶我的身子就不听使唤了,大木锤是一根几十斤重的槐树根做的,我根本无法驾驭。没想到劈柴比挖树根还要难很多。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读初二,只要有空,我都会出去捡柴草和挖树根,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我深深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更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在少吃无穿的年代里,农村娃却有使不完的劲。挖树根,手经常磨破,抓点沙土压一压也就好了,那时的我们没有现在的孩子娇惯。

  随着改革开放,广大人民群众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农村与城里几乎没有啥区别,土灶台也早已被燃气灶取代,土灶台已经完成了使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拾柴草、挖树根的事情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但儿时的经历我是永远不会从记忆中抹掉的。因为,在生活困难的年月里,拾柴草、挖树根蕴含着“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文化哲理。

  早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我,80年代从学校参军入伍,部队转业后在县城工作,早已远离乡村,在城市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在酒桌上和儿时的伙伴们回首往事,回忆小时候挖树根的经历,大家都对儿时充满深深的怀念。

  乔加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